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资源基础型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资源基础型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能源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建设国家级能源基地已成为国家重大战略的情况下,资源基础城市群的战略地位不容小觑。但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如果一直坚持以资源消耗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城市必将随资源的开采殆尽出现经济萧条乃至停滞,因此探索一条经济、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道路变得尤其重要。现以呼包鄂榆城市群为例,分析其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建议,对其他资源型城市群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资源型城市群的概念

目前学术界对资源型城市的概念没有统一的界定,而资源基础型城市群则更没有一个明确定义,但从资源型城市的概念来看,在本文中暂将资源基础型城市群定义为:基本由资源型城市组成,拥有丰富的不可再生资源,城市群的经济增长对资源具有高度依赖性,资源型产业是区域中城市的主导产业支撑其发展的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即典型案例,下文将以其为例探讨资源型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呼包鄂榆城市群概况

2011年6月8日公布的我国首个全国性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共明确了18个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呼包鄂榆地区成为其中之一。该地区以呼和浩特为核心,包括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和榆林市四个城市组成的行政辖区,总面积约175369平方千米,总人口约958万人。国家对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全国重要的能源、煤化工基地、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和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北方地区重要的冶金和装备制造业基地。

呼包鄂榆城市群资源概况

呼包鄂榆城市群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地域组合好。区域内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有上百种,其中包括占世界80%以上的稀土和全国1/6的煤炭资源。其中呼和浩特市高岭土探明储量3400万吨,远景储量约30亿吨,原矿可达特级品。包头市的白云鄂博大型铁矿是世界罕见的以铁、稀土、铌为主的多金属共生矿,内蒙古最大的铁矿。稀土储量居世界首位。铌储量居全国首位,世界第二位。

鄂尔多斯市建材资源储量大、品位高、极具开发利用价值。探明石膏储量约35亿吨,石灰石65亿吨,高岭土65亿吨。鄂尔多斯煤田已探明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1/10,居内蒙古及全国之首。榆林市平均每平方公里地下蕴藏着622万吨煤、1.4万吨石油、1亿立方米天然气、1.4亿吨岩盐。其中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占全省总量的86.2%,约占全国储量的五分之一。天然气预测储量6万亿立方米,占全省总量的99.9%。石油预测储量10亿吨,占全省总量的43.4%。由以看出,国家将呼包鄂榆纳入同一城市群就是考虑到其发展方式的相似性――依赖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发,从而对其进行共同发展管理,将该城市群打造成为全国的能源基地。

呼包鄂榆城市群经济产业结构发展概况

如同大部分资源型城市一样,呼包鄂榆是走资源产品数量扩张的道路,资源的开采业及其关联的原材料工业成为呼包鄂榆城市产业体系的主导产业,从而形成了主导产业单一的产业结构,基本上都是以能源、原材料工业等上游产业为主。在产业结构中,除中心城市呼和浩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外,其余三个城市均以第二产业为主,产值基本都占GDP的55%以上,采掘业与配套加工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形成了紧密的产业链。城市的经济发展对资源有高度依赖性。

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瓶颈

1. 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要依托煤炭、矿产、金属等资源发展,都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持续的开采与利用,资源在逐渐减少直至最后枯竭,导致矿竭城衰。虽然当前该城市群资源衰竭的现象并未凸显,但如不及时做好替代产业和持续产业,城市群未来的转型和发展将步履艰难。

2. 经济结构不合理:城市群发展对于资源的依赖性强,能源、原材料工业与配套产业成为产业体系的主导产业,非资源产业未得到相应的发展,产业结构自身调整弹性很小,一旦资源开采进入后期,原有的产业结构不能应对资源逐渐枯竭的局面,对城市群的发展有较大威胁。

3. 水资源短缺:呼包鄂榆城市群地区是我国水资源严重匮乏区之一。属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平均不足200毫米而蒸发量较大。呼包鄂GDP占全省的58.78%而水资源却只有9%左右,水资源的严重不足直接制约城市群今后的发展。

4. 生态环境脆弱:该地区大气环境质量总体较差,部分城市二氧化硫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水环境质量总体差,化学需氧量排放已经重度甚至极度超过水环境容量。气温变化大。生态环境脆弱,开发不当易加剧水土流失和沙尘暴。自然灾害主要是干旱、沙尘以及风灾。

对策与建议

呼包鄂榆基本都是处于中年期的资源型城市,资源相对丰裕,同时也处于转型最佳时期。这个时期城市发展都依赖丰富的资源,经济总量大,城市竞争力强,许多问题尚未暴露,因此要未雨绸缪,提前树立忧患意识。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加强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促进城市群的经济环境共同发展。

2. 实施资源保护和节约战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包括对可再生资源保持其可再生性和永续利用,以及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节约利用来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城市群持久发展。

3. 以科技创新带动新经济增长点的培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势转化促进经济稳步健康的发展,实现能动创新与城市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