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考纲》为指导进行阅读策略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考纲》为指导进行阅读策略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是阅读教学。学生在阅读中缺乏阅读的策略,对文章不能很好地理解与把握,存在诸多的问题。为此,我在教学中尝试以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下文简称《考纲》)对学生的阅读要求为指导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构建阅读策略,学会学习,树立信心。

一、《考纲》对英语阅读能力的要求

《考纲》一书中,对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要求如下:要求学生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和要义。

(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3)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

(4)做出判断与推理。

(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6)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二、实践探索

在阅读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帮助学生构建“学习策略”,掌握学习方法及阅读技巧是教学的目标。如果学生建立了“语篇意识”,在阅读中能快速地摸清文章脉络,相应的在回答问题时就能快速地查找到问题的线索,“顺藤摸瓜”,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并且,在了解了文章大意后,很多枝节问题便有了背景,考虑问题时便会更全面、更准确,使混淆视听的干扰选项得以排除。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三读”:读文脉,读大意,读细节。在解题时也要有“三读”:读题目,读选项,读原文。

(一)把握文脉、结构,学会归纳

英语文章大多“开门见山”,直击主题,常用“总—分”或“总—分—总”的写作模式。英语文章讲究使用主题段和主题句,而且常在首段、首句简要概括文章的中心和主题。很多文章我们都能从首段、首句中找到 “topic sentences”或“key words”。因此,阅读首段、首句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学习策略。如2009年山东卷D篇首句:An increase in students applying to study economics at university is being attributed to the global economic crisis awakening a public thirst for knowledge about how the financial system works.又如2008年福建卷E篇首句:A new study has found no evidence that sunscreen, commonly used to reduce the risk of skin cancer, actually increases the risk.

有的文章首句引出一个我们熟悉的观点或现象,在后半句或第二句用转折连词but, however, in fact等引出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如2010年福建卷C篇首段:Businesses are witnessing a difficult time, which has in turn produced influence on consumers’s desire to go green. However, shoppers are still laying stress on environmental concerns.

阅读理解中的设题多按文章的顺序而设,而有关main idea和 best title的题目多会放在后面。学生的思维常受到他们最后看到的信息影响而有失偏颇。因此,带领学生回到首段再去仔细研读,学生便可准确地判断出“大意”。

当然,有的文章也会在末段、末句点出主题。

对文章结构有所了解,把握全篇的文脉,句与句、段与段间的逻辑关系后,对理解某一个段落或某些词语,尤其是代词的指代关系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把握细节

有的学生常犯“想当然”的错误,不去文中仔细寻求线索、依据。我要求他们进行“三位一体”的思维训练。一抓问题中的关键词,二找选项的差异,三根据问题中的关键词去找原文中的相关叙述,也就是“三读”,这样就会找到正确的选项。

在题目与原文中,可能不会使用同样的词或句。此时,找同义词、近义词,甚至paraphrase原句,便不难找出正确选项了。

细节题通常占很大的比例,若能从学习策略上指导学生“寻求线索”,他们的理解能力与解题能力自然会提高,不会被选项中的长句所迷惑、吓倒。可以说,“学习策略”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有力手段。只有受到成功体验的激励,学生才会乐学,好学,善学。

(三)合理进行逻辑推理和词义猜测

在猜测词义与句意的训练中,经常检测的一种能力是“不使用辞典而通过上下文推断词义的能力”。有时会碰到“旧词新义”现象,词汇含义随语境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也会碰到从来未见过的词,此时要关注上下文、前后线索、后位补述、明示和暗示,如:定语从句,同位语,解释,描述,同义词、反义词的使用,列举,举例,并列关系或转折、对比关系,因果关系,常识推断等。

常用的猜词解题法有:

1. 构词法(Wordbuilding)。

(1) 前缀和后缀(Prefixes and suffixes)。

(2) 转化(Conversion)。

(3) 合成(Compound)。

2.经验常识法(Common sense, Experience)。

3.上下文推测法(Related information)。

要特别注意refer to,be defined as,be called,or, like, as...as, the same as等词。有时也会用一个定语从句或同位语从句来对前面的生词进行解释、说明或举例。有时也会用标点符号引出生词的注解。如2006年重庆卷C篇: Underwater archaeology—the study of ships, aircraft and human settlements that have sunk under large bodies of water—is really a product of the late 50 years. 又如2005年江苏卷:William Shakespeare said, “The web of our life is of a mingled yarn(纱线), good and ill together.”从第二个逗号后面的内容就可以推断mingled一词的意思。

(四)懂得简单判断,合理推断作者态度及意图

1.根据极可能带有描述性错误的词句推断。

在研读选项时会发现,有的选项有着明显的描述性错误,如出现绝对性的用词only, all, never等,导致范围涵盖过大或过于片面的错误。要求学生在读的时候要细心、耐心,仔细区别,去伪存真。

2.根据带有情感色彩的词句推断。

表示贬义:disgust (dislike), critical, negative, tolerant, disappointment...

表示褒义: positive, support, useful, interesting, enthusiasm, admiring...

表示中立: indifferent(不置可否的), impassive(无动于衷的), uninterested(不感兴趣的), ambivalent(矛盾的), neutral(中立的), apathetic(漠不关心的)...

3.根据表示对比或比较的词句推断。

这些词有:but, however, meanwhile, while, nevertheless, unlike, not, but, however, while, instead, on the other hand, on the contrary, despite,in spite of,in contrast,similarly,like, just as,also...

4.根据表示因果关系的词句推断。

这些词有:so, thus, since, as, for, for this reason, because, therefore, as a result,thanks to, due to...

在教学设计中,应有意识地将“学习策略”融于每个单元的阅读教学中。下面是我教学SEFC Students’ Book 2A Unit 5阅读文章的前面几个步骤:

第一读。我先带领学生解读文章标题,要求他们快速跳读文章,找到标题所指。这样,学生就对这篇文章的内容有了大概的认识。

第二读。接下来我先叫学生分段,快速跳读文章,找出每段中心或key words,并且在设题时用表格降低了任务的难度。

这篇文章的教学通过这样的一个任务设计,让学生轻松构建了“语篇意识”,明了了文章中心及作者写作意图,使学生感觉文章脉络清晰,结构明了,中心突出,线条流畅。一篇看似枯燥、生涩的文章变得生动、立体起来,人物(people, heroes)与历史(history, events)及建筑 (buildings, the city) 间的立体关系跃然纸上,突出了单元中心话题。 学生对这篇文章甚至这一单元都构建出了一幅全方位、立体的画面。

第三读。查找细节与推理判断。在下面的细节信息查找中,因为段落大意清晰,查找时针对性很强,所以可以轻松完成。

在课堂上,我慢慢感觉到学生已经形成自己的阅读策略,从原来的怕阅读、恨阅读、不会阅读到逐渐懂得阅读、善于阅读,并且爱上阅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高涨,兴趣浓厚,信心十足,给我的课堂注入了活力,形成良性循环,其他方面的教学状况也相应改善,甚至彻底解开了有些学生对英语的畏惧情结。

总之,在课堂上,我用《考纲》作指导,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喜悦学习经历中渐渐爱上阅读,爱上英语,真正从思维的训练、学习策略的形成,最终达到理解能力的提高,学会学习,学会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