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阳光上东 多元化建筑缔造国际化社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阳光上东 多元化建筑缔造国际化社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地理位置: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北路6号四环东侧宵云桥东南

占地面积:47.53公顷

总建面积:720000平方米

规划设计师:夏军、卢浩

建筑规划设计:(C1区)美国晋思建筑事务所/(C2区)开发商设计团队/(C3&C4区)美国海波建筑事务所/(C5&C8区)西班牙里卡多波菲建筑实务所/(C6&C7区)澳大利亚考克斯集团/(安徒生花园)丹麦斯米特—汉莫——拉森建筑事务所

投资商:阳光新业

“D21中国建筑设计/青年建筑师奖”评委会

获奖评语

光上东毗邻亚洲最大的城市中央公园——北京朝阳公园,是由美国GENSLER、德国OBERMEYER、海波建筑设计事务所(HPA)、澳大利亚COX、西班牙BOFILL、丹麦SHL建筑设计事务所等多个国际顶尖建筑事务所及设计师联袂共同打造的国际社区。由美洲组团、西班牙组团、澳洲组团等不同国际风格构成,创造项目外籍客户入住比例超过60%的神话,曾被评为“最适合外国人居住的社区”,被誉为北京国际化居住的第一符号,缔造了中国人居新高度。

阳光上东并没有将规划用地简单地看成一个大的屋村,而是创造一个有活力的微型城市——恰当的人口密度和合理有效的交通系统,蕴涵丰富的人文气息、文化传统、历史感、一定的公共空间和一定的私密休闲空间,不同类型、不同阶层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既彼此分开又共融在一起。规划利用景观走廊搭建出城市的基本骨架,将整个区域分为大小规模不同的几个组成部分,各部分的建筑体量、规模、密度和高度是统一规划的,但在形态、文化和表现上又极具差异,而这正是城市本身所具有的形态。

从2003年底阳光上东一期亮相起,项目就引起了广泛关注。除了商业运作方面的因素外,阳光上东的核心价值已经日益凸显。

2000年当开发商开始接触这个项目时,这个位置对许多北京人来说非常偏远,当时用地及周边的环境也十分恶劣:村民还没有搬迁,基础设施、生活环境和社会治安也非常差。用地背面的坝河是一条排污河,风大的日子,坝河下游1公里以外都可以闻到臭味;场地内部还有贯穿南北的架空高压线;更大的风险是,这块土地当时是另外一个房地产项目的拆迁安置房用地。但是,凭借经验和专业的判断,阳光上东的开发商认定这个地块将来会有大幅度的升值潜力。

阳光上东项目经历了十年的开发周期,在项目的起步阶段工作开展得十分艰辛与谨慎。2000年9月取得土地开发权后,并没有急于推出项目。那个时候,在房地产开发上只要一提高档住宅,好像必定是在远离城区的郊野田园,在北京也至少是在四环以外靠山近河的环境中造屋,鲜有在城市中敢于标榜高档的。因为在如何构筑高档住宅社区的理念与对策方面,阳光上东的理念与当时市场盛行的做法很不相同,项目的市场风险也始终没有解除。开发商一边做着前期的准备工作,如市场策划、整体规划等,一边也在等待着市场时机。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虽然当时北京大部分居住社区都成型于计划经济时代,人们也习惯于这种居住环境一般、居住舒适度低的社区,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众对住宅的舒适性会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北京国际化进程的脚步加快,越来越多的境外机构、企业进驻北京,市场也急需适合外籍人士和境外生活体验的中国人的居住社区。

而从区域角度来看,西起东三环北路、东至丽都假日饭店、北起机场高速、南至朝阳公园,这一扇形区域位于北京市区的东北方向,可以称之为北京的上东区。另外,这里是北京最早对外开放的区域,是北京城市国际化进程的起点和终点。

从地块角度来看,场地及其周边的很多不利因素都在得到改观。北京市正式申办2008年奥运会,河道治理成为一项目标。四环路的开通,使其交通条件变好。地块临近第三使馆区,并位于燕莎和丽都之间,燕莎和丽都都是北京较早的已经成熟的涉外商圈,这也对地块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基于诸多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和后天优势,开发商下决心将阳光上东打造成为一个高品质的国际社区。

2001年9月,美国Gensler建筑设计事务所应邀进行阳光上东项目规划概念设计,规划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建筑师与业主双方共同探讨、互相启发、互相接受对方观念的过程。最终,组团街坊式的规划概念使得双方取得共识。为了形成阳光上东的多元性,开发商决定阳光上东的建筑设计由来自7个不同的国际建筑事务所共同完成。

虽然阳光上东各街区的建筑风格差异很大,但是并没有令人感到不协调,所有的街区都融入规划的整体框架之中,融入庭院、广场、街道、绿地、水岸和阳光之中,真正实现了国际化社区的理想。

