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注课文后练习 强化提问有效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注课文后练习 强化提问有效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巴西著名教育家弗莱雷语)具有创造性和批判性的“对话式”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提问又是对话的关键。要推动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必须有激励学生思考、激励学生自发地反思自己回答的提问。提问对教师组织有效教学、神话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科书课文后练习的安排设计蕴含了教材编者的良苦用心。它或点明了应掌握的基础知识点,或提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或揭示了理解课文的思路,或体现了教学训练的重点,或渗透了教法和学法。它与课文相辅相成,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表达方式和叙述视角来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课文后练习最常见,也是使用最多的是陈述的方式。

如,第四册《母亲的恩情》练习5: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游子吟》这首诗的意思。

第十册《只拣儿童多处行》练习5: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的含义,并思考括号里的问题。

第十二册《三打白骨精》练习3: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的词对表现人物形象的好处。

这种方式多采用陈述的语言来交代知识,提出学习要求。它是以编者为本,由编者决定学习内容,而非以学生为本。语言的趣味性、可读性不够,用语过于拘谨,容易让学生产生乏味之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科书课文后练习也采用了讨论这种开放的表达方式。

如,第六册《水上飞机》“联系课文,说说水上飞机有哪些本领。如果让你来造水上飞机,你还想让它发挥哪些新的作用?”

第十册《望月》“像眼睛,天的眼睛。”小外甥的比喻为什么使“我”感到惊讶?你觉得还可以把月亮比作什么?

第十二册《夜晚的实验》“斯帕拉捷为什么能够解开蝙蝠夜行的秘密?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这种方式将具体材料和问题展现给学生,供他们讨论,自己寻找答案。讨论式的表述方式基于学习者为主体、为中心的思想。内容的呈现和安排具有点拨和诱导的特征,即使较难的问题也要求学习者通过自己的参与、观察、分析和感悟来得出。这种开放式的讨论设计,目的不在于得出结论,而是重在参与,重在学习过程。

教科书课文后练习还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

如,第四册《蜗牛的奖杯》“看到再也飞不上天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第五册《蒲公英》“假如你是太阳公公,会怎样劝告那两颗想落到沙漠里、湖泊里的小种子?”

第十册《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为什么?”

在一系列的提问中,学习者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会比较扎实。

我们研读教材,绝不能抛开课文后练习,或认为它只是课文的副产品,作为一种补充检查,而要把它与课文合成一个整体,去悉心研读,把准编者意图,让它真正发挥实效。

教学中,我们要关注课文后习题,强化提问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变陈述式为问题式

苏教版教科书中许多习题都是用了陈述式。如,“读一读,再按笔顺描红”“读一读,说说下面笔画的名称,再按笔顺描红。”“按笔顺描红。”“读读,抄抄,再听写。”“读一读,再说说带点词的意思。”“读读下面的词语,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找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教学时,可以用提问的形式呈现,重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教学片段1

二年级下册《小池塘》第二题“读一读,说说下面偏旁的名称,照样子按笔顺描红。”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

出示生字: 只 边 阳 红 吹 波 姐

指名读题目,提问“这些生字谁能读正确?哪些字音你要提醒大家注意,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只、吹”读翘舌音;“阳、红”读后鼻音。)

提问“下面的偏旁分别是什么名称?”

(引导学生认识4个偏旁。)

提问“谁能说说每个字的结构?它们的笔顺是什么?”

指名回答。

提问:“写的时候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姐”的‘女’字旁要长而窄,第三笔横改提;“阳字的‘双挂耳’要写的向上一点。”)

学生描红。

教学片段2

《水上飞机》一课课文后练习要求用“渐渐地”造句。

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谁能说说‘渐渐地’是什么意思?”

在黑板上板画小草,引导学生说:“春天来了,怎么样?”

学生很快造出:春天来了,小草渐渐地长出来了。

老师又画了地平线、山和一个圆。问: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将圆想象成初升的太阳、落日、月亮等等,然后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老师接着又引导:这个小朋友叫小明,他一年级转来,学习成绩不好,现在三年级了,成绩好了,用上“渐渐地”说话。

最后自己练习说一句话。这种由扶到放,由易到难的教学设计,将“渐渐地”一词的意义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这样有效的铺垫和引导之下,学生再进行造句便是手到擒来的事情了。

教学片段3

如《看》一课,要求背诵课文。指导背诵第二、三段重点段落时,就可采用“问题引读法”引导背诵:公园里的好看吗?――颜色有哪些?――开得多吗?――怎样生长?――看的人们怎样?――爸爸怎么说?学生在回答逐个问题时,就能完整地背诵课文了。

二、变封闭式为开放式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课后练习有的是封闭性问题。如,“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第二自然段写了哪几种恐龙?在它们的名称下面画上横线,并说说各自的特点。”“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植树有哪些好处。”“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各有什么特点?找出课文中有关语句读一读。”

这类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它是有效提问带动学生参与有意义的课堂对话的一大屏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什么”、“为什么”、“以什么方式”“你怎么知道”之类的词作问题的开头语,为学生开创参与有意义的教学对话的机遇。

教学片段

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第二自然段写了哪几种恐龙?在它们的名称下面画上横线,并说说各自的特点。

交流:哪一种恐龙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课文是怎么介绍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雷龙

课文是怎么介绍雷龙的大的?

