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入金辽人、宋人入金后的遭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入金辽人、宋人入金后的遭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金代初期,有大批辽人、宋人出于不同原因、以不同方式陆续进入并滞留金朝。这批入金之人不仅入金类型多样,其入金后的具体遭际也多有不同,有的官运亨通,有的仕路偃蹇,有的长期流放,有的惨遭杀戮,等等。

[关键词]入金;宋人;辽人;遭际

入金辽人、宋人不仅入金类型多样,其入金后的具体遭际也多有不同,有的官运亨通,有的仕路偃蹇,有的长期流放,有的惨遭杀戮,等等。

一、官运亨通

入金辽人、宋人当中有一大批人入金之后仕途顺达,官运亨通。如《金史・张玄素传》载:

张玄素字子真,与浩同曾祖。祖佑,父匡,仕辽至节度使。玄素初以荫得官。高永昌据辽阳,玄素在其中。斡鲁军至,乃开门出降,特授世袭铜州猛安。天会见,历西上阁门使、客省使、东宫计司。天眷元年,以静江军节度使知涿州,察廉最,进官一阶。皇子魏王道济遥领中京,以玄素为魏王府同提点,寻改镇西军节度使,迁东京路都转运使,改兴平军节度使。……世宗即位,玄素来见于东京。玄素在东京,希海陵旨,言世宗尝取在官黄粮,及摭其数事。至是来见,世宗一切不问,玄素与李石力言宜早幸燕京,上深然之。迁户部尚书,出镇定武,遂致仕。年八十四,卒。[1]

由上述记载可以看出,张玄素入金之后仕途顺畅,一路升迁,即使到了世宗即位,也没有因为海陵王在位期间张玄素抨击世宗而受到惩治――“玄素在东京,希海陵旨,言世宗尝取在官黄粮,及摭其数事。至是来见,世宗一切不问”,反而因其积极进谏而大为赞赏――“玄素与李石力言宜早幸燕京,上深然之。迁户部尚书,出镇定武,遂致仕”。再如刘彦宗,入金以后也得到了金朝统治者高度的信任和赏识,其仕途也因此畅达无阻,一路升迁[2]。

二、仕路多舛

尽管入金之后的辽人、宋人多数官运亨通,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仕途不顺,甚至一度被削去官职。如《金史・赵传》载:

赵字德固,辽阳人。其妇翁以优伶得幸于辽主,补合门祗候,累迁太子左卫率。后居滦州。宗望讨张觉,城出降,授洛苑副使,为滦州千户。迁洛苑使,检校工部尚书。从伐宋,至汴,迁棣州刺史、侍卫步军都虞候。及再伐宋,攻真定与有功,改商州刺史,检校尚书右仆射。五年,同知信德府路统押军兵,兼沿边安抚使事。明年,权知济州事。八年,从定河南,授陇州团练使。十年,改知石州。久在兵间,不善治民,坐谤议,谪监平州甜水盐。齐国废,河南皆以宿将守之,授宿州防御使,统本路军兵。重义,接儒士。尝以事至汴,有故人子负官钱百万,以橐金赠之,其子悉为私费,复代输之。顷之,有讼徐帅不法者,朝廷使鞫治,委曲营护,坐是废罢,寓居于燕。[3]

由“久在兵间,不善治民,坐谤议,谪监平州甜水盐”,“有讼徐帅不法者,朝廷使鞫治,委曲营护,坐是废罢,寓居于燕”,可知赵入金之后仕途并非一帆风顺――曾经遭贬,甚至“废罢”。再如《金史・赵元传》载:

赵元字善长,涿州范阳人。辽天庆八年,登进士第,仕至尚书金部员外郎。辽亡,郭药师为宋守燕,以元掌机宜文字。王师取燕,药师降,枢密使刘彦宗辟元为本院令史。天会间,同知蓟州事。有贼杀人横道,官吏圜视莫知所为,路人耕夫聚观甚众。元指田中释耒而来者曰:“此贼也。”叱左右缚之,遂伏。僚吏问其故,元曰:“偶得于眉睫间耳。”其后朝廷立磨勘格,凡尝仕宣和者皆除名籍,元在磨勘中。[4]

