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应对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挑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应对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挑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化这一新型文化形态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网络文化具有其它媒体文化所不具有的特点。它为我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机遇和新的途径,同时也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严峻的挑战。本文从网络文化的特征入手,对比分析了网络文化所带来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以及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资源、教育方法、监督管理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对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网络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挑战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3-0079-02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

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使网络文化迅速形成,并且广泛地渗透到现代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不仅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产生重大影响,这影响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1、网络文化有利于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

网络的隐秘性为大学生进行人际沟通和交流提供了场所和机会。在网上没有现实生活中各种人伦关系的限制,使学生能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性情,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心态也变得平和。人际关系心理距离的缩短,特别在缓解学生心理压力,调节人际关系等方面,更能显示其优越性。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更好的展示自己的个性,得到更多的人来认同,使学生更积极的进行人际交往。

2、网络文化增强了大学生学习知识和查找资料的高效性

网络中所涵盖知识的广阔性,使用起来的快捷性,使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来获取知识。一个简单的搜索就可以找到与知识点相关的所有内容,这是传统的学习方式所不能比拟的。互联网的普及,有利于大学生在网上搜集到自己想要学习的东西,方便资料的搜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缩短宝贵时间和精力。

3、网络文化拓展了大学生知识视野和思想空间

网络文化的全球性,使文化的传播彻底打破了知识的地域限制,通过网页浏览,网络聊天等形式,真正使学生可以做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对于在校园里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拓宽知识视野的重要平台。同时网络文化的开放性,让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网络上面为了一个社会现象所进行的大讨论,或支持、或反对。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网络来表达对一个社会现象的看法,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思想空间。

4、网络文化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业余生活

网络文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廉性,通过网络看电影、听歌、看书都非常的简单。对于囊中羞涩的大学生来说,网络无疑是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包括大部分的网络游戏,如果能处理得当,合理的支配时间的话,对于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同样具有着重要意义。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在日益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里,对于这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来说,网络文化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其危害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呈现间接性的特点。长期面对多媒体画面的“人机对话”交流方式,容易使人产生精神麻木和道德冷漠,并失去现实感和有效的道德判断能力,影响正确“三观”的形成。一些学生沉湎于网络环境,不能自拔,网上言论的不负责任并由此引发出颓废、消极、缺乏诚信等病态心理,养成觉得无趣但又放不下的“鸡肋”心理,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任其在互联网这块虚拟时空里堕落。造成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价值取向紊乱。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念在网络的冲击下更趋于个性化、多样化,社会的价值观念也难以保持统一,以至于社会道德生活中呈现出双重或多元价值标准并存的局面。多元价值标准并存的社会现实又会使政府、学校甚至社会传统一直灌输的道德观念仅仅成为人们众多道德选择中的一种,而社会道德的主要规范一直所起的支配性作用则可能消失,导致的道德评价失范、道德相对主义最终必然导致青年道德选择迷惘和价值取向紊乱。由于大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较少,对于经过伪装的思想和言论的识别能力较差,加之特有的好奇心、猎奇心,他们会比较容易被诱导,进而产生错误的价值倾向。久而久之,还会把错误的伦理道德倾向带到现实生活中。更甚者,还容易对现实世界的伦理道德标准产生排斥与抵触心理。

2、导致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缺失。一般而言,人们在传统社会里的道德意识较为强烈,道德行为也较为严谨。然而,由于他们的合道德行为常常是做给他人,特别是可能对自己有影响的人“看”的,自律意识较差,所以一旦进入互联网这个“自由时空”的视域,舆论和感情筑成的防线便很容易崩溃。网络行为的“数字化”、“虚拟化”的特点,很难对网络公民的行为加以确认、监管。网络社会比传统社会更少人干预、过问,更难以管理和控制。网络本身追求自由、公平、效率,但运用它的一些大学生还没有从精神境界上与之匹配,难以鉴别真伪,很容易造成道德人格的缺失。

