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晴隆何以引来“金凤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0年12月初,黔西南州爆出冷门:晴隆县与6家大企业签订6个大项目,签约资金达225.6亿元!
这是当年10月全省工业发展大会后全省招商引资首个签约破200亿的县。
这个人们眼中一向偏远落后的县,何以一鸣惊人?
“老大难”变成“增长点”
“现在酒店的入住率平时都在80%以上。”晴隆县委招待所前台值班的服务员一边开票一边给记者介绍。
县委招待所作为承担县委对外接待工作的直属单位,曾有过辉煌的记忆;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招待所设施逐渐老化,管理体制和机制很不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宾客日渐稀少,甚至连水电费都交不起。之前,也曾有人提出过改制的建议,但最后都没有结果。
改革需要解放思想,而解放思想需要更大的勇气、更高的眼光。
2009年10月,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定,县委招待所改制方案正式实施。这个方案针对人们担心的“三怕”采取措施:一是明确产权国有不变,实行租赁经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二是区别职工所属体制,分别发放生活费、缴纳“三金”或买断工龄;三是由中介机构执行改制,对招待所的投资改造实行公开竞标。
结果,皆大欢喜:原有正式职工每月获得600元补助,并由单位缴纳“三金”,有的还被返聘;非正式职工则获得了7000至30000元不等的补偿。
“县委招待所从交不起水电费的‘老大难’变成每年创收23万元的‘增长点’,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用事实给大家上了解放思想的生动一课。”曾任县发改局局长的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刘凡林说。
山窝窝飞来“金凤凰”
2010年12月17日,年产500万套成衣的生产线,在晴隆县规谟镇工业园正式投产。该公司从选址到投产,不过一年时间。
几个月后,迁自福建的规谟制衣公司第二期500万套生产线将投产,届时年税收可达千万元以上,可提供2000多个就业岗位。之前曾到一些地方考察的姚总经理告诉记者:“是开放的晴隆拥抱了我。”
盘活原有资产存量,给予投资方“零地租”、“两年一签”等优惠条件,县委、县政府打破了以往的招商模式。
一花引来万花开。规谟制衣的姚总返回福建现身说法,又引来了绣花、纽扣等相关企业落户晴隆。不久前,一个世界首创的粗茶酿酒项目也已落户晴隆。县委、县政府正以此为基础,在光照镇建设一个吸纳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轻工业园区。
打造开放新名片
“晴隆的实践表明,思想解放一小步,发展前进一大步。”县委书记曾孔祥说。
晴北煤焦化项目,是晴隆这次6个签约中最大的项目,总额达100多亿元。
“晴隆县地处山地,没有很大的土地优势来承载大型企业。”刘凡林说:“县委、县政府在“十一五”规划实施中就以超前的思维和长远的考虑,排除各种干扰,果断地预留了以后进驻大型煤化工企业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晴隆县在签约之前,早就自掏腰包拿出200万元,请南京煤勘院拿出可行性报告并报发改委立项。晴北煤焦化公司副总经理黄伟说:“晴隆县招商引资力度很大,在许多细节方面体现出来的强烈的开放意识,也是我们落户这里的重要原因。”
抗战文化遗产园项目的签约,从另一方面体现了开放。
这个项目的签约,除了县委、县政府力排众议,先期投入300多万元请著名院所做出规划和可行性调研、完成设计和项目立项外,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你发财、我发展”的理念,首次在大型文化产业项目中引入BOT模式,实行特许经营。
“政府减免了所有能减免的收费项目,还投资1000多万元修建相关的公共配套设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与过去从事的矿业相比,投资文化产业是投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更好的未来。
这个项目的实施,将为晴隆打造全新的旅游文化名片,也成了标志晴隆进一步开放的新名片。(编辑/彭奇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