据此,赵元入金之后虽善于断案,却未免被除去“名籍”之祸。而其之所以被削去“名籍”,完全因为朝廷所立之“磨勘格”。

三、长期羁囚

金代初期的入金之人当中,有一大批誓死不屈,誓不降金,因此遭到长期羁囚。如《宋史・洪皓传》载:

洪皓字光弼,鄱阳人。少有奇节,慷慨有经略四方志。登政和五年进士第。……帝悦,迁皓五官,擢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为大金通问使,龚副之。……皓至太原,留几一年,金遇使人礼日薄。及至云中,粘罕迫二使仕刘豫,皓曰:“万里衔命,不得奉两宫南归,恨力不能磔逆豫,忍事之邪!留亦死,不即豫亦死,不愿偷生鼠狗间,愿就鼎镬无悔。”粘罕怒,将杀之。旁一酋曰:“此真忠臣也。”目止剑士,为之跪请,得流递冷山。流递,犹编窜也。惟至汴受豫官。[5]

据此,洪皓俨然是一位颇具气节之士――宁死不仕刘豫,因此被长期流放冷山――“粘罕怒,将杀之。旁一酋曰:‘此真忠臣也。’目止剑士,为之跪请,得流递冷山。流递,犹编窜也”。再如张邵,入金之后过的也是一种长期羁囚的生活,而其之所以被长期羁囚,也是因为他的凌然气节,誓死不屈[6]。

四、卒身北地

入金辽人、宋人中不仅有一大批人被长期羁囚,甚至还有许多人最终卒身北地。而同样卒身北地,情况又有不同。

其一,因直言进谏被杀。直言进谏往往会直接戳中统治者要害,令统治者恼羞成怒,甚至因此做出不冷静的举动――体罚甚至杀戮。而金朝初期的入金之人当中,恰恰有因为直言进谏而遭到杀戮者。如《金史・祁宰传》载:

祁宰字彦甫,江、淮人。宋季,以医术补官。王师破汴得之,后隶太医。累迁中奉大夫、太医使。数被赏赉,常感激欲自效。海陵将伐宋,宰欲谏,不得见。会元妃有疾,召宰诊视。既入见,即上疏谏,其言:“国朝之初,祖宗以有道伐无道,曾不十年,荡辽戡宋。当此之时,上有武元、文烈英武之君,下有宗翰、宗雄谋勇之臣,然犹不能混一区宇,举江淮、巴蜀之地,以遗宋人。况今谋臣猛将,异于囊时。且宋人无罪,师出无名。加以大起徭役,营中都,建南京,缮治甲兵,调发军旅,赋役烦重,民人怨嗟,此人事之不修也。间者昼星见于牛斗,荧惑伏于翼轸。巳岁自刑,害气在扬州,太白未出,进兵者败,此天时不顺也。舟师水涸,舳舻不继,而江湖岛渚之间,骑士驰射,不可驱逐,此地利不便也。”言甚激切,海陵怒,命戮于市,籍其家产,天下哀之。[7]

按此,祁宰乃一名符其实的忠言直谏者,言辞恳切,句句在理,但却因此惨遭杀戮――“海陵怒,命戮于市,籍其家产”。

其二,因向宋人报信被杀。尽管金代初期有大批宋人降金,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宋人真的会死心塌地为金效力,真的会完全丧失向宋之心,一旦有适合机会,他们还会良心发现,暗中助宋,但这势必冒有杀头之险。而金代初期,恰恰有人因此丧命。如《金史・施宜生传》载:

施宜生字明望,邵武人也。博闻强记,未冠,由乡贡入太学。宋政和四年,擢上舍第,试学官,授颍州教授。及王师入汴,宜生走江南。复以罪北走齐,上书陈取宋之策,齐以为大总管府议事官。失意于刘麟,左迁彰信军节度判官。齐国废,擢为太常博士,迁殿中侍御史,转尚书吏部员外郎,为本部郎中。寻改礼部,出为隰州刺史。天德二年,用参知政事张浩荐宜生可备顾问,海陵召为翰林直学士,撰太师梁王宗弼墓铭,进官两阶。正隆元年,出知深州,召为尚书礼部侍郎,迁翰林侍讲学士。四年冬,为宋国正旦使。宜生自以得罪北走,耻见宋人,力辞,不许。宋命张焘馆之都亭,因间以首丘风之。宜生顾其介不在旁,为瘦语曰:“今日北风甚劲。”又取几间笔扣之曰:“笔来,笔来。”于是宋始警。其副使耶律辟离剌使还以闻,坐是烹死。[8]