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的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在人类历史上是罕见的。阳光上东与其他许多大型社区项目一样,是个在城区范围内的新型、超大居住开发项目。阳光上东项目的基地共20.67公顷,分为A、B、C三个区域。A区占地面积约1.03公顷,用来开发酒店类物业;芳园南街西北侧其余用地为B区,占地面积约4.2公顷,是阳光上东的低密度住宅区;芳园南街东南侧中高密度的开发区域为C区,占地面积约15.4公顷。最初,开发商和设计师就对项目做了一些定位,开发商要创造一个新的城市“社区”,而不是“居住小区”。大型社区就要体现多元化、历史感。阳光上东的多元性主要表现在,每个组团的空间构成从体量、天际线乃至户型组合都是相对独立的。且设计风格在每一个组团中表现独特,并由来自不同国家的不同建筑设计师来完成。

A区的上东盛贸酒店最初的设计概念十分简单,两个正方形平面的塔楼各自旋转45度,这样可以使两个正方形所有的朝向都有开阔的视野,避免了可能产生的两个塔之间的视线干扰。一座凌空飞架的桥作为连接体将两个塔楼联系起来,这个接连体是酒店的大堂、餐厅等公共空间的载体。滨河花园是阳光上东B区的项目名称,采用阳光上东的基本结构——庭院式居住组团。围合庭院的多层建筑基本可描述为板式“L”形建筑和点式建筑。

阳光上东C区分为1~9个地块。C1区的高层居住建筑,带给北京一种新的居住理念——SKY LIVING,即在城市高层建筑中的豪华住宅。C2区的三栋高层住宅的建筑体量均超过了相邻的C1区,在考虑三栋住宅的朝向和方位时,并没有将建筑沿用地平线排列,而是与之形成一个夹角。从沿四环路的视角看过来,更多的是对着建筑的长边,但此时这三栋建筑退在远方,成为社区的底景。C3和C4区是阳光上东标准的居住组团,其建筑风格略带纽约上东区的味道,砖红色的外墙让居住建筑显得温暖而亲切,传统的三段式带给社区一种怀旧的感觉。C5和C8区位于阳光上东的核心区域,它仿佛是一条纽带,将与之相连的C1、C2、C3、C4、C6、C7各区串联在一起。C5和C8区彼此之间通过清晰的轴线关系联系在一起,这强化了自我的独立性,住宅设计虽然延续了单元组合的模式,但是从建筑外观上却感觉不到单元式建筑的单调和重复。阳光上东最长的城市景观走廊结束在C6、C7区,C6、C7区的建筑设计尊重了原规划较硬的街区肌理和平直的表面。C6、C7区依然有所谓的三段式设计,但它利用随机出现的不同进深和形状的阳台,以及阳台随机地开敞或封闭来形成建筑丰富多变的表情。建筑顶层稍稍后退,以及檐口出挑的金属构件,塑造出不同以往的建筑顶部特征,展示着自己卓尔不群的个性。安徒生花园是C9区地块的项目名称,是整个社区东端门户,它塑造了这样的空间体验:几组高低不同的、垂直纤细的柱体立在绿色的山坡上,形成音乐般的韵律,柱体件尽量形成通透的感觉。建筑下部的公共功能被整体覆盖在高台下面,形成有很强视觉冲击力的绿色山丘,而所有的建筑就生长在绿色的山丘上。

所有这些建筑符号的运用及其内部空间的独特性,给购房者群体得以表达自己的选择和“与众不同”,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认同,创造一种真正意义上“多元”的价值感。

阳光上东就像人们在纽约上东区和巴黎左岸所能体会到的:好的社区都不是一夜之间建成的,一定经过了长时间的沉淀和演化。而阳光上东的规划是以开放空间为骨架的可有机生长框架体系,这种框架体系在西方国家有着广泛的实践,可将不同风格的居住街区融合成一个整体。

2003年上半年,用地周边已经出现了平均销售价格9000元/平方米的项目海润国际和一个报价3000美元/平方米的和乔丽晶。到2003年8月,阳光上东项目一经推出便得到了很好的市场反馈,人们开始关注上东区,理解并接受项目传达的理念,这也给开发商和设计师足够的信心。如今斗转星移之间,十年里阳光上东从最初的8800元/平方米的开盘均价已经提升至6万元/平方米上下。

从2004年到2010年,北京的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周边的竞争项目层出不穷。在这期间阳光上东也经历了房地产政策变化所导致的市场起伏与波动,但开发商始终坚持着既有的开发理念和目标。

阳光上东的规划尊重已有的城市肌理,注重社区与城市的关系,充分理解人的个性差异,着力于社区人文价值的创建,这些价值已经被客户所认同。

随着各街区陆续建成,以及国际一流品牌香格里拉盛贸饭店、青苗国际双语小学、可儿双语幼儿园等的入驻,这里已经成为北京极具国际化氛围的核心生活区。阳光上东社区居住着来自42个国家的 2000多个家庭,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群共同生活的社区中,在感受阳光上东开放的国际化生活氛围的同时,也见证了北京这个大都市国际化的进程。

今天,阳光上东已经完整地呈现在大家面前,成为北京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2008年北京首届“外国人评楼暨外国人最喜爱的北京社区评选活动”中,阳光上东以最高票当选为“外国人最喜爱的北京社区”。这些也证明了社会对于阳光上东项目规划设计理念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