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难点句子解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作者是艾・弗罗姆。他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作者用观察实验之法,考察了孩子从出生一直到成为“成熟的人”的过程,从理性的角度,审视和分析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下面笔者就解读一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难点句子。
1.母爱的体验是一种消极的体验。我什么也不做就可以赢得母亲的爱,因为母亲是无条件的,我只需要是母亲的孩子。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但无条件的母爱有其缺陷的一面。这种爱不仅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也根本无法赢得。
解读:这一段话主要告诉我们母爱的特点:它是一种最温馨、最无私的爱。它有积极的一面: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它也有消极的一面:母爱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也根本无法赢得。
对此,我们可以展开联想,联系实际加以理解。老舍曾写过这样一段话:“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廿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我的母亲》)由此可见,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一种爱,是我们最坚实的感情依赖;母亲是我们成长成人、为人处世的“第一任老师”。母亲为了子女可以牺牲一切。
2.父爱是有条件的爱。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正如同无条件的母爱一样,有条件的父爱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消极的一面是父爱必须靠努力才能赢得,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就会失去父爱。
解读:这一段话主要说明了父爱是有条件的和父爱的原则以及父爱的积极面(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消极面(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
联系我们的人生经历、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我们亦不难理解这段话。当厄运压头、困难降临时,默默承担的就是我们的父亲!正如作家邹志安曾在散文《黄土》中把“黄土”作为父亲的象征,这样写道:“他(指父亲)现在去了!在黄土上劳动一生,最后回到黄土里去。黄土是博大宽容的,无论善与恶,最终收容了所有的人。”父亲常常表面看似冷酷,实则隐藏着一颗火热的心!父亲常常将痛苦藏在心底,把笑容留给孩子,用生命书写出大大的两个字――父亲!
3.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
解读:这一段话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人”,就要同时拥有父母的良知。正如文中所说的“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当然,我们要知道父母的良知是什么――母亲的良知对他说:“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恶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父亲的良知却说:“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这充分说明,母爱是无条件的、宽容的,父爱是有条件的、严格的。联系我们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对此也不难理解:父爱是渗透到我们骨髓里的,父爱让我们拥有了独立的个性,有了创一番事业的信心和能力等;母爱是融入到我们的血肉里的,母爱使我们拥有了丰富的情感,有了爱的渴望,有了一种对家的依赖等。我们只有两者兼备,才能拥有健康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