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富豪教子的“古怪招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富豪教子的“古怪招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富豪的硬伤和美女相类,都是时光。在时光的褶皱里,富豪们希望能把自己的“绝学”传给子女。于是,就有了这些在有限时光里将杀伤力拓展到最大的“怪招”。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么形容企业家与其儿女的关系固然有点偏激,但在公司会议上能把员工训得服帖的人,在家面对自己后代时却常失了底气。优越的生长环境,与生俱来的养尊处优,不能时时接受来自父母的正确教育……各种问题困扰着“富二代”、“富三代”,而与此同时困扰着他们父母的问题是:其实并不是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问题是繁忙的工作让他们没有精力去实施。

与普通的父母不同,企业家没有那么多时间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于是只能考虑一次性“风险投资”,设计出一些“特殊”且“异想天开”的“怪招”,一举拿下。“怪招”之所以怪,是因为普通的招数不足以让“见过世面”的富孩儿们引起重视,当然也无法平衡他们想当然地怪罪父母缺乏对其关心的心态。当第一轮“风投”结束之后,习惯了锦衣玉食的富孩儿们仿佛才能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在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想当然”的心灵中,画下颠簸的一瞬。

反差教育:老子富翁儿乞丐

前不久,拂晓前的青岛机场,一群破衣烂衫的小乞丐拉着队往市区进发。每个乞丐手里拿着长短不一的打狗棒,拖着个烂瓷碗,看到路边有废弃的矿泉水瓶子,小丐们便忙不迭地冲上去,抢着将瓶子拾起来,装在随身背的褡裢里――他们要用这些瓶子和其他可回收的垃圾,换取早饭钱和饮用水。这些小丐们表现的很专业,边走边行乞,还要忍受路人或鄙夷或厌恶或犹疑或同情的目光。

一路快走5个多小时,小丐们来到市中心的香格里拉大饭店。如果换做其他职业乞丐,估计是要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冲破保安的防守,进去行乞的。但这群小丐却显得无比悠闲,因为在这里等待他们的,是鲜花、掌声、轰鸣的礼炮、豪华型轿车还有翘首以待的父母亲人的喝彩与祝福。

这是青岛一家教育咨询机构推出的一项名为从“乞丐到王子”的体验活动。主办方的谭先生认为:“身体的记忆是一种本能的记忆。”他们进行这次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对孩子们加大反差教育,让孩子们更加珍惜生活,端正学习态度。

这次活动引起了国内许多富豪的关注,除青岛本地的富商,上海、云南的许多富豪都让自己的孩子参与了进来。何光是云南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董事长,有一个14岁的儿子,目前上初二,光一个月的零花钱就两三万元,这次听说要搞这个活动,他立刻报了名,要让儿子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浪费行为。

“怪招”点评:和吃饱了撑的的俄罗斯富豪去欧洲体验乞丐生活不同,这些富人是真的想让他们的孩子尝尝贫穷的滋味。

“老子英雄儿好汉”是有所家长们的期待。然而,人生犹如种子,唯有低头,才能出头。从乞丐做起,可以算是一种姿态。青岛这家教育机构的这种设计是否属哗众取宠,我们暂且不去理会。但让习惯了啥啥不缺的孩子尝尝窘迫、饥饿和拾人牙惠的滋味,也不失是一种不错的教法。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把这个活动的期限延长,别走过一条街就完,孩子们还没过新鲜劲儿,就立马又上了奔驰车――这样他们所得到的可怕结论将是:贫穷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吃苦教育:带着女儿去支教

晚上6点半,宁波史丹利(香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史丹带着女儿出去散步,4岁的女儿聪明伶俐,已经能辨别周边的许多事物,经常能问出一些让史丹张口结舌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出去要走路不开车?”在小宝贝眼里,似乎整个世界都顺理成章地应该属于她。为此,当史丹得知有活动要组织去山区支教一周,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一是觉得有意义,为山区的孩子做点实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他的宝贝女儿:“我希望孩子能幸福地生活,但并不希望她成为活在童话里的公主。”

史丹觉得,山区条件艰苦,他想把女儿一起带上去支教,让孩子懂得生活的不易,学会珍惜现在的生活,同时也希望能够锻炼孩子的承受能力。

类似史丹这样的父母还有很多,小知勉就是被父母“逼着”懂得金钱的意义的。

今年暑假,从7月1日开始,每天晚上7点,10岁的小知勉就被父母送到浙江义乌的宾王广场。一块粗布展开摊在地上,各式玉器和挂坠往上面一摆,自己拿出小板凳坐在边上,叫卖、报价、收钱、找钱,小知勉成了夜市里年龄最小的摊主。“原来赚钱这么不容易,以后一定会更用功读书。”摆了几天摊后,小知勉就懂事了不少。

知勉也算是个富家小公主,父母都是生意人,在义乌开办围巾厂和线带厂,拥有6间店铺,家里有两辆价值30万元以上的轿车。当女儿提出要去摆摊时,作为父母也有顾虑,怕孩子吃苦,但考虑到能给女儿一个锻炼的机会,夫妻俩也就大力支持。一个暑假下来,看到女儿这么独立能干又懂事,夫妇俩觉得很开心。

