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们的岗位在哪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们的岗位在哪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民生总是最关情。2009的年初, 面对愈演愈烈的全球金融危机,就业形势可用“悲壮”一词来形容。而2009的年末,在千方百计“保就业”的政策、措施下,就业,这个最紧迫的民生问题,已经破局而出。面对2010,我们又将有怎样的期盼?

让梦想在家乡的土地上开花

2009年12月8日一大早,简阳市养马镇七里坝村村民胡华燕像往常一样吃完早饭、做完家务后,就往上班的公司赶。对于现在的生活状态,胡华燕觉得很满足:“公司离家比较近,工作之余还能照顾家里”。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胡华燕所在的企业经营不景气,便从广东回到家乡,参加了养马镇政府组织的缝纫培训班后,在四川省大川制衣有限责任公司养马分公司实现了再就业。

这是我省大力实施返乡农民工就业工程的一个缩影。

2009年初,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我省有大量农民工返乡,严峻的形势该如何应对?

“总的来说,就是四句话,政策扶持,加强培训,就近就业,鼓励创业。”省长蒋巨峰在2009年初作出这样的批示。省政府及时出台了帮助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鼓励支持创业的政策措施。在灾后重建中,实行以工代赈政策,引导返乡人员参与灾后重建。同时,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在家乡创业;注重与产业梯度转移相结合,吸引沿海企业和务工人员整体转移到四川,既实现农民工就近就业,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对准备重新出去再就业的,也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其劳动技能,增加就业机会。

“2009年,选择本地就业的农民工首次超过外出务工。”成都市金堂县劳务开发办主任彭勇说。金堂县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制鞋、制衣等产业,给大量的返乡农民工提供了就业机会。那些积累了资金、技术的返乡创业人员更成为了重点扶持对象。

本地就业,创业就业。应该说,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转变。曾经,数以千百万计的四川农民怀揣着梦想,奔波于长三角、珠三角、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而现在,与西部经济的勃勃生机相对应,西部劳务经济也在经历着深刻转型。截至2009年9月,四川转移农村劳动力人数超过2000万人,除了跨省务工的1174万人外,在省内务工的人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908万人。

2010,面对“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的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千百万农民工的梦想一定可以在家乡的土地上开花。

为即将复兴的家园挥洒汗水

如果没有地震,现年37岁的陈军或许会在老家胥家镇桂花村种上几亩猕猴桃,过舒坦的小日子。不过他现在在上海浦强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吴厂长眼中却是个宝,成了加工大件的高手。

灾后一年,借助灾后重建、扩大内需、统筹城乡试验区建设、上海对口援建四大历史机遇,更多的都江堰人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截至目前,都江堰市“零就业”家庭全部动态消除,总体就业人数30.69万,总体就业率93.2%,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3.1%,15万失业者就业困局随地震进入了历史。

都江堰只是受灾地区的一个缩影。

“谁说只有在外打工才能挣到钱?在家只要有技能,一样能淘到金!”2009年底,正在四川安县重建工地上忙碌的雍峙村返乡农民工贾中武,信心满怀。

作为安县2007年赴澳门修建酒店的600多名农民工之一,2008年底,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酒店停建,贾中武被迫返乡。回来后碰巧赶上国家启动4万亿投资项目,灾区重建是其中重要一块。由于建筑技术过硬,贾中武很快便成为家乡农房恢复重建的主力。

百废待兴的地震灾区为受灾群众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2009年12月21日,记者从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获悉,通过实行劳动保障特殊政策等措施,到三季度末,灾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从2008年高峰时的7.5%降至目前的4%以下,低于全省4.13%的平均水平。

这个成绩来源于2009年以来,我省劳动保障部门继续落实支持灾区恢复重建的就业社保特殊政策。到11月底,8个市(州)有约3000户企业缓缴社保费11亿余元,为1000户企业的11万名职工发放岗位补贴,为17万人发放职业培训补助、创业补助和代缴医疗保险费。通过落实第三期对口就业援助协议、开发公益性岗位、以工代赈等途径,基本解决了“5・12”汶川特大地震失业失地群众的就业问题。

