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焦虑的另一个名字叫“潜意识逃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焦虑的另一个名字叫“潜意识逃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38岁的冯程是市政府公务员,工作一直很认真,身体也很好,可最近3个月,却得了一种“害怕暴风雨”的怪病。他到市内的几家大医院都做过脑部CT、脑电图、脑血流图,但医生都说没发现器质性病变。亲友怀疑他是心理有病,建议他看心理医生。

(一)

“平时好像很正常,可是一碰到暴风雨的天气,我就紧张得瑟瑟发抖,恰恰这个季节,暴风雨天气特别多,我不得不经常请假,领导同事意见很大;有时在单位,正准备出去办事,突然刮大风下暴雨,我不得不马上躲到门窗封闭很严的档案室,有人说我懒,有人说我不肯吃苦,唉,我是有苦说不出啊……单位马上要提拔一批干部,我本来是非常有希望的,现在估计没戏了……”冯程双手捂头,显出痛苦的神情。我问他:“一般情况下的下雨、起风,怕不怕?”他摇头:“只要不是太多的雨,只要不是风雨交加,我都觉得还好。”

我断定,他对暴风雨的恐惧可能是一种特定情况下的情景再现。

恐怖症有很多种,有的怕小虫子,有的怕风,有的恐高,冯程是恐暴风雨,表现形式不一样,但都是一种象征,并无现实意义,他真正担忧的可能是其他方面的内容。

我问冯程:“你第一次感觉到对暴风雨的恐惧,是在什么时候?”冯程说,3个月前的一天下午,他去领导办公室汇报,听到里面有人,就在外面站了一会儿,他听见主管人事工作的领导说:“小冯写材料还不错,但组织协调能力比较差,为人处世方面还很欠缺,还需要锻炼……”他只觉浑身发冷。正好有同事路过,他忙走开。回到自己办公室,又忙着打电话、复印资料、接待来访者,下班后继续加班写材料。到了10点钟,又饿又乏的他决定收工。走出大楼,外面正是狂风暴雨,一阵冷风让他打了个哆嗦,耳畔突然响起那位领导的声音,他突觉头痛欲裂,幸亏保安将他搀住……

显然,冯程的“怪病”和这件事有关,他对暴风雨的恐惧其实是对内心焦虑的“置换”,他听到别人对自己的否定,心里很紧张,不敢去面对现实,于是玩了一个“偷梁换柱”的游戏,用“害怕暴风雨”来回避目前的恐慌和不久之后的落选。他的理由是:我有病,得不到提拔是很正常的。他将落选的原因归为客观上的病,而不愿归为主观上能力的不足。这是一种自我保护。当然,这是潜意识在起作用,他自己也被迷惑了。

冯程基本接受了我的分析。接下来,我主要是对他进行认知模式的心理诊疗,让他领悟到自己症状的荒谬性,明白自己真正害怕的是什么,让他知道一个人需要勇于面对真实的生活,逃避不是办法。这前后花了大约半年时间。冯程认真审视了自己的优缺点,也坦然接受了落选的事实。

(二)

1年后,冯程再次来找我。他说,现在又焦虑得睡不着觉,开始依赖安眠药。他告诉我,妻子很厌恶现在单位的勾心斗角,想要辞职做生意,冯程不同意,认为做生意太辛苦,而且不稳定,妻子说:“我不做生意又能干什么?你给我指条路啊!”他觉得妻子不可理喻,便以沉默相对。他怀疑妻子是不是提前进入更年期了。

我问他,妻子面临职业大转换,应该是件大事,她有没有焦虑得睡不着觉?冯程说:“没有!”“那为什么你比当事人更着急呢?”“因为我考虑得更长远一些,我是一家之主,我必须为这个家庭负责,而且,我还很担心妻子的身心健康。”我说:“你妻子也是成人,她做出的选择一定有她自己的考虑,你过于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冯程突然长叹一口气,说:“唉,如果我有能力,帮她找个既稳定又不辛苦的好工作就好了。”冯程的这句长叹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问他:“你认为你应该对妻子的工作负责吗?”“那当然,我们同事的老婆进了好的事业单位,我平时和人交往不多,关键时刻找不上人。”

