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引源头活水,聚集体智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引源头活水,聚集体智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用好剪贴本,可推动学生自主积累素材、挖掘素材内涵和价值,改变学生写作少素材或不会用素材的状况。具体做法:每周两则剪贴,引入源头活水、注重个性点评;一周一次讲评交流,及时反馈评价、共享鲜活资源;每月一次专题归纳,共同提炼专题、引导灵活运用。以剪贴本为抓手,引源头活水,聚集体智慧,能提高写作教学的效度。

【关键词】

剪贴 高三作文 素材 写作教学 效度

高三作文教学中,老师们生怕学生手里没有作文素材影响写作,往往费尽心力,整理编印各种素材发给学生。可是,不少老师沮丧地发现,这些做法收效甚微,学生明明占有了大量素材,可考场写作时就是用不到,作文分数还是拿不到。

若究其教学效度低的原因,老师们的越俎代庖恐难逃其咎。学生手里的材料是老师给的,不是自己“拿来”的。缺少了学生自己的阅读、思考与筛选,老师的良苦用心自然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当然,这其中也有教师没有充分用好素材的因素在。

因而,在高三作文教学中,笔者坚持布置剪贴作业,以推动学生自主积累素材。布置剪贴而非摘抄,是因为高三学生时间宝贵,摘抄虽是积累素材的有效途径,但比较费时费力。而如今网络资源丰富,复印、打印也十分便捷,让学生做相对省时省力的剪贴更可行。

立足剪贴本,笔者以每周两则剪贴、一周一次讲评交流、每月一次专题归纳的方式,有效改变了学生写作少素材或不会用素材的状况,提高了写作教学的效度。

一、每周两则剪贴:引入源头活水,注重个性点评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的根基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我们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学会从生活中搜集素材。因此,剪贴的第一个要求,就是特别留心报刊、网络中最新的反映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素材。这些素材紧跟时代步伐,事关国计民生,时效性强,时代气息浓。熟悉这类素材,能把握住时展的脉搏,零距离贴近现实生活,既开阔视野,又锻炼思想,能大大提高写作思维能力。

通过每周两则剪贴,全班同学合力将生活的源头活水引入了作文课堂。奥巴马开学演讲视频在网上流行,学生就剪贴了《美式励志,戳痛了我们哪根神经》;“土豪”一词满天飞舞,学生便找来《从土豪到贵族》等文章;一代伟人曼德拉逝世,学生马上摘来《宽恕的代价》;《爸爸去哪儿》热播、复旦校园投毒案、韩国游轮沉船事件以往素材中只见古人旧事的沉闷之气被鲜活的时代气息取代,生动新鲜的内容更激发了学生思辨的兴致和表达的愿望。

当然,时事并非剪贴的唯一内容。人物传记、游记小品、诗词只要具有可读性、人文性、哲理性,都可以选择。唯一不受欢迎的是整理好关键词、适用话题、主要观点的材料。这种经过咀嚼的文字看起来非常实用,但恰恰省略了宝贵的思考过程,不利于训练思维能力,也无益于学生把素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因此,剪贴的另一要求,就是要学生自己写点评,对所选材料作个性化解读。写点评的过程,就是分析把握材料、深入理解内涵、多方位思考的过程,也是把所想化为所写、学会表达的过程,更是锤炼思想、锻炼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事实上,高三学生完全有能力写出出色的点评。

剪贴并点评,把素材内化成自己资料库里的储存,不断锻炼表达能力,学生写作水平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二、一周一次讲评交流:及时反馈评价,共享鲜活资源

要想让剪贴本充分发挥作用以提高写作教学的效度,仅靠学生自发选来材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及时反馈评价,盘活素材,并让学生共享那些鲜活的资源。

一般,笔者要求学生周一交剪贴本,当周讲评。挑出优秀的作业展示、交流,既是鼓励,也是示范,让全班同学借鉴有个性的点评写法、独特的观点,共享有价值的素材。而对有问题的作业,及时地指出不足、给出改进的方法,可提高这项作业的整体质量。

讲评剪贴作业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分享观点,共同进步。在面对现有素材的“宝山”时,我们常要学生 “横看成岭侧成峰”――多角度、多层面认识和运用,或者能平中见奇、常中见新。但每个学生的思维水平、认识程度都有局限性,只想到某一方面或者囿于常规思路的现象十分常见。互相启发、共同切磋,往往就能碰撞出亮丽的火花。

比如在曼德拉逝世之际,几位同学不约而同地在剪贴中选择了相关的文章,点评中虽同评曼德拉、同论人性,但有偏抒情有重理性,有论宽容有论不屈淡泊,互为补充,正好体现了对曼德拉的多面理解。在课堂交流时,又引发了学生更多的讨论:27年牢狱中的乐观坚韧,获得荣誉甚多却不自以为是,为正义与人道事业贡献的精神……

正如此萧伯纳所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通过讲评来共享素材与思想,既让素材有了生命,也让学生在切磋思想中打开思路。

三、每月一次专题归纳:共同提炼专题,引导灵活运用

作文教学中,笔者发现,仅是一周两则剪贴、每周及时讲评,学生手里的素材还是相对零散,考场运用时难以做到得心应手。借鉴苏教版必修教材专题、模块的框架,笔者尝试利用学生的剪贴本作专题化的努力,做到每月一专题,引导学生全方位多渠道搜集整理素材、汲取材料的精神实质,并学会分类梳理和归纳,积淀文化、思想和情感。

一方面,对一人一事或一类现象,以专题推动学生全面解读、深入了解。如学生在模拟卷中先后接触到了《宋史・苏轼传》和苏轼的词作,笔者就要求学生回顾课本中相关内容,另选材料,做了一次人物专题――苏轼命题剪贴。随后,选取剪贴中的余秋雨《东坡突围》等材料提取关键词,再结合学生点评,整理出关键词下的写作等内容。整合好专题资料发下后,再讲评、交流。全由学生提供的材料和点评文字组成的这份资料让学生感到既亲切又自豪,更能帮助学生确知苏轼其人其事、全面认识其貌、知其优点特点、参其心悟其魂,能够应对考场上若干个作文题目并写出新意。在后来的一模考试中,就有同学用到了这份专题资料,写出了一类卷作文。

笔者还和学生一起完成了“圣人斗士曼德拉”“我看土豪”“《爸爸去哪儿》走红背后”等专题,给学生全面认识、多维理解及个性化运用材料做出了示范。

另一方面,对于不同的多则材料,以专题引导学生学会归类,提取其中的共同话题,训练围绕话题活用素材的能力。笔者曾上过一次公开课:将学生剪贴的四篇文章放在一起形成专题,讨论归纳出其关键词:生命教育、社会责任感;随后,要求用到专题中的素材,据刚写过的材料作“文个人与时代”要求写一段话。学生当堂写出的文字得到了听课老师的好评,课后,更有好几位同学根据这份专题材料,主动完成了前一次作文的修改,《此刻与时代相遇》《致任意时空的你》等文章均达到了二类卷水平。

高三的作文教学势必会带着强烈的应试色彩,要提高写作教学的效度,就应该结合高考要求,培养学生在厚积基础上的应对作文考题的薄发能力。剪贴素材的专题化提升,使素材系统化、深入化,灵活运用专题资料的训练,可给学生的考场写作有力一推。

立足剪贴本,引源头活水,聚学生智慧,在学生主动积累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智慧训练,不失为提高高三作文教学效度的一种有效尝试。

【参考文献】

【1】叶圣陶 刘国正.叶圣陶教育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王丽编.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3】韩雪屏.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M】.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年版

【4】黄厚江.语文教学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