“怪招”点评:“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富豪之子,什么都不缺,就缺点“苦”。让他们晓得点社会底层人的生活状态,吃点苦,不是坏事。“富二代”中的代表人物汪小菲如今已经是俏江南集团的少帅,却时常回忆童年时与爷爷奶奶同住小平房的日子。他说那段日子很苦,却是一辈子的财富。

容易得到的东西,就不容易被珍惜。这个道理可用于情场,自然也可以用于生计。当然这并不是在鼓励每个富豪父母都让孩子去肯德基打工看人白眼,但无度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最后就只能像《查理的巧克力工厂》中的金发女孩,直接被顺到了垃圾处理厂。

父母能使出这一招,看出其心态的平稳与冷静,很多富豪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眼不见,能尽可能的忍住心疼。毕竟,孩子有一天是要长大的。

“哭穷”教育:三年攒出一架钢琴

富商之为富,在于其对财富的掌控和驾驭能力。所以,对他们来说,钱不是问题。然而,竟有富商为孩子的一架钢琴要攒上三年,着实有些不可思议。

潘佩聪是温州挺宇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为了让女儿对钱有一个正确的看法,他可谓用心良苦。

三年前的一天,女儿看到同伴的小朋友家里有架钢琴,喜欢得不得了,回家后围着父母吵着也要买。在中国,漫说是大富之家,普通家庭的孩子也是在家中呼风唤雨,孩子的要求父母都是挖空心思地满足。潘佩聪的做法却有些另类:她告诉女儿,“钢琴很贵,要花好多好多钱,妈妈要工作一年才能攒够钱”,就这样,她婉拒了女儿的请求。一年后,孩子对钢琴的热情不减,仍然吵着要,潘佩聪又“为难”地说:“钢琴实在太贵,妈妈一年攒的钱还不够,还要再辛苦一年。”

第三年,潘佩聪见女儿还是渴望有一架钢琴,于是从银行取了10元面值的人民币一共3万块。回到家,她指着这一堆钱告诉女儿:“妈妈终于可以买钢琴了,但这些钱赚得很辛苦,所以一定要好好练习。”看着女儿认真答应,潘佩聪开心地笑了。“在我们这样的家庭,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很难却很重要,只有这样做,才会让她懂得珍惜。”

“怪招”点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尝尝开玩笑,说不知道那些凡事都由保姆和司机打理的富豪子女们到底有没有见过钱?这说法当然是有点夸张,但那张可以无限量取现和消费的信用卡是不能让他们明白钱的用处的。钱对他们来说,只是一堆数字,和商场里可以随意取用的新鲜物品。

一架钢琴要攒三年,潘佩聪吊足了女儿的胃口,10元10元的纸币则更是震撼。也正是这种“真刀真枪”式的教育,才使女儿能够知道这个世界上任何东西的得来都不容易,尤其钱。

犹太式教育:做有钱人的母亲

Leon是一个犹太裔华,带着她的三个孩子从中国去以色列讨生活。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Leon习惯于将孩子们护佑在自己的翼下,然而犹太人的生活观念却使她和孩子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在以色列,Leon靠卖春卷供三个孩子上学,每天孩子们放学后都去母亲的小摊前吃馄饨。一天,当三个孩子围坐在小炉子旁边等她做饭的时候,邻居过来训斥老大:“你已经是大孩子了,你应该学会去帮助你的母亲,而不是在这里看着你母亲忙碌,自己就像废物一样。”然后,邻居转过头训斥Leon:“不要把那种落后的中国式教育带到以色列来,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

从此以后,Leon和孩子们的观念和习惯在渐渐发生变化,越来越接近一个标准的犹太商人:犹太人从来不觉得赚钱是需要到达一定年龄才能开展的活动,与中国的“教育从娃娃抓起”一样,他们始终觉得“赚钱从娃娃抓起”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在犹太家庭里,孩子们没有免费的食物和照顾,任何东西都是有价格的,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会赚钱,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一切。

Leon确立了有偿生活机制,家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再无偿使用,包括作为母亲提供的餐食和服务。在家吃一顿饭,孩子需要支付给她100雅戈洛的成本费用,洗一次衣服需要支付50雅戈洛……在收取费用的同时,母亲也给予孩子们赚钱的机会,她以每个春卷30雅戈洛的价钱批发给孩子们,他们带到学校后,可以自行加价出售,利润部分可自由支配。

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孩子们懂得了节流,更懂得了开源,孩子们也懂得了什么是自己需要的知识。回国后,大儿子考上了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立志成为专业的旅游人才,然后去以色列开办自己的旅游公司,垄断经营中国游;老二考入上海外国语学院,他的理想是当一个作家,在不需任何投资和奉献的前提下赚取利润;三女儿在学中国厨艺,要当一个顶级的糕点师,然后去开办全以色列最好的糕点店……

“怪招”点评:犹太人用敲击金币的声音迎接孩子出世,赚钱是他们人生的终极目标;而中国的父母,哪怕心中憧憬无比,但却从来不肯挑明这个话题。这句话很难说吗?其实只是简单的一句:“孩子,我想当一个富豪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