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农村“留守儿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村“留守儿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促使着人们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受到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我国对农村的发展相关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也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人口大国,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在我国总人口数量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因此,对这类弱势人群的存在的社会问题进行探究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研究。文章将从农村"留守儿童"的概念和界定着手,分析了这类弱势群体的产生原因和现状,对这类人群存在的各类社会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弱势人群 社会问题

中图分类号:D4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272-01

现代工业化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建设使得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这些来自于农村的务工者逐渐成为了现代我国各城市中劳动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许多来城市务工的农民工已经组成了家庭,但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来到城市发展,将儿女留在农村原籍或寄养给其他人。这些“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组成不完整、常年缺少父母的关爱,这类弱势人群所体现出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如何有效的解决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社会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因此,文章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对这一话题进行探讨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概述

1.概念介绍

农村“留守儿童”顾名思义就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在农村原籍并且由其他人代为照看或自己独立生活的一类儿童[1]。留守儿童又可称为留守子女、留守孩子、留守学生等,直到二十一世纪初期才被统一更名为留守儿童。

2.界定

留守儿童的界定范围包括地域界定、年龄界定、父母外出状况界定等几方面内容。地域界定是指这类儿童群体的原籍在农村,并且被留在原籍,年龄界定是指这类儿童的年龄均在16周岁以下,父母外出状况的界定是指这类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并且无法经常回家对其进行照顾。

二、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各大沿海城市、东部城市以及南部城市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与地区,由农村流出的劳动力大多数来自于经济不发达地区,但也有部分来自于自身管辖范围内的乡镇。就我国现阶段而言,农村“留守儿童”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区为四川、湖南、安徽、江西、广西、甘肃等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据可靠资料统计显示,上述地区的留守儿童分别占我国儿童总数的19%、7.8%、17.6%、8%、12%和13%[2]。

目前,我国所统计的留守儿童的数量和比例均是由相关学者和研究人员依照他们所研究的区域存在的留守儿童数量和农村儿童总数而估算出来的,与实际人口普查所得出的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出入。截止至2012年底,我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约6200万人,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5.13%,其中未满14周岁的儿童数量约为4400万人。

三、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经济原因、社会原因、政策原因等几个方面的原因,现详细分析如下。

1.经济原因

在我国,农村家庭占有大部分比例,且这类家庭的经济收入与城市家庭相比明显更低,加上部分山区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等原因导致庄稼收成不好,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选择离开原籍而进入各大中型城市务工,以提高家庭收入,改善家庭条件。在这些农民工当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将子女留在原籍,从而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现象。

2.社会原因

就现阶段而言,国家虽然是执行了“效率优先,公平兼顾”的原则,但是对于农村地区的关注程度和经济投资力度还是远远不够的,这种原则的执行造成了我国城乡之间的经济和发展差距大的现状,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除此之外,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程度还远远不够,农民工虽然大规模涌入城市务工,但是却没有城市人口的身份,由于这些不公平待遇而导致这类人群无法将自己的孩子带在身边照看,只能在原籍留守。

3.政策原因

社会保障的水平是社会中的成员的根本保障和需求,由于城乡社保的差距和不公平,导致农民工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加,因此这类群体只有寻求其他途径以解决生活收支平衡的问题,从而造成了大量“留守儿童”的产生。

四、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对策

1.存在的问题

1.1相关制度不完善

我国现行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在对城市和农村的保障力度与支持方面并不平衡,就目前而言,我国城市中施行的社会保障明显优于农村的社保水平。此外,我国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制度仍欠完善。

1.2教育水平低下

我国有将近半数的人口属于农村户口,由于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水平方面虽然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对农村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和重视程度远远不足,部分农村中的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善,从而使得部分留守儿童的义务教育无法得到保证。

1.3医疗卫生水平低下

由于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落后、科学技术水平低下,这些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相对于城镇来说明显落后,同时,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监护人的关爱和监管,最终导致了这类人群患病率增加的现状。

1.4心理与情感发展问题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或第一监护人长期不在身边,这类人群的家庭规模不完整,从而使得这类儿童的心理和感情问题常常被忽视。长此以往,留守儿童的性格发展、心理情绪等可能会出现异常,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2.改善对策

2.1完善社会保障政策

要改善并解决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和问题,首先要从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方面着手。国家有关部门要不断对相关法律条文和规定办法等进行完善,并积极制定有关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保障制度,从根本上提高对这类弱势人群的关注度,改善其现状。此外,在建立并完善社保制度的同时,有关部门还应加强对这类政策的贯彻实施力度,以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本权益。

2.2加强教育关注度

提高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关注力度和实施开展力度,国家教育部门和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建设资本的投入。同时,加大对农村地区师资力量的投入和培养,将义务教育充分在农村地区普及。

2.3提高卫生水平

国家卫生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医疗卫生建设的资金投入,提高农村的医疗水平,同时,有关部门应加大社会保障中的医疗保障的实施和开展力度,使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基本的医疗照顾,提高其医疗卫生水平。

2.4加强心理与情感关注

充分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在这类人群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政府工作人员及社会各界人士应给予他们多方面的关心和帮助,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树立信心。同时,时常帮助这些留守儿童与他们的家长联系,以满足留守儿童的心理需要[3]。

综上所述,文章解释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概念和产生原因,对这类群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对策,拟为我国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方面提供可靠的理论性依据。

参考文献

[1] 黄小娜,吴静,彭安娜,李孜,戚小兵,石淑华.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不可忽视的弱势人群[J]. 医学与社会. 2011,02(11):226-228.

[2] 刘欣然.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障政策问题浅析[J]. 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 2011,05(12):213-215.

[3] 俞宁. 被忽视的忽视——农村留守儿童被忽视问题研究[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13):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