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与音乐审美的关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与音乐审美的关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音乐课程标准实施以来,部分教师忽略了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一味追求创新,但仅有创新的意识,但是没有最基本的理论与技能的学习,是不可能达到音乐学科所特有的审美性的。只有紧紧抓住音乐本体,并以此为辐射点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才使得我们的审美教育,成为一个完整的结构和整体。

关键词:音乐知识技能 音乐审美 学习兴趣

随着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各地的新课程改革实验也开展得轰轰烈烈,我们欣喜地发现,新课堂的内容丰富了、形式生动了、气氛活跃了。学生因此变得兴奋而充满活力,教师因此变得睿智而饱含激情。每一位老师都使尽浑身解数,各种招数一一施展开来,久而久之,很多招式都落于形式,没有实际用处。我们看到由于缺少发声技巧方面的指导,学生唱歌随心所欲。由于轻视认谱,中高年级学生还停留在整体听唱法上,或是唱一遍一带而过就迫不及待地进行拓展延伸活动,将精力更多地放在了情境、活动氛围的创设上,学生们或编创、或律动、或探究,人浮于课,结果却没能掌握教材上的歌曲的情况。因此,我们的音乐教学不能流于形式上的浮华,要注重传授方法的研究和改革,既不能强制的灌输、重复的练习,也不能单纯的“审美”教育,防止走极端。

一、研读教材文本,紧扣音乐性

音乐课程要具有鲜明的课程属性,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音乐的本体作用,将音乐审美这一核心理念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音乐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大多以独立的音乐作品为载体,意蕴深厚、能传达音乐形象的主旋律,或给人留下无穷回味的主题旋律,或反复出现的节奏型,等等,我认为音乐教师一定要深入研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挖掘隐含在教材中的知识点、音乐表现手段、相关社会文化等内容,以音乐为主线将这些内容贯穿起来。研读教材时,教师要反复聆听,把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触和理解记录下来,尤其要把本课的音乐要素分析透彻,知道文本中哪些要素是最能体现音乐风格特点的,哪些要素是真正对学生有用的,进而对教材进行筛选,在众多音乐要素中找到最直接、有效的切入口。一旦把音乐作品分析透了,目标自然而然也清晰了,方法、形式等也水到渠成了。例如,在教学《勤快人和懒人》课题时,教学过程的中心是通过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劳动的快乐,在快乐的劳动中享受音乐、创造音乐,从而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教学主线:欣赏歌曲(感受)――模唱歌曲主题旋律、进行音乐律动(体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根据主题创编音乐情境剧。从用打击乐器模仿厨房间的音响到用不同的语气、速度演唱歌曲再到用自己的劳动创编音乐小品,这是音乐的一个内化过程,也是学生体验劳动情感的过程。教学过程中音乐旋律自始至终萦绕在学生耳边,不需要牵强的学唱,只需记住旋律,然后再进行发展、创造,音乐的学习与掌握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二、立足课堂,提高教学实效性

德国作曲家格鲁克曾说过:“我深信,质朴和真实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美的原则。”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上更是如此,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的互动过程,一定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作为教学活动中心的学生,只有参与教学,才能记忆深刻、思维主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能力及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重新调整和组织,使之内容紧凑、环环相扣、浑然一体,牢牢抓住学生的心,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大量音乐的学习和自己的深入体验发现隐含在乐曲里的有关知识问题时,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能力都会大大提高。另外,教师要注意设置思维阶梯,根据学生水平差异多角度、多层次地设计问题。同时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平时多听多积累,介绍一些良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应用综合分析、比较、联想等各种方法,既能把握教材,又可以联系实际,使学会通过音乐的基本要素去“读”懂音乐。如:苏教版小学音乐第四册歌曲《买菜》,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在游戏中渗透节奏训练,既解决了难点,又让学生愉快地完成了节奏训练。首先让师生互动起来,学生和老师一起踏步,建立“均衡节拍”的感觉,接着老师分别拍a:X X b:X XX c:XX X d:XX XX 四种节奏型,学生模仿跟拍,在游戏中学生已经参与到教学难点的学习中。跟拍熟练后,师在黑板上出示四个方盒,请学生往盒子里填节奏:

生念打节奏型2/4XXXXXXXXXXXXXX

接下来师分别出示萝卜、黄瓜、西红柿、蚕豆、毛豆、小豌豆的图片分别贴在节奏型的下面即2/4 XXXXXXXXXXXXXX

萝卜 黄 瓜西红 柿蚕 豆 毛 豆 小 豌豆

让学生跟节奏型念唱蔬菜的名称,在游戏中体会歌曲的内容,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同时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很快完成了歌曲《买菜》中数板部分的学习。

三、以兴趣为先导强化双基教学,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十分必要而有效的。但是激发兴趣并不是课堂教学的目的,更不能为迎合学生的喜好而放松知识的掌握与落实,知识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知识何谈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巧的兴趣,真正的做到边“要我学”为“我要学”,切实深化双基教学,为学生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乐理知识往往比较单调复杂,如果靠单纯的讲解,儿童不但不容易理解,而且还觉得枯燥无味,这时教师在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同时,语言要生动明了。譬如说,在学习苏教版第六册歌曲《八只小鹅》时,我采取先学歌词,学会歌词后,请学生欣赏小鹅们快乐游戏玩耍的录像。可慢慢地,有不少同学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发现他们看的是“无声电影”。老师非常热心地出“主意”:“是啊,想不想尝尝当音响大师的滋味儿?你们把歌谱唱出来,配上去,不就有音乐了!”在兴趣的激发中鼓励学生自学歌谱。同时,随机进行个别指导,很快,“有声电影”就开始放映了。有的学生还兴致勃勃地边唱边模拟小鹅动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从“趣”入手,“先唱歌,后识谱”首先让学生在“似曾相识”的感觉下识谱,接着借用相声“抖包袱”艺术手段,着眼于激活学生的内心心理活动,精心安排歌谱教学。从“无声电影”设趣到做“音响大师”激趣,最后达到放映“有声电影”的乐趣,设计创造出促使学生识谱学习的最佳内心情感激发点,使学生在兴趣的激活中感受到学唱歌谱的快乐,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获得深深的音乐审美体验。

综上所述,我们在音乐实践中,必须尽可能的以审美的态度和以审美为目的地进行音乐知识和技能教学,在音乐审美中提高音乐知识和技能,再反过来为音乐审美服务,只有紧紧抓住音乐本体,并以此为辐射点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学生获得的才是正确的感受美的因素、感受美的要素,也才使得我们的审美教育,成为一个完整的结构和整体,才能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提高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