自己没有能力帮妻子,这正是他焦虑的源头。虽然妻子没有将话明说,但妻子发脾气让他感觉到妻子的不满。他的沉默看似是不屑于和妻子争吵,其实是羞于向妻子承认自己的“无能”,只好将焦虑的板子打在“妻子的不可理喻”上,将担心的功勋章记在自己对妻子、对家庭的责任感上。

冯程两次来找我,其表现都是焦虑,真正的原因却是逃避矛盾。他为什么害怕矛盾呢?这可能涉及到他藏在潜意识的“脓包”。这个“脓包”是什么呢?这要回到冯程的童年。

冯程说,母亲46岁才生下他,而当时,大嫂已过门,不久就生了侄子,第三年,又生了一个侄女,再然后,二嫂子又生了小侄子。4岁的冯程已有3个孩子追着喊“叔叔”了。小孩子在一起免不了吵闹打架,这时候,母亲总要喝斥冯程:“你是长辈,怎么不让着他们?”冯程觉得很委屈,明明是霸道的侄子抢了他的玩具,明明是撒泼的侄女将他推倒在地,可母亲为何不问问清楚,就拿他问罪?大嫂、二嫂也常常在母亲面前告小叔子的状:“程子又欺负方方、小华了,真该好好教训他一下!”母亲二话不说,拿起扫帚就朝冯程的屁股上打。在冯程的记忆里,只要是家里的小孩子闹矛盾,错的永远是他这个小长辈,挨训的永远是他。慢慢地,他学会了独处,学会了躲避,尽量避开和侄子、侄女玩。即使是这样,他仍然脱不了罪责,侄子侄女打闹成一团,大嫂、二嫂会质问他:“你怎么不带他们玩?你怎么不劝和?你是怎么当叔叔的?”冯程不能辩解,因为只要张口,大人们的巴掌就会落下来……

(三)

很显然,冯程的心里从小积压着愤怒的情绪:为什么错的总是我?!但没有人理会他的愤怒,于是,他只好尽量避免矛盾,以逃避被指责的境遇。现在,当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矛盾时,他习惯性地将责任归到自己身上,可自己又心有不甘,于是,产生愤怒,但愤怒无处发泄,只好绕道走。但这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生活是绕不开的,于是,便产生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的焦虑。

冯程也承认,他平时很害怕和人发生争吵,有事都闷在心里,或者通过睡觉、打游戏的方式排遣苦闷。

冯程终于明白,小时候的忍让、委屈造成了他现在动不动就焦虑得睡不着觉的状况。

随着治疗的进行,冯程说他学会了发脾气,比如,昨天,他对妻子说:“我很焦虑,我觉得活不下去了。”“那你就去死吧!”妻子回答说。“我就是不死,你让我死,我偏不!”冯程勃然大怒,和妻子狠狠吵了一架。

冯程说这次吵架让他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舒畅”。但是,以这种方式去宣泄潜意识中积攒的愤怒,并不妥当,这对妻子是不公平的,对改善自己的焦虑也无太多意义,因为,童年的不幸,这一点是不可更改了。所以,冯程最应该做的就是进行一次“哀悼”,即承认自己童年的不幸,接受这个事实,最后和这个悲剧说一声再见,就像是哀悼自己一个逝去的亲人那样。

我让冯程将心中的愤怒表达出来,冯程沉默了一会儿,低声说:“娘,您对我太不公平了!那时候,我也是个孩子,我也爱玩,爱捣乱,我为什么要承担那么多的责任?很多时候,您明明知道我没有错,为什么还要打我?我是您最小的孩子,可您对我却是那么狠,好像不是您亲生的。我多么羡慕小华、方方,嫂子多疼他们啊。我不要当长辈,我只要做个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孩子……”冯程的声音越来越大,情绪越来越激动,禁不住泪流满面。

说出了心里话,冯程说:“心里变得很轻松,好像一块石头搬走了。”冯程说他其实也理解母亲,两个嫂子性格泼辣,常常和母亲吵架,母亲为了家庭和睦,只好迁就嫂子,通过喝斥自己的孩子、护着孙子来讨嫂子的欢心。母亲的偏心是迫不得已。

这是成年后的冯程对母亲的理解,可幼时的冯程哪能看到这一点,他只感觉到自己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他有委屈、有愤怒要发泄。

还好,冯程总算找到了自己潜意识那个“脓包”,并进行了妥善处理,避免了那些愤怒继续在心里蔓延、发炎,带来更大的痛苦。这对他来说,是一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