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老爷子,您让权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父亲退休后,像有病一样把家里闹得翻天覆地!
家有“发病”退休干部
父亲戴着老花镜,用颤抖的手指捉着一根绣花针。他的手上已经有了不少老年斑,被烟头熏黄的食指显得非常笨拙。
“月月来帮忙,爷爷老了。”母亲对孙女喊。
小姑娘一蹦一跳地过来,抢过针线,毫不费力就穿好了。
之后,父亲虎着脸出门了,下楼梯的脚步声都带着愤怒。母亲无奈地摇摇头,对孙女轻轻说:“告诉你爸妈,今天领导又要发飙了。”
“领导又发飙了”是大明家“全民皆兵”的讯号。只要父亲情绪不对,家人们就会如此告知,在父亲面前都会小心翼翼,生怕触了地雷被骂得体无完肤。
父亲退休之后,开始叫嚣两件事:一是跟大明断绝父子关系,二是要跟母亲离婚,老死不葬在一处。据说这叫“退休领导综合征”。
“登报!咱们脱离关系!”父亲愤怒得像一只笼子里的困兽。他毫不顾忌电话那头的大明正在客户的公司里开会。
躲在厕所里,大明压低声音对父亲说:“您老就忍耐一下,等我回来再说行么?我这个客户很重要!”
“重要,什么都比我重要!就是因为我退休了,连穿针引线的事情都要挤兑我?当年我管理着几百号人的厂子,什么客户拿不下来……”
大明把手机音量调到最低,痛苦地看着天花板。虽说许多老人有“退休不适症”,但他从未见过如父亲这般猛烈“发病”的老人。
里里外外都抬杠
大明多次想搬出去住,母亲的眼泪挽留住了他。
“你们搬出去,老家伙的火气都发到我头上,还不如把我杀了算了!”母亲哭得像个孩子。
年轻时,父母是模范夫妻。父亲事业有成,母亲温柔娴淑。随着父亲的退休,母亲心中隐忍多年的东西开始蠢蠢欲动,她偶尔憋不住会跟父亲顶几句。父亲又将此归咎为自己的退休:
“娘儿们都是势利眼,看你退了,藏了半辈子的本相就露出来了!”
身为建造师的大明,工作常常要下工地,累死累活地回到家还要处理父亲的情绪、安慰母亲的心灵,再加上妻子女儿的埋怨,大明活得实在是累。
过了而立之年,大明也明显感到家里女人们对自己的依赖更加强烈。所有的大事,母亲渐渐都不再和父亲商量,她最大的心愿:给这老家伙找点事情,让他少待在家里。
可父亲最讨厌别人为他“安排”时间,大明只能旁敲侧击,请外人来邀请父亲参加活动。然而,每次的努力都是害人害己。
社区组织的垃圾分类,父亲看不惯社区领导的“面子工程”,讲理无果之后,他打电话招来了记者。老年大学学钢琴,老师无意中说莫扎特是英国人,父亲搬出词典证明老师说错了。老师火了:“老同志,你来学钢琴是陶冶情操,会弹曲子才是目标,莫扎特是哪国人有那么重要?”父亲拉来同学们叫板,挑战老师权威。
大明请父亲单位工会给他挂了个“顾问”闲职,但他做了“顾问”之后,又联合退休的老同志申请增加工资。大明气得都快吐血了,父亲还振振有词:
“退休金涨得过物价么?咱们家衣食无忧,有些老工人的儿女还啃老呢,一家人窝在20平米的小房子里……”
大明妻子实在憋不住了:“爸,有些事情是国家总理才能管的。您老就不能睁只眼闭只眼么?退休了,人就是要服老啊。”
父亲拍案而起:“P!你们不是让我变老,是让我变傻啊!哪天我得了老年痴呆症,你们就开心了。”
掀起家庭风波
大明痛苦地意识到:父亲那种渴望得到关注的心理已经趋于病态。他变成了一个带刺的孔雀。他常用匪夷所思的方式来吸引眼球,一旦事情不如他愿,就奋不顾身地刺痛身边的人。
退休前,做厂长的父亲最喜欢开会训话。如今唯一的听众就是家人了。他闲了就给大明打电话,丝毫不顾忌周围的环境。
