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反馈原理”在教育过程中的简单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反馈原理”在教育过程中的简单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根据反馈原理,应对一个事情有三种不同的处理方式,正反馈,负反馈与淡化处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面对孩子各种行为,适当合理采用不同的方式,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在这方面给出了实例应用

关键词:反馈原理; 学生管理; 亲子教育

中图分类号:TP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1-116-001

反馈是控制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反馈就是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的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又构成新的原因、新的结果……反馈在原因和结果之间架起了桥梁。

这种因果关系的相互作用,不是各有目的,而是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的功能目的,所以反馈又在因果性和目的性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面对着永远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管理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是否有灵敏、准确和有力的反馈。这就是现代管理的反馈原理。

反馈分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前者使系统的输入对输出的影响增大,后者则使其影响减少。反馈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求对客观变化做出应有的反应。在实际运用反馈原理的过程中,还有淡化处理第三种方式,也就是针对输入,不做任何回应。

可以将教师与学生共同视为构成了一个系统,老师对学生的行为要作出相应的反馈。如果想加强孩子的行为,那么就是正反馈;想抑制孩子的行为,那么就是负反馈;让孩子的行为自然消退,就是淡化处理。

教师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可以合情合理的利用这些方法。我们通过一些实际的教学例子加以说明。

小李是刚入学的二年级的学生,孩子性格比较活泼,在老师进行教学的时候,喜欢插话。针对这种情况如何处理呢?三种可能的方式:第一种,对孩子这种行为进行表扬,同时引导他插话的时候更加注意时机和内容。这种处理方法是加大了孩子的这种行为,可视为正反馈。第二种,对孩子的这种行为进行批评。这种处理方法是试图抑制孩子的行为,可视为负反馈。第三种,对孩子的行为置之不理,让孩子自我消退。

很多年轻教师会采用第二种方式进行处理。但是,这种方法在很多时候并不是最佳方法。对孩子的批评本身就让孩子成为焦点。而这个反而让孩子更加兴奋。比较妥帖的方式是置之不理,孩子因为不能够受到关注,从而觉得“无聊”,反而能够渐渐的跟上老师的教学。

再来看一个实际的例子。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因为还不能进行自我管理,会有很多不好的行为。班级经常显得乱糟糟的。如何在这样的问题当中理出头绪呢?可以对表现好的孩子进行表扬,强化他的行为。例如,想对孩子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进行强化,可在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后,对这部分孩子进行口头表扬。而不需对后一部分孩子进行批评。这样被表扬的孩子会持续增强他的行为。这就是一种正反馈的做法。相反,如果有部分孩子有迟到的现象,老师为了消除这种现场,可以在公共时机,对迟到的孩子进行口头的批评。这样被批评的孩子会渐渐的消除他的行为。这就是一种负反馈的做法。

也可以进行综合策略的应用。也就是对好的行为进行正反馈的激励;对不好的行为进行负反馈的调节。例如,某班老师想对本班学生的书写行为进行规范,让学生的书写更加整洁美观。他可以对书写较好的作业进行公开展示,而对书写不好的同学进行口头要求。这样就将整个班的书写习惯往好的方向进行引导。

反馈原理在亲子教育方面也有不少应用。家长经常会发现孩子有一些无意但是不好的行为。遇到了这种情况,应该合理的分析哪种处理方法比较合适。例如,有的孩子在特别小的时候喜欢咬东西。有的家长会立刻指责孩子,但是如果孩子太小了很难完全理解指责的意义,从而达不到相应的效果。这个时候家长可以选择淡化处理,假装没有看见,久而久之孩子的这些行为会自然消退。如果家长过分关注,反而可能加强孩子的这些行为。

老师与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千变万化、复杂多样,很难针对每个情况提供全面的指导,然而把握三种处理方式的各自特点,就能灵活面对每种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