出示大象图片:

同学们,一头大象一般重5吨,雷龙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大约是――吨,真是个――。

课文把雷龙和大象做了比较,这样就突出了雷龙的大。

你们听过打雷吗?(播放雷声)课文把雷龙发出的声音比作――

这里还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让我们感到雷龙的大。

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雷龙很大?指名读。齐读。

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通过关键词句,通过图文等知道的。

小结:课文介绍雷龙主要运用了做比较、打比方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图和文章的关键词句来理解它。介绍其它恐龙的时候也用了这样的方法,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发现它们。

梁龙

课文是怎么介绍梁龙很长?

出示梁龙的图片:

二十多米相当于我们教室长度的三倍左右――课文还把梁龙比作移动的――,真――呀!

师:课文运用了具体的数字和打比方,把梁龙的长生动地表现出来。谁能通过朗读,体现这一特点?

剑龙

让学生围绕前面的问题谈自己的阅读收获。

出示图片:看,这就是剑龙,它的背上有――,尾巴上还有――它就是用这些武器保护自己的。

三角龙

出示图片:三角龙共长了――,一只长在――,另外两只――,每只都有――,真是令人――。

师小结:课文介绍剑龙与三角龙的时候,运用具体的数字,使我们对恐龙剑板、尾刺的数量,角的只数与长度了解得更加清楚,知道了剑龙是怎样保护自己的,三角龙如何叫人害怕。

谁能读出这两种恐龙的特点?

三、变复杂性为简单化

教科书课文后练习中的问题有的是教材编者针对课文特点设置的能力训练点和教学重难点。如《最佳路径》“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小草和大树》“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这类问题往往涵盖面比较大,由于学生的智力层次和知识水平的差异,会影响学生对问题的解答。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辅的问题,为学生铺路搭桥,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拾级而上。才可能帮助学生落实基础、提升能力,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教学《最佳路径》,“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如果直接让学生回答,很有可能将学生问哑了。教师可以这样引导、促进学生思考、探讨:①“许多园主”与“年迈无力”的老太太卖葡萄的方法有什么不同?②老太太卖葡萄的办法好在哪里?③格罗培斯为什么要求在乐园里撒下草种?④他是怎样想的?最后再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个设计为什么是最佳?”这样,将复杂点的问题简单化,有利于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并且这些辅的问题都为解决母问题服务。将问题化整为零,学生各个击破子问题,再聚零为整,就能够完整而有条理地回答“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这样持之以恒,学生就会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成为学习的主人。

《诚实与信任》一课课文后练习“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诚实与信任’作题目?想想看,还能换个题目吗”。在教学时启发学生首先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给文章定题目。教学中在解决了这个问题后,接着启发学生思考:“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能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课文是以主人公‘我’的品质为题的,如果要更换新的题目,你能给它换个什么题目?换题目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一句话触发学生的思维,同学们发言踊跃:

“可以赞美主人公的品质为题――《诚实的心灵》。”

“可以主人公的话为题――《诚实比金钱更重要》。”

“可以发生的事件为题――《车祸以后》。”

“可以主人公良好品质的见证为题《一张小字条》。”

当一位同学说“可以《人与人之间,诚实比金钱更重要》为题”,立刻有同学评价:“不行,作为文章的标题应该简洁、醒目,你的题目太长了!”还有一位同学认为课文的题目“平板不行,应该给读者留下了悬念,让别人有一种想读下去的兴趣”……

四、变开放性为综合性

小学语文教科书课文后练习中半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还是占多数的,但多为局限在语文学科课堂教学内运行的问题。例如,五年级下册《半截蜡烛》课文后练习要求将故事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望月》的课后第5题要求同桌背诵有关山或水的古诗。

随着开放程度的不同,开放性的问题应该考虑升级,从学科课堂教学到学科的综合性活动,再到综合实践活动课。因为这样时间和空间不再局限于课堂,突出“活动”,进一步体现多元元素,进一步提升问题解决的真实性、有效性。

如,《半截蜡烛》课文后练习要求将故事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在教学时,这个活动要在教师的组织下真正落实,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与文本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和情感交流,与文本产生共鸣,通过课本剧的表演,满足学生表达的欲望,再现课本里、生活中的情境。

再如,《望月》的课后第5题要求同桌背诵有关山或水的古诗。我们可以举行一次吟诗比赛。配以图画、音乐、吟诵等。

从课文后练习入手设计提问,让它融入教学环节中,就强化提问有效性,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而且对语文教学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