“以罪北走齐”,表明施宜生并非主观上想要降金,而是因为在宋获罪,迫不得已而降金,这就决定了一旦获得有利时机,施宜生必会心向大宋,而事实表明,施宜生确实曾在“为宋国正旦使”期间良心发现,向宋人密报消息,结果走漏风声,“坐是烹死”。

其三,因遭诬陷被杀。金代初期进入金朝的辽人、宋人当中,还有一批人之所以被杀并非主观犯有大错,而是因为受到诬陷。如《金史・宇文虚中传》载:

虚中恃才轻肆,好讥讪,凡见女直人辄以矿卤目之,贵人达官往往积不能平。虚中尝撰宫殿署,本皆嘉美之名,恶虚中者其字以为谤讪朝廷,由是媒孽以成其罪矣。六年二月,唐括酬斡家奴杜天佛留告虚中谋反,诏有司鞫治无状,乃罗织虚中家图书为反具,虚中曰:“死自吾分。至于图籍,南来士大夫家家有之,高士谈图书尤多于我家,岂亦反耶。”有司承顺风旨并杀士谈,至今冤之。[9]

按此,宇文虚中并非真欲谋反,谋反之名纯为诬陷――“唐括酬斡家奴杜天佛留告虚中谋反,诏有司鞫治无状,乃罗织虚中家图书为反具”。

五、全身放还

金代初期的入金之人中,还有一批人相对比较幸运――在经历了长期的扣留之后尚能活着离开金地――全身放还,而这些人之所以有此际遇,多因和议,或是遇赦。《金史・宇文虚中传》载:

皇统二年(1142),宋人请和,其誓表曰:“自来流移在南之人,经官陈说,愿自归者,更不禁止。上国之于敝邑,亦乞并用此约。”于是,诏尚书省移文宋国,理索张中孚、张中彦、郑亿年、杜充、张孝纯、宇文虚中、王进家属,发遣李正民、毕良史还宋,惟孟庾去留听其所欲。时虚中子师瑗仕宋,至转运判官,携家北来。[10]

那么经过这次和谈,就不仅仅是“流移在南之人”陆续北还,许多扣留北地之人也相继遣返。如《宋史・朱弁传》载:“(绍兴)十三年(1143),和议成,弁得归。”[11]《宋史・张邵传》又载:“(绍兴)十三年,和议成,及皓弁南归。八月,入见,奏前后使者如陈过庭、司马朴、滕茂实、崔纵、魏行可皆殁异域未褒赠者,乞早颁恤典。邵并携崔纵柩归其家。升秘阁修撰,主管佑神观。”[12]据此,朱弁、张邵等人之南归皆因和议。

参考文献:

[1][元]脱脱等撰《金史》卷八十三,第1869页,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2][元]脱脱等撰《金史》卷七十八,第1769页,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3][元]脱脱等撰《金史》卷八十一,第1829页,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4][元]脱脱等撰《金史》卷九十,第1993页,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5][元]脱脱等撰《宋史》卷三百七十三,第11557页,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6][元]脱脱等撰《宋史》卷三百七十三,第11555页,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7][元]脱脱等撰《金史》卷八十三,第1873页,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8][元]脱脱等撰《金史》卷七十九,第1886页,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9][元]脱脱等撰《金史》卷七十九,第1791页,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10][元]脱脱等撰《金史》卷七十九,第1791页,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11][元]脱脱等撰《宋史》卷三百七十三,第11553页,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12][元]脱脱等撰《宋史》卷三百七十三,第11555页,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借才异代”与借“士”兴国――宋辽入金士人与金朝政权及文化》;项目编号:W2011093。

作者简介:孙明材(1976-),男,汉族,吉林通榆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