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促进学生体验生成的有效途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促进学生体验生成的有效途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散文优美的语言、诗般的意境、蕴藉的情感、精美的结构,能够启迪学生的思想、开阔学生的视野、撞击学生的心扉。然而,散文阅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认识和方法上的误区,其教学状况并不乐观。学生在进行文本阅读时,不能沉浸文本,把握文章脉络,体味文章情与美,只是浮于文字表面,听老师讲解分析,被动阅读,学生的独特体验无法生成,个性阅读得不到彰显。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促进学生从“无我”到“有我”体验生成的几点有效途径,以提高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

一.展开联想,发挥想象

联想和想象是人类思维飞翔的一对翅膀。优秀的散文,作者在创作时就融入了大胆的联想和想象,因此阅读散文时读者必然要跟随作者的思路,顺着联想和想象的轨迹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如茅盾《白杨礼赞》中由白杨树想到北方的农民;朱自清《绿》中由梅雨潭的绿想到“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西湖和秦淮河的波”;老舍《济南的冬天》中由阳光朗照下的济南城好像被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想到“济南冬天的人们面上是含笑的”。

没有联想想象,就没有创造和再生。即使有人没去过桂林,但读完杨朔《画山绣水》这篇课文后,脑海里也会出现一幅幅桂林山水的图画:漓江的水是那样的静,那样的清,那样的绿;桂林的山是那样的奇,那样的秀,那样的险,仿佛身临其境。如果没有联想和想象,范仲淹就不能依《洞庭晚秋图》挥洒出名篇《岳阳楼记》,李白就不能表达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美,就不能抒发出“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豪情,郭沫若就不能描绘出“天上的街市”的美好。散文中的境外之境、意外之意,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发挥想象方能领悟其妙处。

如贾平凹的《月迹》写得虚虚实实,掩掩映映,娇美灵动,神奇美妙。镜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给人以空灵之感。阅读品味中学生要能调动自己的联想,将视觉形象通过嗅觉、触觉等多感官地加入变成可闻可触可感的现实存在,这样才能达到月我同一、文我一体、境我融合的忘我境界。再如屠格涅夫的《蔚蓝的王国》描绘了一个梦想中的“蓝色的、光明的、充满着青春与幸福”的理想王国,在这个王国里,“仙岛隆起的岸上飘来醉人的芳香;一些岛上像下雨似的朝我们身上飘洒白玫瑰花和铃兰花;另一些岛上忽然飞起一群五彩缤纷的长翼的鸟儿。”这个理想中美丽的王国似梦似幻,文字所描绘的景和境,犹如“世外桃源”般虚无缥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梦境”想的越美就越能体会作者向往美好生活的强烈情感。散文的文字或许是直白的、写景也是直观的,但文字背后的鸟语花香却需要师生共同在沉浸的氛围中进行联想和想象才能进入佳境。

二.创设情境,营造意境

散文是审美的艺术,要让学生领略散文的美,就必须创设审美的情境,营造审美的意境,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阅读。创设阅读情境可以从精心地设计导入情境和问题情境入手,吸引学生快速沉入文本。夸美纽斯说过:“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有了注意,学习的人才能保持他的心理不跑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课堂教学一开始,教师就要创设导入情境,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一位老师在教授《紫藤萝瀑布》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今天在这个微冷的天气里我走过来,一路上还是看到有花,我就在想,其实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里都有花。花就是一种陪伴,一种熏陶,一种装点,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看花。这样的设计极好地创设了一个美的课堂情境,从“花语”导入拉近了与90后学生喜欢追求新鲜时尚的距离,极大地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为语文的情境教学提供了技术保障。传统的语文教学,单靠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张嘴,课文里的诗情画意很难表达出来,学生听起来乏味,学起来枯燥。在语文课堂中将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融为一体,学生能看到栩栩如生的画面,听到声情并茂的录音,欣赏品味优美的词句,视听感官要求得到极大满足,情绪受到感染,求知欲得到彻底激发,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诱发了他们的情感体验。

三.与作者共情,发内心共鸣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上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上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散文教学更是主情的艺术,要想在教学中达到与作者共情的佳境,激发学生内心的共鸣,教师就得做个有“情”人。

朱永新《新教育之梦》中说到:“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对一个成长中的教师来说,平静的思考是需要的,但更要富有激情。”要使教材中美的形象深入学生的灵魂,激感的共振,关键在于语文教师要以强烈的激情再现丰满的艺术形象,激发学生的情感。如果缺乏激情,语文课堂将会变得苍白无力:学《岳阳楼记》,学生领会不了那震撼人心的豁达情怀;学《背影》,学生体味不出那催人泪下的父子深情;学《藤野先生》,学生感受不到那感人肺腑的师生情谊、爱国热忱。“以生气唤醒生气,以激情感动激情”,语文课堂需要教师激情燃烧。

情感是富于感染性的,而学生的情感是很易被感染的。赞许的目光会给学生以鼓励;慈祥的目光会给学生以温暖;热烈的目光会给学生以信心……师情木木,则学生昏昏欲睡;师情昂扬,则学生群情激昂。因此,教师注重对自身情感的调整和开拓,通过自己的神态、语言、动作等表达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带领学生去品味散文的意境情韵,达到驭情无痕的境地。

教师还应在精彩处善于煽情,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的情感一旦被点燃,便如火山欲发,江河欲下。当与欧阳修“山肴野蔌、觥筹交错”同乐时,欢乐得眉开眼笑;当看到口技表演者“一桌、一椅、一抚尺而已”时,惊疑得瞠目结舌;当得知“蒋氏大戚”,不愿恢复缴税时,困惑得目光迷离;当随着谢大光“深夜听泉,流过心田”时,入神得目不转睛……散文阅读的课堂要想唤起学生的共情,达到内心共鸣的效果,教师就必须心中先有“情”,学生才能在“情”的感化下被文字感动。

散文是流淌着的文字,散文教学是蕴含生命活力的,这样的活力不能被教师的“灌输”所淹没,要让学生从“无我”的阅读状态进入“有我”的阅读佳境,联想想象、情境意境、共情共鸣是课堂教学中可尝试的有效途径。这样的散文教学,可激活散文中每一个充满活力的细胞,学生可尽情去点击自己的那份独特感受,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呼吸的是自由清新的空气,语文课堂也将会更有活力。

参考文献:

1.胡道明.滴水瓣花总关情——谈初中散文教学[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5年第9期

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冯美红,教师,现居江苏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