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宜兴紫砂陶刻之我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宜兴紫砂陶刻之我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陶刻作为一种装饰手段,其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提高砂壶的整体艺术欣赏效果。只有把陶刻技艺融入茶壶的造型艺术之中,才能给作品带来统一的艺术效果,事半功倍而又巧夺天工。

关键词:紫砂壶;陶刻手法;艺术效果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051-01

紫砂陶刻装饰,最早是于元代有壶铭“且吃茶”、“清隐”、石字草者。它与古代有关陶器刻文同为一种模式,即是制作人在所制陶坯上记上姓名或记上所叙铭文,起初都在紫砂壶的底部刻划,这是紫砂陶刻的雏形,谈不上装饰工艺。坯具有良好的可塑料,紫砂陶坯上进行无论草、隶、篆、魏碑等多种书体,柳或花卉、虫鸟、山水、人物等国画白描,均易于雕刻。汇集了文学、书法、绘画、鉐篆刻等艺术一体,形成了紫砂陶刻特有的装饰效果,为世人所称谓。下面我从个人的角度尝试讲下我对陶刻的认识:

一、陶刻手法

陶刻主要用锋利的笔管钢刀在紫砂壶进行施艺,要画面清晰,层次分明,形象逼真。一般均是在陶坯壶体上书画,然后依字画雕刻。刻字要求划平竖直,保证字体珠圆玉润,有饱满感;刻画要求有来龙去脉,结构分明,刀法匀称,有生动感。从我认为,陶刻刀法可归纳为五个字,即划、竖、撇、踢、捺。其手法为“划”要刻刀先下后上;“竖”要刻刀先左后右;“撇”要先用顺刀后迸刀;“踢”要先用逆刀后用顺刀;“捺”要刻刀先上后下,在实际操作中,紫砂陶刻艺术的用刀技法可分为两种,即双刀切入法。从刀切入法在篆刻上又称为印刻,即先将字画用毛笔书写在壶坯上,再运刀依样雕刻;单刀切入法又称空刻,即熟悉掌握陶刻技艺术,在壶坯上以刀,自由驰骋,直接进行雕刻,刀法多变,或轻或重,或粗或细,犹如天马行空,耐人寻味,真实反映雕刻者的内心感受,展现出陶刻的艺术魅力,根据壶坯干湿程度,紫砂壶陶刻有以下四种刻法:

1、干坯陶刻法:在紫砂壶泥坯基本干燥后,用毛笔在壶身上书写字画草稿,用刻刀进行雕刻。

2、直接陶刻法:在紫砂壶泥上干湿相宜,大约含水20%时,用刻刀在砂壶上直接刻划。

3、湿泥陶刻法:在紫砂壶泥坯处于干硬状态时,用锋利刻刀单刀进行雕刻,但易造成字体、画面边上有毛锋。

4、描边陶刻法:先用细刀描出轮廓,再以挑或点的手法去掉中间部分,这主要起装饰点缀效果。

二、艺术效果

紫砂壶上的陶刻不同一般的雕刻,书画雕刻是紫砂工艺过程中的最后一道工序,但书画题材的取舍、笔法、意境基本与国画、书法相似。既有书有画,书画之外,还有款识印章,仅布局略有差异,其实质是一样的。

紫砂壶陶刻是一般人不易介入的艺术。一个好的陶刻家要具备相当高的技艺修养、文化素质、书画水平、同时又要掌握紫砂泥性,加上薄刃快口尖刀,捻管转刀法的难度,不经数年乃至更长时间的磨练、醒悟是很难深入和把握要领的,陶刻是一种砂壶艺术魅力的重要体现,是作者对茶文化语言的一种诠释,在陶刻艺术表现力上要着重掌握两方面的要领:

1、刻出味道,展示特色。作为一件陶刻作品,要表现出浓烈的陶刻气味,在壶坯上通过书画、布局、用刀等手法共同作用下产生艺术感染力。刻味应简约不简学,精细不琐碎,精放不粗俗。

2、用刀有刀功,有生命力。欣赏一件陶刻作品,人们往往非常注重刀功。用刀要表现出一种沉重、痛快、疾利的感觉,呈现古朴、典雅、清逸的意蕴。在砂壶陶艺术上要兼容并蓄,古为今用,融为贯通,继承传统艺术,并不断借鉴和创新。要学习篆刻等装饰手法效果、学习剪纸和木刻的粗犷手法、学习中国画传统技法表现手段、学习吸收秦砖汉瓦的摹古形式,学习抑扬和舒展的中国书法,使陶刻技艺做到墨味与刀味的完美统一,恰到好处,相得益彰,表现出民族特色,展现宜兴陶文化的艺术感染力。

总之,紫砂壶陶刻技艺不但要注重形式、内容、手法、技巧,更应注重作者的文学修养、书画功力,人格气质的表现。因为表现在紫砂壶的陶刻艺术上不仅是形的表现手段,更为重要的是意的展示,艺术的生命力,这才是一件好作品的重要标准。所以,一把好的茗壶,配得体的书画,就能达到古人云“壶随字贵,字随壶传”的两面观。通过艺术的再创作,往往出人意外,有独到之处,成为一件壶铭文、字画、镌刻俱佳的好作品。

陶刻作为一种装饰手段,其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提高砂壶的整体艺术欣赏效果。只有把陶刻技艺融入茶壶的造型艺术之中,才能给作品带来统一的艺术效果,事半功倍而又巧夺天工。陶刻名家的铭壶作品,在很多人看来是平淡无奇的,认为让一些稍有书画基础的陶刻工都能轻易仿刻甚至以假乱真。我并不怀疑这一点,但仿制与创作之间是有天壤之别的,陶刻大师在创作中所蕴含的造型艺术理解力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这种能力是在单纯的陶刻技艺之外的,需要用“心”才能去体会到。

参考文献:

[1]徐秀堂.紫砂工艺.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

[2]萧建民.陈曼生研究.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