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四川省产业结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四川省产业结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四川省三次产业进行总体分析,分别以四川省24个工业产业部门和14个服务业产业部门为研究对象,对以上产业部门进行定量分析,找出了四川省具有优势、劣势的工业产业部门和服务业产业部门,提出了推动四川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关键词:偏离——份额分析法 产业结构 四川

一、研究对象、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的空间地域范围包括成都、自贡、攀枝花、泸州、绵阳、德阳、广元、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雅安、巴中、资阳18个市以及阿坝、甘孜、凉山3个民族自治州,相应的大区数据则以全国的数据来表示。三次产业的总体分析利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来表示,同时选取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饮料制造业以及医药制造业等24个主要工业部门以及批发与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14个主要服务业部门分别进行分析。

(二)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2006—2012年的《四川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由于14个主要服务业部门部分省级层面、国家层面的经济总产值数据存在缺失,故用就业总人数来进行替代分析。

(三)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使用偏离——份额分析法,该方法的主要原理是把考察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视作一个综合动态的过程,并以考察区域所在的大区或全国作为参照区域,将考察区域某一时间段内的经济产业结构变动分解为三个独立的变量,以揭示考察区域经济发展或衰退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考察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劣和竞争力的强弱,找出考察区域具有相对优势或劣势的产业部门,为未来考察区域的产业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二、三次产业的总体分析

近年来,四川省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与2005年相比,2011年四川省GDP总量为21026.68亿元,增长了184.72%,人均GDP为26147元/人,增长了188.60%。其中,2011年第一产业实现产值2983.45亿元,增长了101.43%;第二产业实现产值11027.94亿元,增长了259.54%,是三次产业中增长最快的;第三产业实现产值7015.29亿元,增长了147.30%。从三次产业的比重来看,2005-2011年,四川省产业结构仍然以第二产业为主,呈现出“二三一”的发展特征。其中,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总体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则保持着持续上升的趋势,说明四川省已经进入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

从表1可以看出,2005—2011年四川省的GDP增量(Gij)为13641.58亿元,相比按全国规模水平计算出的理论增量(Nij)11498.47亿元,多出了2143.11亿元。说明2005—2011年,四川省经济总量增长幅度是远大于全国水平的。至于结构偏离状况和竞争力偏离状况,一方面,从结构偏离分量来看,四川省总体结构偏离分量Pij=-267.340,这意味着,除第一产业外,相对于全国而言,四川省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具有结构性劣势;另一方面,从竞争力偏离分量来看,四川省总体竞争力偏离分量Dij=2410.45>0,仅有第二产业Pi2=3310.23>0,说明虽然四川省的产业整体规模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主要是由第二产业带动实现的,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竞争力劣势明显。

三、主要工业部门优劣势行业分析

(一)优势行业分析

优势行业是行业总偏离量(P+D)ij>0,同时竞争力分量Dij>0的行业[1]。按此标准,四川省24个主要工业部门的优势行业包括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食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医药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饮料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等16个行业。在优势行业中,仅有饮料制造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总偏离量超过千亿,分别为1324.55亿元、1068.88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紧随其后,总偏离量为928.32亿元,优势较为明显;其余行业的总偏离量均低于500亿元,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金属制品业等8个行业的总偏离量均小于200亿元,仅具备微弱的优势。

(二)劣势行业分析

劣势行业是行业总偏离量(P+D)ij

四、主要服务业部门优劣势行业分析

按照前文的标准,仅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与娱乐业符合优势行业的标准,尽管如此,无论是从总偏离量还是竞争力分量来讲,优势都不大。

劣势行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与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6个行业。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6个行业与全国水平的差距均不大,说明有进一步提升和赶超的空间。

五、结论与建议

(一)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一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继续围绕区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蔬菜(食用菌)、水果、茶叶、林竹、中药材等优势产业,促进成都平原区、盆地丘陵区、盆周山区、川西南山区、川西北高原区等五大农业区域的发展,创建一批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和园区,着力培育一批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二是健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加强冷链物流、水利水电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三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搭建农业关键共性技术和公共服务创新平台,推进良种、良法、良壤、良制和良机“五良”配套工程建设;第四,加强现代农业人才梯队建设,健全新型农民培训体系。

(二)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应借助于全省发展“7+3”产业的契机,加快推进工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步伐。一是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在巩固饮料制造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优势的基础上,加快中国白酒金三角的建设,重点发展肉制品、粮油制品、烟草、软饮料、果蔬制品等农副产品加工业,同时加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油气化工、现代中药、钒钛钢铁、能源电力和航空航天等产业的发展[2]。二是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以及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改造提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纺织服装制造等传统产业。

(三)积极提升服务业层次和水平

目前,四川省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并不高,传统服务业比重偏大,现代服务业及新兴服务业发展不足,因此,应积极提升服务业的层次和水平,创新服务业的类型和模式。一是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科技与研发设计服务业、商业会展业等生产业。二是加快提升商贸流通业、旅游业、社区服务业、房地产业、健康与体育服务业等生活业。三是积极培育节能与环境服务、文化与创意产业等新兴服务业。

参考文献:

[1]吴继英,赵喜仓.偏离—份额分析法空间模型及其应用[J].统计研究,2009(4)

[2]孙超英,刘博,陶磊.“后金融危机时期”成都区域发展的挑战与机遇研究[J].西南金融,2010(12)

〔本文系四川省委党校重大研究课题招标项目“经济转型背景下四川省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1105)阶段性成果〕

〔刘航,1986年生,湖北武汉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杨颖,1969年生,湖北洪湖人,四川省委党校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刘思思,1989年生,湖北武汉人,四川省委党校硕士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