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豫北地区庙会文化的研究概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豫北地区庙会文化的研究概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豫北古庙会是从古代的宗庙祭祀和诸侯合会以及民间信仰中孕育诞生,历经汉唐宋时期,明清进一步完善发展,近代商贸功能突出,成为人们经济生活、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其重要性和对现实的价值,本文主要主要从目前研究的成果及其研究的价值意义两方面进行有意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豫北 古庙会 区域文化

豫北地区作为开发较早的地区和中华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庙会对其宗教生活和民俗文化活动的发展和传播影响很大,至今仍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吸引力,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一、目前研究的成果

关于庙会的相关记述可以说从古到今许多历史著作以及文人笔记小说中看到,如晋·周处《风土记》,南朝梁·宗檩《荆楚岁时记》,宋·吴自牧《梦梁录·社会》,明·刘侗、于正奕《帝京景物略》等。但是这些记载仅仅是对作者所见闻的庙会时间、传说、娱乐、风俗等相关要素的简单记录,没有进一步归纳和开展专门的研究。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随着民俗学进入我国,对庙会的深入研究逐步兴起。1925年顾颉刚、容庚、容肇祖、庄严、孙伏园五人在北京大学风俗调查会的组织下对北京妙峰山进香风俗进行调查并将结果发表为《京报副刊》的“妙峰山进香专号”,不但在民俗学上起到了示范作用,也为庙会文化研究的开展拉开了序幕。1927年顾颉刚在前述调查报告基础上对香会的来源、分类、办事项目、组织等等进行进一步论述,编著出版了至今仍被视为经典的《妙峰山》(广州:中山大学出版,1928年版)一书,确定了庙会研究初期的研究领域与方向。同时期及稍后还出现了经济史专家全汉升1934年发表在《食货》上的《中国庙市之史的考察》等富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经过一段沉寂期以后,随着80年代民俗学地位的提升,庙会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赵世瑜的《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分概说、地域研究、个案研究三个部分,从晚期时代的民间庙会这一生活空间向外延伸,探索明清社会转型时期的民众生活与大众文化,在对明清华北庙会论述时,对河南庙会略有涉及。其他的论著如高占祥编著的《论庙会文化》(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版)、高有鹏《沉重的祭典——中原古庙会文化分析》(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版)等著作也相继出版;类似《民俗研究》之类的学术期刊上也出现了如段宝林的《描绘的民俗本质——论生活美与庙会》(《民间文学》1994年第4期)、秦永红的《庙会的文化经济特色及其历史、现状与未来的展望》(《宗教研究》1995年第4期)、高有鹏与孟芳的《中原民间庙会文化简论》(《民俗研究》1996年第2期)、小田的《“庙会”界说》(《史学月刊》2000年第3期)等等大量与庙会相关的田野调研报告。这些专著与论文从宏观分析到个案调查,多学科、多视角、多地域、多层次地对庙会进行了深入研究,使庙会研究日趋成熟。

国外学术界对中国庙会也有所研究。日本学者仁井田升于1946年对北京的工商行会进行调查,庙中的行会碑成为此次调查的重点,他有选择的将东岳庙碑刻中鲁班会、马王会、羊行老会等碑铭文及匾额一一抄录,标明方位,调查极为细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Susan Napin的《北京庙宇和城市生活1400-1900》一书,对东岳庙在北京城市生活的重要地位也做了研究。综观这些成果,研究范围只集中在北京一地,关于河南境内特别是豫北地区庙会文化的研究几乎没有。

综上所述,我们会发现目前研究的成果,同时我们也会发现豫北庙会文化研究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本课题的研究对象需要身临其境才能达到一定的整体感知,只有充分地进行田野调查方能有所收获,缺乏进行田野调查的学术实践是研究豫北庙会文化的难点之一。

其次,关于豫北地区古庙会的文献资料比较分散,不易搜集和寻找,这对研究豫北地区古庙会文化的历史沿革是一个重要挑战。

最后,庙会文化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课题,需要利用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规范进行研究,需要研究者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广博的专业学识。

因此,无论是在发现新的研究起点还是在具体研究展开的方式上,都有较大的延伸和想象空间。而这些想法,正是本课题的起点,也是其学术价值所在。

二、研究的价值及其意义

庙会从古代的宗庙祭祀和诸侯合会以及民间信仰中孕育诞生,历经汉唐宋时期,明清进一步完善发展,近代商贸功能突出,成为人们经济生活、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庙会文化不仅是民间文化集中的展示平台,也是民间商品活动汇集的中心,即含有古老传统的信仰崇拜,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生活和现实生活,是研究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一,通过解析豫北地区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内官方和民间所崇拜的内容、民间百姓的生活变化、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对当地经济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发挥庙会文化的经济与旅游文化功能,为豫北地区乃至整个中原经济区的经济文化建设服务。

第二,庙会是中国农业社会的产物,农村庙会网络是保证小农经济生产与再生产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豫北地区做为传统的农业区域,对庙会发展演变规律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近代以来的农村经济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审视河南农村、农民和农村经济,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第三,目前来看,河南庙会特别是豫北地区的庙会研究仍然是有个薄弱环节,因此,豫北地区庙会的研究仍有很大的空间,值得进一步探索。

综上所述,豫北地区的庙会文化进行研究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文系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校级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