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怎样练好孙式形意拳(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怎样练好孙式形意拳(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尊重规律,恪守规矩

“九要”不可违,“三害”不可有,放松不可忘,心态不可急。这四条做到了,一般不会出大的毛病。

“九要”是对全身各个部位的总体规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关键是正确领悟并做到身上去。如顶头,如何与梗脖子区别?如何竖项而不僵硬?虚领顶劲的“虚领”指的是什么?总之,都要搞明白,但若无明师指点,自己(初学者)是不太好掌握的。腰胯是“九要”中最难掌握的,一个“塌腰”就一直争论到现在也扯不清。愚以为,塌者,应为踏踏实实之意,也就是腰部要实在,要顶得住劲。怎样才能让腰使得上劲?俗话说:“立柱顶千斤。”如此,腰就得挺直了。正常状态下,腰椎是向前弯曲的,胸椎是向后弯曲的,两者恰构成一个S形。在“九要”中,由于“头顶”,把胸椎带动得减少了弯曲度(但还不能直,要含胸),胯一松开,尾闻向地上扎去,就把腰椎也带动得减少了向前的弯曲度,变成了直立乃至向后微弓,这样整个脊椎就被打开成拱形。而这种形态的力学结构性能最佳,只要看看桥洞、隧道、体育场馆的房顶就会明白。所以,塌腰并不神秘。就是挺直了。但也不能过犹不及,不能有意向后弯,变成哈腰,那就是“低头猫腰,传授不高”了。而腰的姿势正不正,胯起着很关键的作用。胯松开了,尾闾才能下去,腰也才能挺直。

“九要”中也并非同等重要,关键的几处做好后,别的就迎刃而解了,所谓“纲举目张”是也。诸如肩松开,沉住,手腕塌住,坐住,肘自然就会坠住,此时想把肘翻起来也不容易。同样,头顶住,胯松开,抽住,尾闾向下扎住。腰自然就塌住了。这就是“抓两头,带中间”。胯抽住,足跟坐实,则膝必然有顶扣之力。头顶好了,肩自然耸不起来,自然也含胸拔背了。可以说,头和胯是两个最关键的地方,头领上盘,胯领下盘,如哑铃的两端,而腰在中间,如哑铃之把,总领全身。所以,在九要中,顶头和抽胯是首要的,怎么做都不过分。尤其对初学者,宁可过而不可不及。开始顶头有些僵硬,梗脖子,不过没有关系,“矫枉必须过正”。一般人在顶头和抽胯上最容易不足,故练时一定要尽力而为,做到极处,也就是做到临界状态,然后再稍微向回松一点,即可恰到好处。

“三害”之中,最易犯努气和拙力。意气力三者中,既不可刻意求力,也不可刻意求气,但求意而已。过于求力则必为拙力,过于求气则必致努气,拳经中一再告诫“气不可逆,气逆则滞”。“逆”者,逆运之意。说白了,就是企图用自己的意志去控制气的运行。

拙力必伤气。常见初学者打拳火暴异常,本人认为得劲,旁观者也认为有功力,其实全在表皮。这样的力只是外力,与少林、拳击等毫无二致。此种力无根,如浮萍,打在人身上如浮皮蹭痒,无透力,难摧根。形意求劲不求力,须求浑圆深厚之内力,在养身的基础上增长功力。只有自然形成的力,才是真力。在自然、快乐、轻松、舒服中练出的拳,才是真正的功夫。一味求力、练力与尚力,是外家练法,以牺牲整体和牺牲长远为代价求得暂时的功力快速增长,短时间必然奏效,然而透支体力,损害健康。著名的例子就是李小龙,他可谓将外家功夫练到了极致,可惜30多岁便去世了。前车之辙,后车之鉴,不可不省。

