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用数学课堂的生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态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用数学课堂的生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态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学学科的本质,就是教给学生解决生活实际中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建立严谨的逻辑思维习惯、科学态度。然而,小学数学知识大部分只强调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方面则相对较匮乏。还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以题海战术为手段,最终为了迎合考试,而让数学课堂变得枯燥乏味,甚至偏离了数学课堂的本质。作为培养下一代社会全面的建设人才来讲,我想失去了思维能力和创新研究的人才,一定只是些机械的“蠢材”吧!为此,强烈建议教师,不要在数学课堂中把孩子们变成“计算器”“打字机”“搬运工”……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内容,让孩子们形成良好地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总结一套高效的学习方法,更要让孩子们对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科学研究态度。下面我将个人在工作中的几个案例展示给大家,共同探讨:

案例一: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教材中强调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很多教师在这里都是采取让学生死记硬背的办法,并在随后的练习巩固中进一步强化。我讲到这里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呢?请大家独立思考后在将自己的意见和同桌交流。”很多学生冥思苦想,一筹莫展。几分钟过去了情况依旧,我知道他们是没办法独立完成了,于是便叫停了,让他们反过来这样想:“如果余数可以比除数大或可以和除数相等,那么81÷2可以怎么算?大家拿出作业本自己试着找答案,看谁找的答案多。”只见学生争先恐后地找着答案,有的学生已经开始小声讨论了。忽然有个学生举手,我试着让他回答。他说:“老师,我知道为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了,因为如果余数可以比除数大或相等的话,那么就有很多个答案,这个算式的答案就不确定了,这样就无法进行准确的机算了。”同学们深有同感,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

案例二:在教学除法算式中,除数不能为“0”时,我也没有让学生简单的死记硬背,而是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想一想除数为什么不能为0?”教室里学生依旧苦着脸,有的紧锁眉头,有的抓耳挠腮,不知从何入手。紧接着我提出了下一个问题:“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两个算式‘0÷0=’和‘108÷0’学生们拿起笔开始计算了。不一会儿学生们开始讨论了,“我的第二个算式怎么找不到答案”“我写了好多答案验算都不对”……我知道学们已经可以确定原因了。于是我顺势作了总结:如果除数是“0”,当被除数是“0”时,大家的答案是多少都对,因为验算都是正确的,但这个无限答案的算式显然就失去了意义;当被除数不是“0”而是其他数时,你们能找到答案吗?验算一下对吗?对!无法找到正确答案,这个算式也失去了意义,所以“0”不能作为除数。其实从除法的意义上讲,如果除数是“0”,就表示把单位整体分成“0”份,“0”份即一份也没有,分都没分怎么知道是多少?

案例三: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给学生们布置了这样的家庭作业:“地球赤道的半径a是6378.14公里,如果我们在离地球一米的地方画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比地球赤道的周长多多少米”?请同学们回家计算,明天来和大家交流。当时,我听到不少学生在议论:“哇,不晓得有好多米了?”第二天,早早地就有学生到办公室找我,“老师你昨天给我们布置的家庭作业数字太大了,我无法计算,干脆把答案告诉我吧!”我故意卖了个关子,自己找答案吧!只见孩子们个个遗憾地走出了办公室,在教室里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上课了,学生迫不及待地请我给大家讲解昨天的家庭作业。我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出“6.28米”。孩子们个个瞪大了眼睛说:“老师不对吧,这么大个圆就只多出6.28米,怎么可能呢?”这时有个同学说,我用计算器算了是6.28米,但我不敢讲,觉得太不可思议了。我说:“看来有些同学还是没有动脑筋啊!听我来讲解吧!”圆的周长公式是:C=2πr,那么地球赤道的周长是:C=2πa,而地球赤道外一米的周长是:C=2π(a+1),可分解为C=2πa+2π,大家比较一下是不是只是多了2π,即6.28米。孩子们立即恍然大悟。我又补充道其实任何圆的半径增加1米,周长都增加6.28米。在日常生活中小圆的半径增加1米,我们可以看见明显的变化,可是地球赤道的半径增加1米,在宇宙中观察就犹如沧海一粟,看不出变化,这也是学生以后要学习的相对论。

(作者单位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县大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