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作答时长对考生作答表现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作答时长对考生作答表现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考试难度是社会各界和命题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作答时长对难度的影响,反映为对考生作答表现影响。本研究在不同作答时长条件下以高考理科综合生物试卷对考生进行测试,研究作答时长对考生作答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40 min的作答时长与目前生物试卷的思维量较为匹配,不同作答时长对考生作答表现有明显影响。

关键词 作答时长 难度 高考 理科综合 生物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1 引言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其试题难度是考生、家长、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命题人员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难度”是考试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教育测量概念,是试题分析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含义指考生或被试者完成试题或任务时的困难程度。定量刻画试题难度的量数,称为难度系数或难度值,经典测量理论框架下在数值上等于代表性考生群体在试题上的通过率。

难度主要受考生对试题内容的熟悉程度、考查行为目标的层次、情景材料的信息量、试题的形式和时间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时间在此指给定考试时长或考生作答时长。一般情况下,在给定考试时长内,试题包含的信息量和考生思维量将对考生的作答表现产生影响;反之,在试题包含的信息量和考生思维量一定的情况下,作答时长也会对考生作答表现产生影响。此外,给定时长与考生自主分配的作答时长并不总是一致。同一试题可能由于分配时间的不同,导致通过率发生变化。在理想状态下,试题包含的信息量和考生思维量应与给定考试时长相匹配,现实考试情境下的给定时长是否恰当亟待研究,考生作答时长的分配对其作答表现的影响也值得深入探讨。

高考(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以下简称理综)总分为300分,考试时长为150 min,试卷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科试题,其中物理占120分,化学占100分,生物占80分。考试时长为三科共用,考生可以自由分配150 min的时间。150 min在三个科目间的分配应与科目总分值成正比,即物理60 min、化学50 min、生物40 min。考生按照上述分配作答时长是否恰当,适当延长或缩短某一学科的作答时长对其表现有何影响。本研究以生物学科为例,研究作答时长对考生作答表现的影响。

2 研究方法

2.1 测试对象

测试对象为已学完全部高中生物课程的高三理科学生,共452人。样本选自北京地区的两所中学,X校学生平均成绩好于全市平均成绩,279人;Y校学生平均成绩与全市平均成绩相当,173人。

2.2 测试方法

2.2.1 测试材料

以2011年高考(北京卷)理综生物全部试题作为测试卷,满分80分,其中客观题共30分,包含5道选择题,每题6分;主观题50分,包含3道非选择题,分值分别为18分、16分和16分。

2.2.2 实验设计

本研究为3×2两因素准实验设计,因素一为作答时长,三个水平:基本时长、不足时长和充足时长。因素二为学校,两个水平:学校X和学校Y。

2.2.3 预试

为确定标准作答时长,在Y校(成绩相当于全市平均水平)选取一个普通班(40名学生)进行预试,记录从答题开始到90%考生正常完成全部试题所用时长。测得标准作答时长为40 min。

2.2.4 正式测试

按班级期末生物平均成绩,将两所学校的考生分为A、B、C三组,三组考生的总体水平大致相当。A组:要求该组考生在基本作答时长条件下,即40分钟内作答试卷。B组:要求该组考生在70%的基本时长,即28分钟内作答试卷,时间结束立刻回收答题卡,即B组在不足作答时长下完成测试。测试C组:要求该组考生作答试卷至90%考生正常答完,考试结束,回收全部答题卡并记录时间,即C组考生在充足作答时长下完成测试。

2.2.5 阅卷

对所有测试组进行统一阅卷。阅卷前对所有阅卷员进行正式培训,统一阅卷标准,阅卷结束后得到考生各题得分。

2.3 数据分析

用SPSS 19.0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因素方差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答题用时

在测试中测得X校C组作答用时约48分钟,Y校C组作答用时为50分钟,此即为考生回答试题所需要的充足作答时长。在高考中,按照分值比例,考生在生物试题上分配的作答时长应为40分钟,试卷的思维量应与40分钟的时长相匹配。但出于保密的需要,高考试题在考前无法进行预试,试卷的思维量是由命题者估算出的。本研究经测试得到的标准作答时长约为40分钟,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2011年高考(北京卷)理综生物试题总思维量与等分值比例的作答时长是基本匹配的。

3.2 全卷得分结果与分析

各组考生全卷得分情况详见表1。由表1可知,两所学校测试B组(不足时长)的得分在三组间均为最低,测试C组(充足时长)的得分均为最高。以全卷总分为因变量,组别和学校为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组别的主效应是显著的(F(2,446)=5.807,p=0.003),学校的主效应也是显著的(F(1,446)=51.462,p=0.000)。组别和学校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718),即不同学校间,不同时长条件下差异趋势是一致的,差异趋势详见图1。

因为本研究主要探讨时长的效应,也因为组别和学校的交互作用不显著,为了简化结果的解释,故在进一步的分析中只保留组别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组别的效应显著(F(2,449)=4.894,p=0.008),即在不同作答时长条件下,考生全卷总得分差异显著。对三组数据做进一步的对比分析,以A组为参照组,进行有计划的比较。结果显示,A组和B组差异显著(t=1.967,df=449,p=0.050);A组和C组差异不显著(p=0.425)。这说明,当考生作答时长由不足时长变为基本时长时,全卷得分有显著提高,但由基本时长变为充足时长时,全卷得分无显著提高。这进一步说明,2011年高考(北京卷)理综生物试题总思维量与40分钟的作答时长是较为匹配的。