另有一种偏颇,不求力,但求气,小周天,大周天,什么头骨凹陷,掌心旋涡等等。与其这样,还不如直接去练气功,而不必练形意拳。人身上的经络是自然存在的,气血是自然流通的,并不因为你练拳还是不练拳而改变其存在和运行的状态。内气、真气的发动与运行,是不受人们主观意志支配的,只要按规矩去练拳,到了一定程度,内外气必然相合,经络必然会通,不可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反是舍近求远了。我们练拳正确,只是更助长其通顺罢了,完全没有必要去孜孜以求地苦寻所谓内中之气感。练拳就是练拳,不是气功。气功是静中求动,“致虚极,守静笃”,静极而动,真气乃生。而拳是动中求静,再静极而动。然气功之守静难,人即使睡着,也难静下来,还要做梦,白天要完全静下来,实属不易。所以,才有“练功者如牛毛,得道者如麟角”的说道,只因入静难也。而拳术之发明,在以动作调节人的精神,使之集中于全身的动作协调上,因而其它的意念在运动神经兴奋的同时被抑制,达到以动至静,动中求静。再向前进则于气功相同,静极而动,真气发动也。所以,只要按照拳术要求认真去练习,将精神完全集中于动作,必可达到真气运行之目的。

规矩虽多,要领简单。一言以蔽之,放松而已。心态放松,筋肉放松,该放松处全放松,以平和心境慢慢练去,认真去做,自然成功。

二、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不急于求成。序者何?无极式、三体式、劈拳、崩拳、五行、十二形、连环、杂式捶、明劲、暗劲、化劲等等。

无极式和三体式是全体的基础,既是入门的必须,也是终身之必练,可谓多多益善。当年齐公博三体式站三年,形意乃成;我爷爷站一年,体重减70斤,都从中获益良多。余习拳50余年仍每天站之,而总有新的感觉产生。以我的经验,无极式加三体式,至少要有一年才能具备开拳练形意的资格。若求速成,至少须3个月,再少就别练了,否则毫无根基,必然种下许多毛病,将来改起来都难。现在大城市盖高层建筑,其基础处理的费用常常占到总造价的一半,越是高层,比例越大。练拳也如此,基本功最重要,与人相较最后比拼的还是基本功,这是绕不过去的。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内行就看基本功,并不看你的拳打得有多么热闹花哨。站桩要贯彻始终,在练拳中,在与人交手中,遇到问题了,到三体式中去找答案。

明劲、暗劲与化劲之序,乃自然天理,非人力所能强求。只有把明劲打够打足,打到家,才能自然进入到暗劲阶段。道理很简单,明劲打到极致,身体本能的就会产生相反的抗力,犹如弹簧,拉得越开,弹力越大。明劲打不到位,筋都没有抻开,怎么会有暗劲产生?所以,暗劲不是你想打就打的,必须明劲打到十足,方可阳极而阴。暗劲之难在于,要以明劲的速度和力度打拳,但在到位的瞬间要把这股劲收住,脚落地无声,手随意停住,这就比只放不收要困难得多。有人说,不用劲就是暗劲,真笑话也。那只能是没劲,而不是暗劲。简言之,明劲只求放得出,越远越好,而暗劲则要求不但放得出,还要收得住。以走路为例来说明劲与暗劲的区别,向前移动重心是靠后脚蹬出来的,就是明劲;靠前脚向后抽出来的,就是暗劲。至于化劲,则是身随意动,蹬也好,抽也好,很难分清,融于一体,感而遂发。

五行十二形是两个不同的部分。五行打的是基本功。五种劲力,而十二形训练的是灵活与协调。故五行要求厚重敦实,十二形要求轻灵活泼;五行求拙,十二形求巧。常见有人打十二形或杂式锤时,顿足发力,喝喝有声,实未得其旨也。如杂式锤之“倒劈拳”,又名猫洗脸,是于退步中连续裹肘以护卫头胸肋,应该就像猫爪一样轻柔快捷,不应为显示力量而把其打得像狗熊掰棒子,大失其意也。

五行中以劈拳为最基础,可说是形意之母拳。起钻落翻、束展旋弹、提顶松坠、滚拔淌践,形意之要领,尽在其中。前人说,横拳属土,内包四德。然劈拳与之比起来,似乎更重要。在整个形意拳中,只有劈拳是天然与呼吸相合的。起钻为吸,落翻为呼;起为束,落为展;起为收,落为放。所以,劈拳不但要多打,而且要慢慢打,细细打,按照自己的呼吸节奏打。应该是虽数千起落,汗如雨下,而呼吸仍平稳,气不涌出,脉搏不加速,于养生极为有利。(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