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生化学厌学情绪及消除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5-0029-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5.012
一、问题提出
2011年5月,为了了解高中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在江苏省丰县中学高一、高二年级发放1000份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83份。问卷统计结果如下:
1.89.6%的学生认为存在学习压力,其中67.7%的学生认为不能有效调节,22.5%的同学表示压力过大甚至经常在课堂上因此分心,9.82%的同学表示影响到睡眠质量和精神状态。
2.超过半数的学生反映影响学业最大的因素是情绪,6.5%的同学认为学习时很快乐,92.7%的同学认为学习不是最感兴趣的事,47.5%的同学认为靠环境的影响和考试的压力才能维持学习活动。
结果显示存在厌学情绪的同学比例达到19.5%,这是一个令老师和家长触目惊心的数字。厌学是指学生在主观上对学校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客观上明显表现出来的行为。高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普遍产生学习焦虑、考试恐惧、心情烦躁等情绪;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动机水平偏低,学习漫无目的,缺乏主动性。这直接导致中学生普遍存在厌学心理,这种心理使学生轻者对学习持消极态度,重者对学习厌恶、反感、恐惧,在学习过程中很少体会到成功的快乐,甚至会危及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一词的定义(1989)很明确――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和道德健康。也就是说,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还包括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因此,学科教学时充分了解学生厌学心理,采取相应策略使其健康成长而成为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人才,是非常重要而且非常必要的。
二、产生原因
2011年9月份,我又针对性地设计高一高二学生化学学习行为的问卷调查。从问卷结果来看,影响学生化学学习情绪甚至产生抵触情绪的原因如下:
1.初三化学学习时存在的不愉快的学习体验:酸碱盐内容中化学反应的机械记忆――枯燥、费劲、记不住、不会用;对实验课期望值很高,但是做实验时没有独立性,甚至没机会进实验室;做实验探究题时思维不够开阔,摸不着头脑;做计算题时没有思路,不知如何下手。
2.高一物质的量的学习,抽象、远离实际,不理解、不会用;物质提纯与检验学习时中根本不具备典型物质的相关知识,在利用多种特性、选择实验方法时只凭老师讲解,很被动;专题二、三、四元素化合物知识量大,物质的性质和化学方程式记不住。
3.高中学习生活适应性不良。在初三学习的过程中,一直笼罩在重点高中的升学压力下,好不容易结束考试进入高中,却发现学习压力更大:高中集中了各初中的佼佼者,大家各有特长!高中知识深度、广度都比初中高出许多,作业量大得勉强应付,根本没有自己的时间去消化和解决问题。学习目标不明朗,学习方法不科学,努力向前赶,却没有足够的信心脱颖而出,消极情绪逐渐积累。再加上对同学和老师的了解很少,缺乏沟通的技巧和信心,不容易借助外界的帮助化解不良情绪。
长期的消极情绪转化为厌学情绪。在多重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心理尚不够成熟的中学生不可能都把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更不可能把学习过程中的必然挫折进行理性分析、正确归因。相反,一次考试失利、老师的批评、家长一句责备都可能诱发厌学心理。
充分了解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厌学情绪的产生、发展,结合高中化学的学科特征,才能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消极情绪,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不仅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更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1.加强化学史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习热情
在推动化学发展的道路上,有很多著名的化学家,他们或者为人类的进步耗尽了毕生的精力;或者在某一领域坚持不懈,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或者呈现出来优异的科学品德,在人类的思想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侯德榜、维勒、李比希、中国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团队,在学习相关内容时,适时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感受科学家敬业、继承、创新的精神和不怕困难、不怕吃苦、坚持不懈的优良品质。给学生的学习树立榜样,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课堂教学设计凸显学科特征,增强化学学习的趣味性,培养积极情绪
与生活、科技、化工的密切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而学生最感兴趣的是身边处处可见到化学知识,这是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思维的最好契机。依托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课堂切入点、化学学习研究的归宿来培养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体会化学的实用性,是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的最佳途径。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特色,实验带给学生的是直观的视觉刺激、新奇的感官体验,在实验中观察、思考、假想、验证,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过程,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意识。因此,化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课本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还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增加一些探究实验和效果明显、可操作性强的演示实验,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在趣味学习的过程中渗透科学分析的方法指导,加强亲身体验的积极感受
3.注重学法指导,创设积极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大多数学生在化学学习上存在消极情绪的同学认为,自己不知道该怎样学习化学,总觉得化学知识琐碎、繁杂,学不好、记不牢,越学越吃力。因此,学法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而在高中化学内容上分类指导,更具有针对性。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的使用范围,变式训练中归纳总结;实验教学中注重方法选择的原理、依据及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联系;化学方程式学习中按照反应类型归类指导,联系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常见物质及基本条件,氧化还原反应的常见情况等。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适时引领学生总结、感悟、反思,由学生感受不同知识的灵活学法,定会激发他们的勇气和信心,强化积极的心态。
另外,在课堂上注重分层教学,注意问题设计的梯度性,让全体同学都积极参与、学有所得,课堂不是少数优等生的课堂,而是全体同学发挥的舞台;作业分类布置,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提高的成就感。积极的学习体验、一次次的正强化会逐渐转化为乐观、自信的品质,内化为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4.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社会群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否重视激发,培养和发挥其成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学习上所产生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只有使那些厌学的学生充满了自尊心和自信心,才能使其严于律己、勤奋学习,推动其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师生情感的融洽,不仅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诚地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充分挖掘其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表扬,不仅能使同学们专心致志地听课,更能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加倍的努力对待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性循环。
尤其在高一阶段的学生刚刚开始对化学学科的学习,还没有失去信心和新鲜感,教师一定要把握好高一时机,及时消除化学学习的厌学情绪。通过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加强学法指导,形成良性循环,以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并且带动其它学科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