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生活走向理、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生活走向理、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幼儿从一字一句开始学说话,懵懂的孩童从一字一句开始学作文,这两者之间的过程是近似的:幼儿学说话,借助生活情景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与感受,其特性是简单情景和思维、语言的统一;同样,作文也需要借助生活的背景,表达思想、抒感、传递信息。

故而,笔者确立了“浅近一点、感性一点、轻松一点”的作文教学理念,经过多次实践,却发现理想与现实有差距。目标的浅近往往使学生的作文思维狭隘,内容的感性往往使学生认识肤浅,过程的轻松往往使学生追求片刻的感官欢愉。

作文毕竟不同于口语,它是以文字作为载体,要求呈现“情景生动,思维严密,语言规范”的特点。如果用一句话概述,即口头语言多数“源于生活”,书面语言应该“高于生活”。作文教学必须基于生活,也必须从生活走向理、趣。笔者以《一次新发现》的两次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浅近目标确定之前想什么

苏教版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作文是要求学生写一个生活中的新发现。这个发现,不是“发明”也不是“创造”。对四年级孩子来说,发现是基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后的感受、感动、启示等。这么说来,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发现。这道作文题似乎没有难度,学生缺乏的只是方法的指导。

第一次确定的目标:

1.以游戏《会跑的瓶子》为例,使学生懂得记事要理清顺序,要有详有略。

2.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使学生懂得把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写具体。

3.按照习作要求,写一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引起我们思考并解决了的事,要写出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一次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师似乎把所有要讲的要点都列出来了,但学生提起笔来还是一脸难色,他们想破脑袋也难以想起生活中有什么发现。即使有,那也是生活的过去式,当时一瞬即逝,怎能关注到发现的过程,并将它有序记叙出来呢?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倒是有些孩子就以示范游戏《会跑的瓶子》为内容,记叙得有模有样。

孩子并不缺乏生活,但缺乏把生活素材提炼为作文素材的意识和能力。试想:如果把这道作文题就这样扔给老师,又有多少老师能一挥而就呢?

要让学生真切地在作文过程中习得作文,教师就有必要为学生创设可以“发现”的生活情景。李白坚教授认为:我们教师的作文指导课,其实应该在学习写作的时候,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给予生活化的场景。笔者决定第二次教学时就以游戏《会跑的瓶子》为内容,让学生获得“发现”的体验,让孩子有一双“发现”的眼睛,然后有目的地写下“发现”的内容和过程,这样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第二次确定的目标:

1.帮助学生厘清事情的发展顺序,初步学会分段记叙。

3.以定格的方式指导细致观察,学习写作简单的心理、动作与表情。

4.立足于趣,激发学生参与和发现的热情。

对照前后两次教学目标,我们不难发现:第二次教学目标浅近、具体得多,并且关注到了情感对写作的推动作用。这是降低要求吗?其实,课程标准提出的“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需要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达成的目标,而不是学生已经具备的状态。因此,浅近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建立在对学情充分了解、对《语文课程标准》正确解读基础上的准确的课堂定位。

浅近目标确定之前,必须是深刻的思考,不然课堂将流于肤浅。

二、感性内容呈现的同时做什么

周作人说:“大抵在儿童文学上有两种不同的错误:一是太教育的,即偏于教训;一是太艺术,即偏于玄美。”这依然是当下作文教学的弊端,孩子学习作文,就要摒弃功利的思想,适应儿童之天性,让他们愉快地活动,在活动中语言实践,这便是“最大的实益”。

第一次试教“第一层次——观察和规则,写心理”部分,从教学开始,教师就尽力营造轻松有趣的氛围。教师用送礼物的方式把空饮料瓶和纸条展示给学生看,以此吸引学生的观察注意力。在教师一步深一步的追问中,学生一点一点观察了纸和瓶子的特性。这追问的“一步深一步”,就是“一层又一层”的习作素材,就是一点又一点的“发现”。学生感觉不到是在上作文课而是在玩,夸张地说:产生了戏剧化的教学效果。“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想让孩子的心与你发生共鸣,你就需要对孩子的心灵去调整心弦,对准音调。”这样看来,同样的内容,我们理应让它感性一些,活泼一些。

细细反思,这个环节有生活的情境,有情感的调动,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但作文表达却流于粗放与零乱。大抵就是周作人所说的第二种错误:太艺术的,偏于玄美。教学素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感性地呈现于课堂的同时,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整理学习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紧张有序状态。

再次实践,教师出示纸条后,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帮助归纳:我们是从品牌、品名、材料、轻重、瓶底这几个方面来观察瓶子的。当完成第一阶段的观察任务后,抛给学生一个问题:“这么短时间内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分成几个自然段来写呢?”学生的表达有了条理,观察有了角度变换,问题仿佛是一条丝线,将学生散乱的思维之珠串联起来。

感性内容呈现的同时,教师要把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性思考贯穿其中,不然,学生的认识会很零乱。

三、轻松过程之后留什么

把生活的特定情境搬到课堂上来,教学就具有游戏特性。教师如何在纷杂的游戏过后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沉甸甸的教学痕迹呢?

第一次实践,我请出第一个男生上台实验,他采用抽的方法,还没等大家看清楚,纸条就被他抽出来了,我一时竟不知道该如何来指导。第二个男生采用拍的方式,可是因为个子太小,竟然没有拍动,实验失败。我只得再请第三个,第四个……课堂全然被学生的活动情况左右了。

在“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中结束课堂,学生快乐了,作文也能写,就是总感觉不得劲。这个不得劲,是学生习作水平与教学目标不一致或有落差。学生在课堂中除了收获快乐,还能收获什么呢?习作因为这堂课而有所长进吗?好像没有。

特级教师张赛琴听完我的试教后,她说:“游戏不是目的,游戏的成功与否并不重要,成功或不成功的游戏都是习作素材,都可以用来训练书面表达能力。但核心的教学目标不能变!你的这个教学环节,训练的是细致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学会发现。若能让孩子学到这些知识技能,就是好课。至于游戏成败,你完全可以漫不经心。”

第二次实践,第一个上来的是个强壮的女孩。我先让学生观察她的体型,产生猜测:难道她的方法与力量有关?在女孩吹瓶子的过程中,三次叫停,定格画面,要求学生描述所见所闻所想。女孩第一次吹在瓶底,瓶子没有倒;第二次吹在瓶盖,瓶子依然没有倒;第三次吹在瓶身,瓶子倒了。教师及时组织学生梳理观察的方法,用同样的方法观察第二个同学——智慧型选手。教师只叫停,不作提示,要求学生完整地说一说观察所得。接着观察第三个,第四个……

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的时候,有的学生发现了科学原理,有的学生发现了“办法总比问题多”的哲学道理,这是水到渠成的发现,真正达成了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着眼于学生的轻松快乐,又要跳出学生的轻松快乐,使得课堂在活泼的外形下,依然有一条严密的主线在牵引,不然,课堂将流于松散。

学生在轻松之后获得的,除了快乐,有观察方法,有习作技巧,还有发现生活美的热情,这是我们对课堂的应然追求。

写作文难,教作文更难。两次上这一课,笔者的思路明朗起来了:“浅近一点,感性一点,轻松一点”的作文理念是对的,但那是对学生而言。对教师,应该是更全面的观点,即:深刻之后的浅近一点,理性之后的感性一点,严密之后的轻松一点。此处的“深刻”,是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控;“理性”,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追问;“严密”,是教师对习作内容的逻辑整理。从教的角度而言,教学过程必然是从生活走向理、趣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