3、影响先进文化在大学校园普及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面临着网络文化的威胁,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严重威胁。它的虚拟性特征既给人以创造,又产生虚假;其交互性特征既传播信息文明,又生产信息垃圾;其开放性特征既给人广阔自由,又带来伦理道德失律失范。因此,网络文化严重威胁与挑战大学校园的主流文化,尤其在思想文化敏感性高的大学校园。如果先进的主流的文化不去占领这块阵地,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就必然会去占领。

二、积极应对网络文化的冲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被称为“争夺眼球的战争”,?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实在不可小觑。面对密集的信息,大学生好奇猎趣,无所适从,无法正确选择信息,驾驭信息。如果不及时提高网络信息素质,就将会成为信息的奴隶。如何吸引大学生的“眼球”,满足他们的需求,大力提倡健康的网络文化与网络道德,应该成为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与重要内容。

(一)转变教育观念,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理念

网络文化背景中,文化的生产传播机制是一种大众到大众的传播模式,每个个体都可以选择并形成属于自己的文化。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整个教育过程,树立受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和自我教育的观念,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针对信息网络时代的特点,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各种复杂的现象,认识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学会参与整个教育过程,使师生互为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同时互为思想教育工作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形成教育者与学生协同学习的模式。

(二)优化教育资源,创造完善的立体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思想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面临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带来的各种挑战,应集中各个方面的力量,逐步建立并完善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即以学校教育、社会疏导、家庭辅导、自我提高四管齐下的方式构建对大学生的立体教育网络,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模式。网络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全新的社会工作,要注重对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的研究和思考,积极探索网络文化背景下思想教育工作的规律和特点,逐步建立起适应网络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理论体系。如加紧开发与网络教育相适应的高质量的教学软件和数据库,加快建设适应其发展需要的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教材体系,构筑起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网络阵地等。

(三)更新教育内容,提高大学生网络信息素质

在素质教育中,信息素养是综合素养中的一部分。信息素养既包括信息技术,也包括网络道德。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网络信息素养,学校应该将网络培训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通过组织系统的网络知识讲座和选修课,普及网络知识,将网络应用渗透到有关课程中;另一方面,还要通过疏导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伦理教育,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自律意识和正确的网络观,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对有害信息自觉抵制的意识和能力,使之能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合理使用网络资源,文明上网。

(四)开辟网络阵地,构筑思想教育工作网上网下的教育功能

网络时代,高校文化建设有两条战线,一是现实的校园文化建设,二是虚拟的网络文化建设;相应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现实和虚拟的两条战线。它们都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有将网络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把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纳人校园文化的总体建设格局,把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纳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系统中,在构建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的同时,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拓展校园文化内涵,延伸校园文化功能,与此同时,不断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促进网下思想政治教育与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互相配合和彼此协调。在虚拟和现实之间,形成高校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信息回路,更好地营造校园健康向上,活泼生动的氛围,提升整体的校园文化品位和科学精神。

(五)健全监督管理,建立网络管理和监控机制

面对国际互联网信息潮流,我们必须尽快建立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监控机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和管理。一方面要推进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立法执法,加快网络法规建设,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发挥法律和制度的规范约束作用,防止网上不良行为等问题出现。另一方面要提高网络宣传的针对性和宣传质量,及时了解网上信息,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引导,强制性地检查并过滤信息,及时删除网上垃圾,从源头上净化网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通过严格立法和分析监控,及时发现大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做到防微杜渐,从而在高校校园形成一种健康的网络环境。

(六)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新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信息素质直接决定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网络文化背景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即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良好的信息道德。要努力建设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又了解网络文化特点,能比较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在网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这支队伍的人员除了符合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的一般要求之外,还应该有探究网络文化背景下思想教育工作的新观念、新素质。

参考文献

[1]聂北茵.网络文化:到底这样认识你――关于网络文化的对话[N].中国青年报,2000―09―03(3)

[2]刘守旗. 网络文化与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6)

[3]吕戎. 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发展[J].辽宁教育研究,2003(8)

[4]曾令玉.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教育特征与对策分析[J].山系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

[5]黄文玲.高校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