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巧妙运用多媒体,让孩子爱上语文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巧妙运用多媒体,让孩子爱上语文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当前,许多语文教师觉得自己教得累,学生学得累,语文课上不出语文味,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多媒体技术的日益普及为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注入了新的活力。主要围绕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环节,从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创设情境、启发想象等方面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对如何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营造氛围;化静为动;启发想象

当前,许多语文教师觉得自己教得累,学生学得累,语文课上不出语文味,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多媒体的介入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下面,我略谈几点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多媒体可以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南宋朱熹说:“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心理学家也说过:“成堆的文字符号,空洞的言辞,深奥的阐释,学生学起来缺少兴趣,教学效果很差。”多媒体用色彩鲜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优美生动的画面,营造出了愉悦的氛围,在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教学《阿里山纪行》时,先播放《高山青》的音像资料,营造一种浓厚欢快的氛围,再配乐朗读,并播放相应的图片,优美的语言、动听的音乐、充沛的感情,让学生沉浸在阿里山美好迷人的风光中。课堂结束时,再次让学生欣赏歌曲《高山青》,让学生把美景留在心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种学习氛围是传统的讲和读所无法实现的。教师教得积极,学生学得投入。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萧乾的《枣核》一文融合了作者真挚的感情,文章朴实、饱含深情,充分体现了美籍华人深厚的民族感情。在讲课时,可以先请学生欣赏一支歌——《我的中国心》。回肠荡气的旋律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激情澎湃的情境中。正当学生心醉于爱国情时,教师顺势导入:“一位远在大洋彼岸的风烛残年的老人,尽管家庭和事业都如意,但却再三托付旧时同窗带几颗家乡的生枣核,这是为什么呢?”在这种情境中,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在教师启发下又产生了不解与疑虑,探索答案的学习欲望也由此产生。

二、多媒体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由于条件限制,学生不可能去“行万里路”。读了很多作品,总觉得还“隔了一层”。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把声音、图像、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化文字为图形,做到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声情兼备。这样,直观形象与联想、想象相结合,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背影》第六段中讲到:“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句中“探”“攀着”“向上缩”“向左微倾”的意思,学生很难理解,于是我适时地放了父亲艰难爬月台的电视散文片段,将静止的文字变为动态的画面,使原来枯燥的课本内容更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不仅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和领会词语含义。同时也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感受到父亲赤诚的爱子之心,使学生对父亲的感激与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在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感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入境入情,借境感悟。

在教学《美丽的西双版纳》一课时,尽管文中对悠悠野象谷中的景象作了生动的描绘,但只靠教师的语言进行说教,学生还是难以感知的。不懂就会感到乏味,不愿意学,这样便无法从课文中获取知识。倘若教师利用多媒体把野象的恐怖和大象的有趣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也能让学生从野象经过驯化,能为游客表演节目的乐趣中,感知傣族人民充分开发旅游资源的聪明才智。这样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可见通过多媒体显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画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撞击出情感的火花,使学生更快乐地掌握知识。

三、多媒体可以创设情境、启发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范文,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前提下,较多地增加了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学习这些文章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发展学生思维,丰富学生语言。教学这些文章时,如果仅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笔,往往结果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关键是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不够。想象是创造的翅膀,一切创造性的活动都离不开想象。中学语文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理解、鉴赏文章的能力。

这个过程中想象、联想的参与非常重要,有了它们,才能有“进得去”的深切体验;有了它们,才能有“出来”之后的比较、鉴别、判断;有了它们,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语文教学中,想象的触角伸得越长,对文字唤起的意象愈丰富,对课文的感受也就愈生动、愈深刻。多媒体的声、光、色、形能把客观事物具体化、直观化,而具体、直观的事物则能唤起学生一连串的遐想,因而它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方面有着无法估计的作用。

如,教学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美丽的古藤萝图片,配以轻柔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古藤萝形态的情韵,并启发学生眼中的古藤。在第一个层次联想和想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研习燕园这株藤萝特别的美,感受古藤之美。接着启发学生:“如果古藤萝被毁,那又会是什么样子呢?让学生进行第二个层次和想象。再出示古藤萝被毁的图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研习古藤萝被毁的惨状,进一步感受季老当时情感和心理状态。结合作者当时的心情和处境,层层联想与想象,就能引导学生超越眼前、生活的界限,达到不借说教而自知自觉的境界。

多媒体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活化了语文教学。只要教师充分重视和巧妙运用它,将它有效地运用在语文课堂中,就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就不再是件难事,语文课堂亦将成为名副其实的美的殿堂。

(作者单位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