一天,大明正在开会。父亲一口气打了7个电话。最后一个电话打到大明同事的手机上,当同事们用异样的眼光听着父亲在电话那头咆哮时,大明忍受能力到达了极限。大明毕竟是个血气方刚的男人,他体内的好斗与自尊被父亲彻底激活了。这些因子在他的情绪中迅速发酵,以至于他一路狂摁着喇叭,对着插队的司机骂娘。
一回家,他直奔父亲房间。两个男人怒目而视,大明全身发抖,父亲脑门冒汗。
大明的喉结上下涌动着,他用极高的分贝说:“断绝父子关系就断吧,咱们现在就去报社!我在车里等你。”
砸上车门,大明把头埋在方向盘上,他想起了童年的很多事:自己从小就是个乖乖仔,一直按着父亲所期待的路线过生活。他习惯了对父亲的仰视和服从,从未想过反抗父亲的权威。这些日子,他一步一步被父亲逼到死角了。大明意识到父亲不再是理智的中年男人了,不知从何时起,他变成了一个任性的老小孩。如果说,家庭的船只能向“好好过日子”的目的地前行,那么,父亲已不适合继续掌舵了。
大明的良知曾无数次拷问自己:“我是不是要篡权?我是不是不孝?”但是,家人们无一例外地站在他这一边,母亲甚至说:“制住那个老家伙,就是你对我最大的孝顺。”
大明怀着复杂的心情等待,每一分钟都无比冗长。如果父亲上车来,一定闹得两败俱伤。家丑外扬,是大明最不愿意的。但他似乎没有别的选择,父亲如果铁了心要抛弃这个家,他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应对。许多自相矛盾的念头在大明心里蠕动着,令他痛苦不堪。
点亮一根蜡烛
半个小时后,父亲还闷在房间里。交锋在沉默中结束,大明舒了一口气。
晚饭的时候,大家叽叽喳喳,父亲“一言堂”的晚餐时代就这么结束了,妻子和女儿交流了很多有意思的话题,母亲也绽放着笑容。父亲吃好之后,默默地去洗碗。家人用眼神互相交流了一下,女儿给爷爷喂了一口哈密瓜,母亲给父亲沏了一壶茶,妻子也给公公剥了些瓜子仁。
那晚,大明对父亲讲了很多话。父亲一根一根地抽着烟,他很多次把烟蒂狠狠地扔在地上,抬脚想去碾碎,但又收回了脚。谈话结束的时候,大明帮他拾起了一地的烟头,像哥儿们一样拍了拍他的肩膀。
父子间的沟通渐渐多了起来。虽然,这种方式略显生硬,但是父亲还是听了进去。他不再提“离婚”和“脱离父子关系”,这个“杀手锏”原来是纸老虎。
家里的两个男人就像坐在“跷跷板”上,昔日是父亲高高在上,如今大明抬臀收腿,翘上了比他更高的位置。身在其位,腔调和姿态就不一样了。大明渐渐在经济上更多地支撑起这个家,他也学会了“一家之主”的笃定,给父亲的行为立界限:
“爸,你今天去做某某事的时候,最好不要……”
“爸,你不能这样对妈说话,妈心里会难受的。”
“爸,你能把嗓门放低一点么?孩子会学你。”
有人唱红脸,有人唱白脸。镇住并且渐渐驯化这个老小孩,女人们极尽鼓励之辞。
谢天谢地,父亲终于在长跑赛场上重新找到了男人的自信。老年运动比赛上屡屡获奖的父亲,将马拉松作为下一个征服的对象。
每天精疲力竭地回家,吃好就睡觉,父亲开始满足“慢慢变老”。对母亲的数落和不满,他也能“渐渐变傻”了:
“你憋了一辈子,想骂就骂吧。趁着我耳朵还好使,把你的委屈都说出来!”
偶尔,父亲还有“篡权”的欲望。大明都给他“镇压”下去了,镇压之后是孙女的拥抱,还有大明夫妻推心置腹的交流与陪伴。父亲再强势,也逃不出家庭的温柔乡。
父亲终于学会了折中和妥协,大明妻子还讨巧地给他找了份“临终关怀”的义工。这份义工让父亲改变很多,在垂死的病人面前,他发现愤世嫉俗和振臂一呼都是无用的。真正的关爱有时候是帮人剪个指甲,捶捶后背。
父亲渐渐悟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与其咒诅黑暗,不如点根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