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师因生变,生随师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师因生变,生随师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能创设崭新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自觉、自主的学习情感,并通过师生的双边互动、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今后的创造性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调整方法;数学课堂;客观差异

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课堂,课堂的编导就是教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是我们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终生思考和追求的目标。

十八年的课堂教学,期间到过几所学校,经历了新旧教材、学校、生源和课堂模式的变化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果。而我一直不能改变的理念就是课堂的有效性教学。“师因生变,生随师动”是我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尝试,下面是我教学过程中的做法与体会,愿与同行商榷。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客观差异实时调整课堂教学方法

孔子是因材施教的典范。因材施教是教学活动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从事过初中数学教学与高中教学,不同年龄的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不同,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阶段说:初中低、中年级阶段在课堂教学中强化运算能力的培养,初三年级开始对抽象思维能力培养,高中阶段的教学逐渐转向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性别的差异,初中阶段女生的语言能力和机械识记能力一般优于男生,加上本身学习的内容中抽象思维的成分比较少,所以,此时女生的学习成绩普遍高于男生,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内容机械识记成分减少,相应的抽象思维的要求越来越高,男生的优势开始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看到男女生各自的优势,因势利导,帮助他们分别保持和发展各自的优势,共同进步。

我曾做过“同课异构”的实践:在对照实验中,相同的课堂教学方法,基础弱的班级学生感觉课堂节奏快,主动参与有困难;基础较好的班级学生反映课堂容量小,节奏慢,吃不饱;文科生接受较顺利而理科生感觉简单。这充分说明课堂教学教师应了解学生,制订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师因生变”。在“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引入”的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挥备课组的智慧进行同课异构,在数系的扩充过程中都应让学生了解数系扩充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数学内部发展的需求,数系的扩充需遵循两大原则。在文理科班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引入课题的方法,由于文科生对历史典故及故事的了解要比理科生多,文科采用较严谨的问题串的引入,而理科生加入数系发展过程中发生的历史故事和历史典故,培养理科生的文学素养。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实时调整学习方法

学生的主观差异体现在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敏感性、兴趣性及主观能动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我们刚进入学校学习时,老师的第一课对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老师的课堂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因此,教师应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到“生随师动”,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应营造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民主氛围

营造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民主氛围,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在这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会放下思想包袱,消除心理压力,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和思考,才会精神振奋从而使其创造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课堂组织者教师应以参与者的姿态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索、交流。教师在课堂上应尊重所有学生的人格、思想、情感、个性以及微小的创造力。当学生在课堂上因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和问题表现出兴奋、疑惑、深思、惊讶等表情,教师应及时做出赞许或一个会心的微笑,使师生情感得到很好的交流,促使各种智力活动的展开。长期坚持,课堂就能形成宽松、融洽的学习氛围。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都不足,仅靠胆量和兴趣还发现不了问题的关键,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重点处发力,在关键处给力,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主动发现问题的过程,并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着重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发现问题,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中发现问题,通过生生互动、生生互评的课堂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展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一道题的答案并不是重要的结果,重要的是得到问题结果的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方法展示学生的解题思维过程,比如:口述、板演、投影等方式。在过程中出现的思维误区,学生在课堂上使用典型题及错题收集本及时进行总结和归纳,相互交流。因为不同的解题思路反映了学生不同的思维水平,通过思维过程的展示,使学生相互受到启发,促使自己的思维更加严谨、富有条理性。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整个思维过程全部展示出来,哪怕是错得一塌糊涂,也是自己所想,使自己的思维在从错到对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将一如既往地潜心教学,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数学素养,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范正君.关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考试周刊,2009(19).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中学烷基苯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