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秋日传奇》:美国白人文化与印第安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秋日传奇》:美国白人文化与印第安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美国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素来就有民族“大熔炉”的别称。在近代的美国,其主流文化是以盎格鲁―撒克逊传统文化为核心,加上清教精神因子的资产阶级白人文化。然而,印第安民族,这个创造了美洲最早文化的土著民族,在白人文化的强权下逐渐边缘化,失去了其应有的地位,北美印第安人创造的文化环境从此中断,但文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已经深深地渗透于美洲大地的肌理与脉络,印第安久远的历史和文化对美国这个移民国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没有印第安文化,美国文化就缺少了厚重感。

当代美国文化的主流电影《秋日传奇》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鲁上校(父亲)由于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政府解决印第安人问题所实行的灭绝政策的不满,带着三个儿子来到西部荒原偏僻的山区安居。在这片山野里,父子四人在一个纯男性的世界里过着淡泊、平静的生活。三个儿子在与巨熊搏击、与烈马同奔的岁月中逐渐成长起来。直到山莫(小弟)从哈佛大学毕业后把未婚妻苏珊娜带回了家中,平静的生活就像在无波的河水中投进了一颗石子,从此被打破。艾尔福德(老大)暗恋上了苏珊娜,而苏珊娜又被崔斯汀(老二)狂野的个性所打动,一部荡气回肠的战争与和平、爱情与亲情、原始与文明、悲情与激情交融的传奇故事在美国西部的群山平原上演。影片通过一位印第安老人,向人们讲述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笔者试图通过对《秋日传奇》的研究,窥探出在美国文化发展的过程中,白人文化与印第安文化冲突融合

美国白人与土著印第安文化交往关系

印第安人问题,是美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问题。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政策、对印第安人的历史命运和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183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印第安人迁移方案”,建立了100多个部落“保留地”,让其居住,使其与白人社会隔离开来。1851年上任的印第安事务署主任卢克・李极力反对向西部印第安部落大规模迁徙,主张缩小印第安人部落的范围;要求新划定的保留地必须交出大片土地才能得到政府财政上的支持。1853年开始全面实施“卢克・李提案”。到1880年全国共建141个保留地。保留地制的形成标志着印第安人和白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印第安人彻底丧失了独立、自由和。

1880年~1940年,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实行同化或“美国化”政策。实行文化同化,主要是通过教育进行的。政府首先采取消灭印第安语言的措施,要求印第安人学英语,其子女必须到城市寄宿学校上学,其目的是让印第安年青一代摆脱部落传统文化的影响。美国政府还试图改造和同化印第安人的信仰和风俗习惯,不准印第安人穿戴传统服饰,不准他们举行传统仪式,甚至不准他们使用原来的名字,以此达到消除印第安部落文化一切特征的目的。

然而,实践证明,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传统观念并没有得到彻底的同化,印第安部落文化仍然保留着浓厚的印第安传统。美国白人社会主流文化在不断渗透和扩张过程中,吸收了土著印第安人的传统文化。可以说,美国的“大熔炉”文化是在美国白人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不断冲突和融合中形成的。

影片中白人文化与印第安文化的冲突

文明与野蛮的冲突。美国印第安文化的主导价值取向是天地一体、天人合一。亲近自然、敬畏动物的印第安文化精神体现在对人与动物神圣关系的深切领悟。印第安人认为万物有灵。在原始生产力条件下,印第安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天然的休戚与共、相互平等的关系。而西方白人的自然观主要体现为利用自然,从自然中索取和远离“蒙昧”。这与印第安人的自然观有着天壤之别。

在影片中体现了这两种文化的冲突。鲁上校的妻子伊莎贝尔由于无法忍受山上冬天的寒冷,并且害怕熊,离开了山野,回到了城里。习惯了所谓“文明”的她,无法忍受与自然合二为一的生活。在她走后,艾尔福德经常给她写信,并最终选择到大城市生活。可以说,他们是受了西方文明思想教化的典型代表。而崔斯汀一生都与马、熊打交道,也曾被熊抓伤,电影中表现出他富有熊一般的野性,几乎与自然合二为一。这是典型的印第安文化的特征。在一家人中,出现了代表着两种文化背景的典型人物,充分体现出两种文化的冲突。