3.3 客观题得分结果与分析

以客观题得分为因变量,组别为自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与对全卷得分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以客观题得分为因变量,分析组别的影响,发现组别间差异显著(F(2,449)=4.263,p=0.015),即在不同作答时长条件下,考生客观题得分差异显著。对三组数据做进一步的对比分析,以A组为参照组,进行有计划的比较,结果显示,A组和B组差异显著(t=2.008,df=449,p=0.045),A组和C组差异不显著(p=0.185)。说明,当考生作答时长由不足时长变为基本时长时,客观题得分有显著提高,但由基本时长变为充足时长时,客观题得分无显著提高。

3.4 主观题得分结果与分析

以主观题得分为因变量,组别和学校为自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与对全卷得分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以主观题得分为因变量,分析组别的影响,发现组别的效应显著(F(2,449)=3.124,p=0.045)。以组别A为对照组,进行有计划比较,结果与以全卷得分为因变量的结果也完全一致,即A组和B组差异显著(t=1.967,df=449,p=0.050),A组和C组差异不显著(p=0.425)。说明,当考生作答时长由不足时长变为基本时长时,主观题得分有显著提高,但由基本时长变为充足时长时,主观题得分无显著提高。

3.5 主观题各题得分结果与分析

3.5.1 第6题得分结果与分析

以第6题(高考试卷中第29题)得分为因变量,分析组别的影响,发现组别的效应边缘显著(F(2,449)=2.598,p=0.076)。以组别A为对照组,进行有计划的比较,结果发现:A组和B组得分差异显著(t=2.100,df=449,p=0.036),A组和C组得分差异不显著(p=0.891)。说明,当考生作答时长由不足时长变为基本时长时,该题得分有显著提高,但由基本时长变为充足时长时,该题得分无显著提高。

3.5.2 第7题得分结果与分析

以第7题(高考试卷中第30题)得分为因变量,分析组别的影响,发现组别的效应显著(F(2,449)=3.166,p=0.043)。以组别A为对照组,进行有计划的比较,结果发现:A组和B组得分差异显著(t=2.188,df=449,p=0.029),A组和C组得分差异不显著(p=0.659)。说明,当考生作答时长由不足时长变为基本时长时,此题得分有显著提高,但由基本时长变为充足时长时,得分无显著提高。

3.5.3 第8题得分结果与分析

以第8题(高考试卷中第31题)得分为因变量,分析组别的影响,发现组别的效应不显著(p=0.254)。这一结果说明增加或缩短答题时长对该题得分的影响并不显著。

第8题的分析结果与第6、7题的分析结果不同,得到这一结果应与试题的难度有关,第8题难度系数为0.66,属于中等偏易试题,试题相对比较容易,答题思维量与信息量相对较少,考生用于思考的时间相对较短,作答时间对考生得分的影响较小。第7题的难度系数为0.41,属于较难的试题,试题的信息量和答题思维量均相对较大,考生必须仔细阅读试题内容并将文字转换成模型进行思考,在解答试题时,由于本题的解题思维链也相对较长,考生用于思考的时间也较长,所以考生得分受作答时间的影响较大。第6题难度系数为0.60,难度适中,试题思维量和信息量不是很大,所以考生得分受作答时间的影响为边缘显著。

在对本测试的预期中,作答时长对考生表现的影响,除了与试题难度有关外,还应与试题的位置有关。通常情况下,对于试卷中按照有序排列的一系列试题,考生应该按照由前到后的顺序作答。这样,如果在时间有限的条件下,相较于位置靠后的试题,位置靠前的试题分配到的时间应该更为充足,而位置靠后的试题在时间从不足变为适当或充足时,考生表现应该获得明显的增益。本研究的结果并未显示出如上的规律,原因可能有三,本测试共有8道试题,有限的试题数使得这种位置效应并未显示;位置效应的影响要弱于试题难度的影响,考生对较难试题的深入思考导致表现的增益掩盖了试题的位置效应;分配给考生的作答时间,无论是不足、标准还是充分,实际上都满足了考生基本完成试题的时间,也说明试题总的思维量和给定时长是较为匹配的。

在作答时长变长后,考生在较难试题上的表现获得了明显的增益,而不是在位置靠后的试题上。这也提示我们,考生在回答试题的时候是运用了一定的答题策略的。因为该测试卷中试题的难度并不是按照试题顺序单调递增,即位置最靠后的试题并不是最难的。考生能够在接触试题时就鉴别出试题的大致难易程度,并合理的调配时间作答,而不是一直按照试题顺序作答,毫无变通。

4 结论与建议

2011年高考(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题总体思维量的设置较为合理。考生用约40分钟的时长进行答题的得分效果最佳,若缩短作答时长至28分钟,考生得分将明显降低,若延长作答时长至48分钟以上,考生的得分并无明显提高。在高考时,建议考生根据自身情况对答题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制定好自己的答题策略,以便更好地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孙恒,李金波.高考试题难度的预估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0:3-5.

[2] 毛竞飞.高考命题中试题难度预测方法探索[J].教育科学,2008,24(6):22-26.

[3] 张警鹏,郑启跃.高考试题难度的因素分析及难度控制[J].教育科学研究,2008,4:24-28.

[4] 雷新勇.大规模教育考试:命题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