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及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途径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及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途径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技工学校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建设一流技能人才队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前提和基础。在这一进程中,德育课程因其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和优势,可发挥独特的作用。因此,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将德育课程教学与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技工学校 德育 教学 素质教育 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D42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251-02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人社部发[2010]57号)中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是,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需要,加快培养一流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逐步形成规划布局合理,办学理念先进,培养模式科学,服务社会功能显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技工教育培训体系。”

劳动者的素质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的素质两个方面。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的对待人、事、物的看法。外在素质则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实施的行为等。能力的本质是创造性,而创造性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文明发展的基础,更是技工学校(以下简称技校)毕业生学生立足于社会的前提。由此可见,广泛开展素质教育,培养技校学生敢于创新的思想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加快推进技工学校改革发展,实现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这一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在技校德育课程的教学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做到知与行的统一。这一特点使得德育课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可发挥独特的作用。本文从技校德育课程教学的特点出发,对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途径进行简要阐述。

一、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这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党的十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素质教育的真正障碍不在考试的存在,而在于师资、文化及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因此,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为素质教育的开展奠定坚实的教育基础。

(一)转变观念,大力开展素质教育

提高民族素质,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转变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观念。技校的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大力开展素质教育,调动个体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自身个性得以充分发展,使整体素质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改善和提高,充分发挥技校在提高技能人才素质中的重要作用,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

(二)坚持学习,不断丰富专业知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技校德育课程的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拓展。因此,教师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十的要求,通过主动参加在职培训、教研科研活动以及自学等方式,努力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与时俱进地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努力跟上时展的脚步,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教师拥有了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还必须要积极付诸实践,将理论运用于教学实际中,才能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掌握和运用学科合理的教学方法,使素质教育与德育教学的结合落到实处。

(四)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

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树立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和管理中,在言行举止上做到坚持正义、以身作则、勇于奉献、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一个努力和发展的榜样。

二、深入开展素质教育

技校的德育教学应以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指导,围绕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树立和坚持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先进的思想教育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努力丰富的拓展教学内容、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各种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和探究能力。

(一)丰富德育教学内容

教师应在技校德育教学大纲的框架内,通过认真研究,灵活设置安排符合当前学生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教学内容。要从学科知识结构特点出发去分析、理解和把握教材所处的地位及知识前后的联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同时,在教学方式的运用上还应从“传道授业解惑”向“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和社会化进程的促进者”转变,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教学方式,推动素质教育取得实效。

(二)优化德育教学理念

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就是尊重人的个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但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能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为此,教师应努力实现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的转向,把学生从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个性受压抑的状况中解放出来,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想学”、“会学”,掌握“怎么学”。通过教师主导作用发挥,使学生的教学主体性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三)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在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中,教师要放下传统德育课程教学中说教者的身份,改变过去居高临下的态度,尽量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建立真诚、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构建足够宽松、愉快的心理空间,以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积极探索、发现和创新,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心里话,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想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愉快的心理空间。

(四)结合职业道德教育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技校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更是学生运用和发挥所学技能的利器。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但表现为自觉履行职业责任、遵守职业纪律,还表现为完成本职工作的过硬本领。而没有过硬的技术、技能和较高的业务工作水平,是不可能很好地履行职业责任的。因此,在技校教育教学中,必须将培养专业技能与德育教育、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同时,还要结合德育教学,广泛宣传普及法律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引导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理性表达利益诉求。

(五)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技校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进入社会后才能缩短自己的适应周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丰富的社会实践是技校毕业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尽快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校在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同时,应组织指导学生借助社会实践平台和到企业实习的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并深入了解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以利于找到与自己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是德育课程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学生道德品质素质的必由之路,更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一)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理想是创造的动力和源泉,很难想象,一个胸无大志、缺乏理想和进取精神的人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因此,在德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德育教学中,一是要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教育。使学生明白,要使自己的人生更富有创造性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二是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其目的在于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三是要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个性品格,克服思维的固定性、习惯性的制约,促进发散性思维的产生;四是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旺盛的求知欲望是创造性思维的突出特征,对真理的追求、对缺乏可靠论据理论的怀疑、对未曾想到的现象出现的惊奇、对尚不理解问题的探求等,都是具有强烈求知欲望的表现。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创造的内驱力,一旦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就可以产生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从而促进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开展。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在创造性思维中占主导地位,没有“求异发散”也就没有创新。因此,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成为独立思考,锐意创新的人才,就应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当发散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而成为质的时候,发散就变成了创造。如在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时,可先让学生分组讨论规范人们生活的规则有哪些,总结出有共识的内容后再让他们从产生、实施办法、适用范围等不同角度加以分析和比较。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创新思维。

(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素质的核心内容。如果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是在宏观上把握德育课的教学思路,那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则是从微观上具体地把握每一堂课的教学思路。德育课教学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应紧紧围绕着如何造就一个合格的现代化建设人才这一中心。因此,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课外实践,都要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来加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我们在教学中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奋发向上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索取知识,逐步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江南,《教学反思:高分与素质并重的学习方法》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3年11月.

[2] 姜文,技工学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18期.

[3] 景茂君 文杰,浅谈技工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国教育教学理论研究》201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