歧视与平等的冲突。影片《秋日传奇》中,酒店老板拒绝给印第安酋长“一刀”提供啤酒,尽管崔斯汀父亲一再解释这位印第安朋友很文明很懂礼貌,但店家仍不改初衷,这段情节反映了美国人对印第安人的极端偏见与歧视。在政府的禁酒令下,一些政府官员可以违法卖酒,而崔斯汀为生活所迫贩酒时却遭到了威胁、恐吓甚至妻子被杀害,这是政府的不平等行为。政府甚至对印第安人实行了种族灭绝政策,上校在痛斥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所作所为时说:“我亦曾替政府做事,孩子们给子弹射杀是极其丑恶的事,整个村子的人在熟睡时都给杀光了,政府用这种方法去解决问题,我看不出使我信服政府的地方,我无法从中得到智慧、常识和人性。”

出世与入世的冲突。印第安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过着自给自足的简朴生活,虽不富足但很幸福,他们是遵从原始生态和服从内心感召的典范,是维持自然状态的捍卫者,是与自然同生同息的实践者,体现的是一种出世的文化。而白人文化是移民文化,主要体现为美国梦,即只要经过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强调物质财富在衡量成功中扮演的角色,是一种入世的文化。

影片中,也集中体现了这两种文化的差异和冲突。鲁上校就是厌倦了战争,才带着家人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过着与草地溪水为伴,以经营牧场为生,与当地印第安人和睦相处,远离尘世烦扰的平静生活。这是印第安文化出世思想的体现。鲁上校的小儿子山莫是完美的理想主义者, 由于接受了完整的大学教育,对书本上所说的一切都充满着向往,希望自己能够有一番作为。鲁上校的大儿子艾尔福德是在战后从乡下来到大城市的,他追求自己的奋斗目标,向往大城市的繁华生活,他愿意为政府效力,最后竞选国会议员成功,他追求政治上飞黄腾达和生活上富足美满。这是白人文化中入世思想的体现。父亲与山莫和艾尔福德的价值观的冲突体现了印第安人出世文化与白人的入世文化之间的冲突。

影片中白人文化与印第安文化的融合

崔斯汀是两种文化的融合体。西方三大宗教分别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基督教《圣经》中认为人有两种罪,即原罪(original sin)和本罪(actual sin)。“原罪”一词来自基督教的传说,它是指人类生而俱来的罪行,是指人的天性,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此外还有违背上帝意志而犯的本罪,“罪恶文化”对欧美人的心理及其价值观念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印第安人的土著宗教文化体现在对原始神灵的崇拜,在他们的观念中,自然万物都具有神性,对太阳、大地等神灵的崇拜,构成了印第安土著宗教文化的核心。

影片中崔斯汀这个在军人父亲教育下和印第安酋长影响下长大的孩子,身上兼有基督教文化和土著宗教文化的特征。基督教文化体现在:他把山莫死于战场看成是自己的罪过,因无法原谅自己而第一次出走。由于对自己和苏珊娜的结合怀有深深的负罪感,在睡梦中惊醒,险些将匕首刺向苏珊娜,此后第二次离家出走。崔斯汀的两次出走都是为了赎罪,为了自我拯救。这是基督教文化色彩在他身上的具体体现。崔斯汀的印第安土著文化印记主要是通过狩猎、祭祀符号体现出来的。

兄弟重归于好的结局也暗含文化融合。在印第安文化中,人类来自自然,因此时刻听从自然本能的呼唤。《秋日传奇》里印第安老人有这样一句话:“有些人能清楚地听到来自心灵的声音,他们依着那声音作息。”崔斯汀便是一个能听到“内心声音”的人,他是自然之子,他有天然的气息和狂放不羁的性格,他小时只身跑到森林里与熊比身手,当酒店拒绝卖给印第安人酒时,他勇敢地将对方制伏,当妻子被杀时,他用自己的方法惩治了凶手。崔斯汀拥有狂野的个性和熊一般的力量,具有印第安人的秉性和气质。

艾尔福德处处循规蹈矩,圆滑世故,在弟弟崔斯汀的妻子死于乱枪之后,他明明知道弟弟遭遇不公却让他承认有罪,服刑三十天。他努力和最有影响力的人交朋友,希望出人头地。他在获得一定的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后,显得盛气凌人,不可一世。在他身上反映了典型的白人文化中的自我实现和美国梦。

但是,在影片接近尾声的时候,艾尔福德内心的善良和人性被唤醒。在共同对抗敌人的过程中,为了救父亲,艾尔福德向敌人开了枪,再一次体会到了那份坚不可摧、血浓于水的亲情。父子三人终于冰释前嫌,和好如初。艾尔福德的重大转变足以体现白人文化在与印第安文化的冲击中,最终也接受了代表着真本自然的印第安文化。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外语系)

编校: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