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构建朗读训练场,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朗读教学有如下表述: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书声琅琅”是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先生好课观之一。可见朗读训练在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朗读是语文教学一种十分重要、有效的方法。朗读是出声的阅读方式,是通过读出字、词、句子的发声动作,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声情并茂地朗读是促使学生增强语感、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对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朗读训练,充分发挥朗读的特有功效,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语言、陶冶思想等都将起积极的作用。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文必须通过朗读才能咀嚼消化,才能被学生吸收。作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如何强化学生的朗读训练,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
低年级的课文全文注音,这为朗读训练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在教学中,我采用“一带二仿三读”法,“带”就是老师带读,学生逐句跟老师读,目的在于让学生养成流利的朗读习惯;“仿”就是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语气朗读;“读”就是让学生“一目双行读”。学生借助拼音,既看汉字又看拼音地读课文。让学生自己读,读得正确,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学中,我让学生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然后正音,再让学生反复读几遍。这样,学生朗读课文时就不会出现断词断句的现象。学生学会“一目双行读”,既有利于汉语拼音的巩固,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注重教师的范读,引导学生理解地读
范读是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它能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引起想象,激感,加深印象。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很强的向师性、摹仿性。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自己的范读。教师好的范读,能把课文的思想意义形象化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灵里。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任何讲解都代替不了的。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能大大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低年级的课文,篇幅比较短小,内容比较浅显,虽然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要求不是很高,但是理解地读却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把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喜、怒、爱、乐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同时,也通过朗读帮助理解。
三、启发学生的想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想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低年级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对课文的生动语言和故事情节感兴趣。教师在上课时就要注意尽量少讲,让学生多读,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借助直观教具,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眼前,使学生在朗读时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中有这一句话:“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我在教学时,是这样启发的:(1)读一读这句话,划出表示动作的词(蹬、跳、蹦)。(2)联系上文想一想,小青蛙会怎么做。(3)生尝试朗读,在行间轻轻蹬一蹬、跳一跳、蹦一蹦。这样抓住关键动词,读重音,尝试做一做,学生就能更深切地理解句子的含义了。
一篇课文该怎样读,学生在理解了课文内容以后,总会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大胆地讲出来,大胆地尝试,在尝试中揣摩、提高。激发学生“我要读”、“我想读”、“我爱读”的欲望。
四、朗读形式多样化,注意课内外结合。
不同体裁的课文,要读出不同的风格,语气和节奏,都要做不同的处理。朗读的形式灵活,风格多样,学生的朗读兴趣也就浓了。朗读有个别读、集体读、分组读、开火车读、个别与集体交替读、教师与学生交替读、分角色读、加动作表演读、引读等等。不管采用哪种方式读,教师都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有一定的目的性,避免泛泛而读。课堂内激发的朗读兴趣,可以通过课外朗读活动来维持;课内形成的朗读能力,也可以通过课外朗读活动来巩固和提高。我利用班队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读报活动、诗歌朗读、故事演讲、评选朗读冠军等兴趣活动,让学生借助朗读的形式,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五、朗读训练中需要克服的问题
其一,克服拖腔拉板,避免“唱读”。不少同学在朗读时喜欢拖腔拉板,像唱歌一样。这样唱读既难听,又不能准确地表达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其二,克服一字一顿,避免平均用力。有的同学在读书时常常一字一顿,把一段流畅的句段读成一个个单字。读起来呆板、生硬,让人听了觉得刺耳。应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快慢、轻重、高低。其三,克服整齐划一,避免齐读。有的同学读书喜欢几个人一起读,有的老师在上课时也经常让全班或小组齐读,表面上热闹、整齐,课堂气氛好。其实,不利于同学们个性化阅读的培养。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同学对课文的理解不可能在同一地平线上。只有把自己的心放到文章的情境中,体会到文章的意蕴,朗读才会变得声情并茂。
通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朗读不仅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也是训练语言的重要手段。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课堂上一定要拿出足够的时间训练朗读,人人都要读,人人都多读,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