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经济学的人性假设理解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通过经济学的人性假设对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行为进行分析,认为盈余管理可分为效率性盈余管理和机会主义盈余管理两类。效率性盈余管理是一种生产性寻利行为,会增加社会财富,是正和博弈;机会主义盈余管理是一种短期寻租行为,但从长期来看社会财富总额没有发生变化,即是常和博弈;而利润操纵纯粹是一种寻租行为,社会财富逐渐减少,社会资源极大地浪费,是负和博弈。
【关键词】效率性盈余管理;机会主义盈余管理;利润操纵;博弈
会计盈余影响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契约签订、执行与监督、财富分配,因而会计盈余的有用性成为会计实证研究的一个主要话题。关于会计盈余,主要有三个视角:从信息观视角看,会计盈余有助于传递“经济收益”的信号,可以改变利益相关者的“信念”;从计价观视角看,会计盈余可以准确地计量企业的每一项资产、负债和权益,从而得到企业的“真实收益”,这样对资产进行准确定价提供了可能。从契约观视角看,会计盈余是企业契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的各种契约的签订和执行提供基础性数据,以降低契约成本。基于会计盈余的这种有用性,盈余管理行为应运而生。随着安然事件的发生,证券监管者、会计理论和实务界对盈余管理的关注度大大增强。那么从经济学的人性假设和博弈论角度如何理解盈余管理,它与利润操纵有何本质的区别,这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一、什么是盈余管理
美国会计学家斯可特(William R?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表现。它是指假定经营者可在一系列的会计政策中自行选择时,经营者选择那些使自身效用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的行为[1]。美国另一位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则在会计数据信息具有有用性的基础上,认为盈余管理人员有意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而获取某些私人利益。邹小、陈雪洁(2001)认为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当局为了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或迫于相关利益集团对其达到预期盈利的压力,在公认会计原则的框架下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使报告盈余达到预期水准[2]。 我认为管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其自身的利益或为了使股东财富最大化,在会计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在构造业务交易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时作出职业判断和会计选择的过程。
二、威廉姆森的机会主义假说
威廉姆森的机会主义假说中提出:只要是经济人,就会不择手段地去追求自身利益的动机,而不管是否会对其他人造成损害,即具有机会主义动机。正是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在信息不完全的环境下,一些人就会利用信息优势,谋取私利而不惜给他人造成损害。企业管理阶层和股东等都是经济人,都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这样他们的目标便发生了冲突。于是产生了问题,管理阶层和股东等签订一系列的契约以协调各方的利益冲突。在执行中,管理阶层会利用契约的不完备进行盈余管理,从而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很多人对盈余管理产生偏见,认为其就是管理阶层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以损害股东、债权人等相关人的利益为代价,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一种道德败坏行为,其实混淆了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
三、三种博弈
博弈论中,正和博弈是指博弈双方的利益都有所增加,或者至少是一方的利益增加,而另一方的利益不受损害,因而整个社会的利益有所增加。
常和博弈,又叫非零和博弈,是指各博弈方的得益之和是一个非零的常数。它区别于零和博弈。在经济学研究中很有用。 在这种状况时,自己的所得并不与他人的所失的大小相等,连自己的幸福也未必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即使伤害他人也可能“损人不利己”,所以博弈双方存在“双赢”的可能,进而合作。
负和博弈和正和博弈相对,指双方冲突和斗争的结果,是所得小于所失,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其结果的总和为负数,也是一种两败俱伤的博弈,结果双方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会给整个社会的利益带来损失。本文从经济学的人性假设和博弈角度来探讨下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
四、对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基于人性假设和博弈角度的分析
(一)效率性盈余管理
William R. Scott在《财务会计理论》中阐述如下:假定经营者可在一系列的会计政策(如,公认会计原则)中进行选择,很自然他们会选择那些使自身效用或公司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这就叫盈余管理[3]。在企业的这一组契约执行过程当中,股东为了防止管理阶层的败德行为,必须对其进行监督。但监督是要成本的。为了减少监督成本,节约交易费用,股东可以与管理阶层签订报酬契约,使其成为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享者,共同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管理层从而就会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创新,想方设法地使企业正常盈利,增加企业的财富,以获取最大的报酬。这种盈余管理被称为效率性盈余管理,是一种典型的生产性寻利行为,也可称为寻利性盈余管理。在分红计划中,如果净利润在奖金方案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管理者就会有增加报告利润的动机。他们就会竭尽全力地经营好企业,尽量企业的利润,这种行为对企业来说具有正的外部性,企业财富会有所增加。反过来,企业又对管理阶层产生了外部经济,由于产权清晰,管理阶层有了将外部性内在化的激励,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效率性盈余管理不仅是一种帕累托改进,由于具有正的外部性,更是一种正和博弈,使社会财富总量增加。
除了企业的利润正常增加外,还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调节企业当期收益可以合理避税,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
2、通过合理范围内的盈余管理可以向其他利益相关人传递企业经营稳定的信息,以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
3、适当的盈余管理可以帮助大规模企业减轻政府管制,降低政治风险。
(二)机会主义盈余管理
根据威廉姆森的机会主义假说,人是有损人利己的机会主义倾向。这样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当信息不完全时会使交易费用上升,企业的经营效率下降。虽然股东与管理阶层签订了管理报酬契约,使两者的目标尽量趋同,但是两者的目标不可能完全一致,会发生冲突。这样管理层就会想法设法地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惜损害股东、债权人、政府等的利益。管理者在这种情况下就会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盈余管理,这就是所谓的机会主义盈余管理,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经济学上称之的寻租行为,即非生产性寻利。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的创新欲望会有所减弱,他们更倾向于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进行盈余管理,而不是竭尽全力地去增加企业的财富,然后再根据盈余报酬契约分享企业的剩余收益。
如在长期债务合约中,企业管理者将各期收益均衡化,以平衡偿债能力,减少违约的可能性;采用收益最小化的会计政策,如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存货采用后进先出法;注销巨额资产,把未来费用列支在当期,将利润平滑。企业管理者的这种盈余管理行为从来期来看是一种常和博弈。
(三)利润操纵与盈余管理
利润操纵是指企业的管理者为了自身或企业的利益,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或其他方法,人为地调节企业利润的行为。主要通过违规违法的手段弄虚作假而人为造成利润的增加或减少,是一种纯粹的寻租行为。企业管理者的创新寻利欲望丧失,唯一的动机就是如何通过违规违法的手段人为地虚增或虚减利润,以获得最大的报酬。它会对其他利益相关者产生外部不经济,损害其他各利益相关者,并且不可逆转。利润操纵使管理者获得的报酬是以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更大损害为代价的,造成了社会财富的减少,浪费了社会资源,这是一种负和博弈。根据威廉姆森的机会主义假说,企业管理者是自私自利的经济人,有损人利己的倾向,为了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不惜采用各种手段操纵利润,带给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却是极大的损害,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五、结论
效率性盈余管理是一种生产性寻利行为,会增加社会财富,是正和博弈;机会主义盈余管理是一种短期寻租行为,但从长期来看社会财富总额没有发生变化,即是常和博弈;而利润操纵纯粹是一种寻租行为,社会财富逐渐减少,社会资源极大地浪费,是负和博弈。只有分清这些本质,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激励效率性盈余管理,引导机会主义盈余管理,遏止利润操纵,从根本上优化社会的资源配置。
参考文献:
[1][3]William R. Scott.陈汉文译.财务会计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邹小、陈雪洁.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的实证发现.浙江学刊.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