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朝九晚五 第5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朝九晚五 第5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朝九晚五曾是一个符号,中产的符号,白领的符号,优雅生活的符号。但如今再没人以朝九晚五为荣,朝九晚五之间职场压力,晚五朝九之间生活重负让中产阶级疲惫不堪,折射着光环背后阴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人们看到的只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中产阶级,其背后的焦虑与担忧却是更深层次的。高收入的同时意味着高付出,身陷囹圄的白领们清楚地知道歌词中“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的内涵。超负荷的脑力劳动、无止境的业务目标、没有休闲娱乐的精神生活――透支永远是中产们的生活主题。

朝九之前,晚五之后

当加班成为一种习惯

残酷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充满忧患――担心被老板炒鱿鱼;担心业务没进展;担心别人超过自己;担心在激烈竞争中处于下风。因此,工作时间永远不可能用一个恒量来计算。现居中关村从事IT行业的梁迥然先生,年入十几万,每天坐在办公室,让不少人羡慕。可他仍会抱怨:虽然每天准时打卡上下班,可实际上,下班后仍有很多工作要忙,因为大部分项目根本无法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完成,加班已经成为他的家常便饭。而广州某广告公司设计师方志光生坦言,由于从事的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大部分时间需要思考,即使不坐在办公室里上班,也会不由自主在生活中去寻找工作的灵感。

中产们好象一列因为惯性而不断前滑的列车,有时虽然也想找个时间停下来让自己放松放松,但总是会被一股巨大而无形的压力推动着,别无选择地前进。

当休闲成为一种偷窃

北京某著名会计师事务所高级经理姚远回顾自己近十年的外企经历后说了这么一句话:“生存是需要讲究技巧的,而晋升更不是像名片上增加一个头衔那般轻巧。”在谈到目前的状况时,他觉得有种很强烈的压力感:“即便你今天能够拿到60万的年薪和相应的头衔,那么明天呢?即使不奢望自己年年都能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但是看到后辈们都那么努力,自己略有松懈就可能连日前的位置也难保。但是,关键问题是你能永远保持有充沛的精力和心力吗?”

“他们(中产阶级)的财富没有暴富的指望,职业没有收工的暂停键,阶层待遇没有确定的法律保障。他们一步一步向上爬,风光的物质享受背后是职业压力,体面的社会地位背后是患得患失的身份焦虑感。”《中国中产阶级十大焦虑症》一书中如是说。

中产阶级要面对的不仅是21世纪的不安定,不可测的多变经营环境,同时还要身受来自上司的压力,来自公司同事和部属的挑战,来自公司经营策略的变化……这群人所面对生存的压力与岌岌可危的态势绝不是努力加苦干就能应付的。中产者在生活、知识、职业奋斗中走在厂同龄人的前面,却不敢言退,也无法后退。努力奋斗,爱拼才能赢成为中产者的人生主旋律,因此有人戏说:中产者的悠闲像是偷来的快乐。

一生的朝九晚五

“钱”途,让我欢喜让我忧

中产一族的薪水通常很丰厚,但挣得多花得也多。虽然大多数人每月有一定的存款,并且数目可观,但房子可能是按揭的,汽车也可能是分期付款的。巨大的开支使中产者对“钱”途的恐慌一点也没有减少,甚至于有钱时,也会感到莫名的恐慌。特别是服务于外企或私企的人,不稳定成为他们的心理障碍。在中产者的心目中,对自己的高收入工作仍然定位于“打工”,尽管在公司的资历正不断攀升,薪水也在增加,可是并没有放弃打工的心理。既是打工,自己可以炒老板,老板更会炒自己,暂时的“好”并不意味着下个月或者下一年的“好”,所以对前途以及“钱”途的担心在所难免。

学历,山外青山楼外楼

随着高校扩招,本科学历已经不在话下,硕士生和博士生也并不稀奇,每个身在职场的人都会暗自攀比,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含金量。在职进修和海外进修已成为盛行的风气,国内外MBA班也办得如火如荼。

曾有一则网文道出了中产者在此问题上的尴尬:这年头,MBA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中奖率为百分之一百的彩票一样,只要你去买了,就能得大奖。于是,人人削尖脑袋,飞上半个大圆到地球对面去读上个三年五载,然后回来用一口讲洋文的白牙咬到成百上千万。可惜好景不长,MBA也在贬值中。在国外,只有几所名校的MBA才吃香,其余的都类似我国早期的那些电大职大夜大。至于国内的那些MBA,基本全是老总们的茶话会,他们是拿MBA当甜点玩的。

“读,还是不读?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北京一家公关公司做部门主管的刘辉说。刘辉的话反映了相当一部分中产人士对于文凭、学历等的困惑。现在,一方面,文凭学历在贬值,人们更看重的是经验和能力;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招人聘人时又往往把学历当作一个槛儿,没到这个学历,就是你能用一根铁棒支撑起地球,人家也不要你。这往往把许多渴望高薪而学历不高的中产者置于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年龄,几多风雨几多愁

随着年龄的增长,各方面的担忧也与日俱增。上海浦东一位已过不惑之年的职业经理人元世杰感叹说:“看着年轻的同行一拨拨上来,我现在还是占据优势,但是我却不知道哪天他们会一下子超过我。虽然我今年才45岁,但是我不知道自己的身体还能支撑多久。”岁月无情,自然规律谁也抗拒不了,对于事业有成的中产者来说,年龄的“恐慌”比任何一个阶层都严重。正是这种残酷的社会竞争,使他们不得不一生都在为保住自己的饭碗与地位而努力奋斗,沉重的心理负担象影子一样伴随着他们整个职业生涯。唯有拼命工作,提升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才能保证自己的楼继续住下去;自己的车能够继续开下去;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出国留学;才能保证家中老人患病、住院能得到最好的治疗。在工作与家庭的重重压力下,其结果是,一个中产者先是变成一个工作狂,随后变成一个精神病患者,或者一个“过劳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