同时,受灾地区的就业政策在不断创新。2009年6月,按照国务院办公厅以创业带动就业有关文件精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经过层层推荐、筛选,在全国确定了82个试点城市,其中有重灾区绵阳。 绵阳抓住了机遇,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和科技城建设,定下2010年创业带动就业2.5万人、创业活动对就业的贡献率达到20%的目标。

2010,三年的重建任务两年完成,即将复兴的土地上,勤劳的灾区人民正挥洒汗水,美好生活即将展开。

走出象牙塔,创造自己的明天

“今年好找工作!”2009年12月12日,西华大学、川师大、成都中医药大学等7所在蓉高校与人力资源市场联合举办了一场针对应届生的专场招聘会。由于经济回升,就业形势好转,“工作好找”成了不少应届生的“口头禅”。500多家企业,岗位数突破6000个,且大部分岗位不需要工作经验。

这场年内最后一场大型应届生专场招聘会在各大高校就业处的老师组织下,共有4000多人前来挑选工作,将现场挤得水泄不通。据人力资源市场负责人介绍,在2009年的“尾巴”,最缺人的行业是服务业,而最好找工作的则是学技术的专科生。

出现这样让人欣喜的面场,得益于我省灾后两年经济的回升。

在“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上,记者看到,长虹集团、川航、中铁集团、路桥集团等用人单位的招聘展位前围满了求职者,而来自自贡、德阳、眉山、雅安、内江、资阳、广元等市(州)的不少单位也受到了求职者的欢迎。

这是一个与往年相比最大的变化,也是最让人有感触的地方:大学生到市(州)县镇就业的积极性高了。

在一所县城学校的展位前,9点过就排起了两列长队。正在等着投递简历的一名大学生说,“我很想留在成都,但这里竞争要激烈得多,到县城去找工作的学生就没有那么多。”省人才市场相关负责人说,“大学生愿意到成都以外的市(州)就业,这对市(州)的经济发展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观念转变的另一体现是大学生创业者的增多。2009年初,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四川87所高校的28.18万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省委、省政府提前谋划,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将其列入四川省八项民生工程中“就业促进工程”的重要内容,定下在全省促进4500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的目标。

日前,记者从省人事厅获悉,不到一年时间,我省已促进4821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完成省政府下达全年目标任务的107.1%。

“全年促进4500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目标任务的提出,令广大高校毕业生欢呼。“如果说提出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那么,实现目标则要求实施部门工作创新。”省人事厅厅长叶壮说,高校毕业生缺资金、缺技术、缺项目、缺经验,创业风险大,要实现目标任务,必须针对大学生创业的特殊性,在理念、政策、机制、平台等方面进行创新。从2009年3月起,省人事厅在省内外高校和市、县广泛调研,6月初,与省教育、财政、劳动保障等部门将拟定的《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意见》上报省政府。《意见》从放宽市场准入、加大财税支持、加大金融扶持、加强创业教育培训、提供创业服务等5方面提出支持政策。6月20日,省政府印发了这份“含金量”颇高的《意见》。

大学毕业后在峨眉山市老家创业的伍勇是首批受益者之一。他2009年7月毕业后,8月注册建厂,9月第一批中空玻璃产品成功产销。“原以为办手续要3个多月才能跑下来,没想到,在市政务服务中心,一天就办好了,全靠优惠政策‘开绿灯’。”伍勇说。

各地也结合实际,在政策优惠、融资扶持、创业孵化基地等方面积极探索:眉山实行零首付注册、证照办理零收费,倡导大学生与有实力的大企业结盟,带资带技术入股合作创业;雅安采取“校企联姻”方式,降低高校毕业生创业风险;成都市先后培育和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986个,为414名高校毕业生发放信贷资助资金近2亿元,创业的1382名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实现了创业带就业。

从2008到2009,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已随着“止滑回升,总体向好”的经济形势有了很大好转,从2009到2010 ,相信伴随“巩固回升,加快发展”的全省经济步伐,形势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