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苄星青霉素的注射及皮试方法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苄星青霉素的注射及皮试方法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提高苄星青霉素注射一次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程度,增加药物的利用度,同时树立成本观念并对皮试方法等问题进行探索。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月在本院注射苄星青霉素的95例门诊患者,共300人次,其中儿童20人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震荡式摇匀药物,3快法注射,观察组采用生理盐水充填针梗、静止式溶解药物,3快1匀法注射,注射期间与患者充分沟通和交流,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结果:对照组常规注射法一次注射成功率79%,试验组一次注射成功率99%,药液残留、患者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苄星青霉素; 注射方法; 成功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人们思想观念及性观念开放,梅毒、淋病的发生率骤增,临床治疗采用苄星青霉素注射疗效良好[1],另外一个应用群体是链球菌感染者,但数量要小得多。苄星青霉素注射成功率低,配制后的药液呈混悬液,注射时疼痛感明显,注射一次不成功多次注射情况时有发生,易引起护患纠纷[2],因而对于苄星青霉素注射一次成功方法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新生儿、幼儿的注射部位安全性也很重要。本院自2006年1月-2009年1月门诊收治梅毒及链球菌感染患者95例约300人次,随机进行分组开始注射方法的探索,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5例患者,其中成人18~60岁占280人次,儿童仅占20人次,男52例,女43例,男性多于女性。梅毒患者注射苄星青霉素由于剂量较大,一般采用分两侧臀部肌肉注射法,可达到其他方法注射普通剂量相同的效果[3]。240万U/次,一侧臂部注射120万U,新生儿减量,根据患者病情每周1次或2次注射。成人链球菌感染者儿童及女性居多,一般每15~30 d注射1次,一次剂量为120万U单侧臂部注射,儿童与成人剂量相同,未见新生儿链球菌感染者。

1.2 材料 注射器采用山东威高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1 ml带51/2针头、5 ml注射器带7号针头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支,华北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苄星青霉素120万U/支,笔者采用首次注射前需做青霉素皮试,3 d内注射无需再做皮试方法。

1.3 方法

1.3.1 方法一 将9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50针次(儿童各半),两组均采用5 ml注射器带7号针头,患者坐位,操作护士由经过培训注射要点的注射室护士来完成,对照组按常规4快法注射(进针快、回抽空气快、推药快、拔针快)[4]。试验组根据林军报道静止式溶解药物并经改良操作台上放置至少4层软毛巾作为药瓶在桌面轻轻滚动的载体[1]。用0.9%氯化钠注射液4 ml沿瓶壁缓慢注入120万U苄星青霉素瓶内,药瓶轻轻上下颠倒数次,然后将药瓶平放于垫有4层毛巾的桌面轻轻滚动,避免剧烈震荡,并使药物充分溶解,避免小的药物微粒存在,保证注射一次成功率。注射前先消毒皮肤,(为避免产生气泡不再向瓶中常规推入空气)再抽吸药液[5],针头与药瓶壁成较小的锐角,仅针头斜面进入瓶内即可,抽吸完毕常规排净空气,再抽吸0.9%氯化钠注射液0.5~1 ml,然后采用3快1匀法注射(进针快、回抽空气快、拔针快、推药适当慢,匀速不停顿)[4],注射过程中与患者做好沟通,转移注意力,患者痛感容易减轻,注射完毕药物残留只做肉眼大致评估,树立成本观念。

1.3.2 方法二 苄星青霉素注射前皮试问题探讨:(1)本科采用3 d内注射无需再做青霉素皮试方法进行操作,一般梅毒患者注射间隔在3 d~1周1次,采用此方法无1例过敏反应发生,方法可靠[5]。(2)对照法皮试:大多梅毒患者,部分链球菌感染者皮肤颜色发红,有斑丘疹,皮肤试验部位也是如此[6-7],常规皮试方法在判断上为临床护士带来了较大难度,一般采用对照法皮试,尽量选择皮肤色浅无疹部位,用0.9%氯化钠注射液0.1 ml与青霉素皮试液(20~50万U)0.1 ml同时在一侧或双侧下臂尺侧做皮肤试验,做好标记,20 min后观察结果,两个皮试色泽相同,皮丘无扩大、无伪足患者无痒感,无全身反应者可注射,注射后必须至少观察30 min方可离开,如有异常马上进行抢救处理。

1.3.3 方法三 新生儿注射部位采用臀中肌、臀小肌与股外侧肌交替,稀释药液总量不超过2 ml,注射效果较好,未发现吸收不良、局部硬结及损伤肌肉影响发育情况发生。

1.3.4 方法四 注射后为了减少硬结发生,增加药物吸收,加强临床治疗疗效,采用常规新鲜土豆片粘贴患处法,收到良好效果,无一例硬结发生。

1.4 疼痛评价标准 根据患者口头语言表述结合肢体动作来分级,0级为无痛,1级为轻微痛感,2级为痛感剧烈,甚至被动。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3 讨论

3.1 配药方法 笔者观察发现药液配制溶解是否彻底,直接影响一次注射成功率,因而必须充分溶解,避免产生小的不易分散的微粒,配制好的药液不能放置过久,要现用现配,防止产生不易分散聚集体。

3.2 抽吸药液方法 经过多次临床实践,笔者发现抽吸药物时,注射针头与瓶壁成锐角,仅针头斜面进入瓶内抽吸药液,残量药液较少,同时瓶内产生的气泡不易被抽出,能避免反复排气(排液)对药液的浪费。

3.3 注射方法 0.9%氯化钠注射液0.5~1 ml充填针梗法与空针梗法(林军等方法)注射一次性成功率优于常规混悬液充满针梗法,但是两者相比,前者更优,没有空气进入肌肉组织,更科学、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