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话说“特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话说“特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我还在写着小说、没有正式琢磨书画之道时,长沙有一个自己不写不画却善鉴赏字画且收藏颇丰的民间高士,让我也给他写一帧。后来悬挂在一个公共场所,还给了并不小气的润格。当时我觉得他花这个钱有点莽撞。他说:你有特点。他是花钱买特点。后来与他熟了,他说建议你看看刘小平的东西。此公口风紧,谈论本土书画创作时,他不说谁的好,也不说谁的不好。他推荐我看某个人的东西,一定是肯定这个人的东西的。

我就找来刘小平的作品看。读后我给出的评价是:有特点!这也是那位高士推荐他的理由。

如果要在理论上讲透“特点”二字,要花不少工夫和篇幅,而且还可能讲不清。因为艺术评价是没有统一标准的,天下绝大部分叫做产品的东西都可以制定标准,惟艺术不能。萝卜白菜,各人喜爱,喜爱就成了艺术的标准。在我们的阅读经验中,若是要褒扬一个艺术家,不会只是使用“特点”二字,如果止于“特点”的层面,就显得很吝啬了,甚至带有轻视的成分。要是请个大师来评点某人的作品,大师只是说了个有特点。作者和旁观者的理解,就是水平一般般的意思了,或者,是一句照顾情绪的言不由衷的话。中国文字中的溢美之词难计其数,灿烂华美,让人听着高兴的话多的是,慷慨地给几个箩筐又何妨?“特点”二字,骤看上去,何其平淡,何其简陋。

而在我看来,艺术评价如果要讲真话、讲实在话、讲简明而概括的话、讲落了地的话,“特点”二字,是很高级别的境界,既是高山,又是平地。

先说“平地”。

我初读刘小平的书法篆刻作品,其独特味道,很快就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印象,一下就让我记住了湖南书画界有一个叫做刘小平的人、一个脸上长着一颗醒目的美人痣的刘小平就是治这种印、写这种字的人。以后无论在哪里见到这种搞法,不必看作者的名字就知道是谁干的好事。我想,若是将他的作品放到偌大一个书画作品展厅里展出,也应是抢眼的。看展览的行家和爱好者,必会在此多驻足一刻,会留下如我一样的印象。尽管这种感觉很可能过于粗放过于感性,还来不及讲出值得赞赏的道理来,但这可是至关要紧的第一印象。在这个信息爆炸、人们的记忆仓库普遍不够用的时代,能让刘小平占据一个角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够使人眼睛一亮的作品,就如一颗种子植到了泥巴里,叫做落了地。其实在这个一按鼠标就可以读到世界级大师作品、人人有机会消费艺术的时代,再去高谈“曲高和寡”,已是苍白的自恋了。艺术首先要解决能够落地的问题,作品一旦能让普通人也记住,就是在平地上站起来了,就是给观赏者奉献了愉悦和美好。怕就怕谈到某某人很有名,而人们却很难在记忆库里搜出与他的脸谱挂上钩的图式。这样的“家”,其实还浮在空中没有落地。

关于“高山”。

特点,不外乎两个层面的理解:一是具有创新面孔的正道。二是画人难成便画鬼的怪异之举。刘小平的艺术特点,不是哗众取宠,不是怪诞离奇,不是脱离泥土的苗,不是没有源头的水。他治印,看似挥刀乱劈,肆无忌惮,各体字甚至简化字都往内面塞,已是无疆无界。但有一点是清晰的,我们分明可以看到他身后站立着秦汉古印高大伟岸的身影。这个历经几千年文化洗涤大浪淘沙不但不倒而且越来越坚挺的影子,足以鼓舞他意马奔腾。小平写字,也可见饱汲了古篆、碑、隶的神韵,走笔造线已无花哨卖巧,做的是大简大拙的文章。书法教材中的若干指标,在他这里已难寻觅。谋篇布局已不再是常见的套路,或浓或淡、或大或小、像一群蚂蚁密密麻麻地爬行而来,这种做法是要冒很大的风险的,要么是挤成一团,密不透风,让观者喘不出气来。弄好了,有如布的奇阵,玄机四伏,气象万千。小平取的险径,走成了坦途……这是刘小平给予观者直接而鲜明的特点之一。在这个书画界克隆、模仿、抄袭、山寨、同质化蔚然成风的时代,刘小平这一份有别于铺天盖地的“大路货”的特点,只有那些在这个行当中摸爬滚打了很久的内行,才知道其探索是何其的艰难。通过艰难的跋涉而出人头地了,便是高度,是不得不让人仰视的高山。

我零零散散读过刘小平一些文字,有几个字我记住了,也可以说这几个字足以代表他的艺术理想和未来走向。他说:惟恐雷同。

惟恐雷同,是觉悟之词、警醒之词、明智之词、光明之词。小平能悟到“惟恐”,不易。真正的艺术创作过程,就是一个漫长的惶恐的过程。这种惶恐,会伴随一个艺术家一生。因为艺无定论,艺无定法,对于艺术家来说,每一天、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个新的挑战。我常见有老师指点弟子,说临遍大师帖法,即可成器。很多书画家的公开个人介绍中,无不津津乐道地表述自己临过多少大师碑帖,以此为资本和成就。我看凡有惶恐心、真要做艺术的,必在心里发笑。丢下更重要的不说,只说这个,是唆使人雷同,不异于误人。

刘小平的惶恐心、惟恐观,着实可取。他时下已具个人特点,已经引人关注,除了个人秉赋和勤勉,首先应记功于他的“惟恐雷同”的警觉和立场。天生我材必有用,学习名家大师,饱读天下大书,最终的落脚处是要成全自我,惟一的检验标准是不是成全了自我。而天下每一个“我”都将是不同的,就是一对双胞胎亦无例外,没有独特的个人面孔的艺术不叫做艺术,顶多叫做手艺。

愿“惟恐雷同”的警句常立刘小平的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