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情意绵绵”古诗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情意绵绵”古诗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如何让我们的学生走近古诗词,爱好古诗词,关键是要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情感。那么如何感悟诗词中的情感呢?本文对此从诵读、情景关系、典故、背景四个方面作了解读。

【关键词】诵读 想象 典故 背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27-01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那么如何让学生能真正走近古诗词呢?

一、诵读玩味、体悟情感

王国维说:“遂觉诗人之言,字字为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能所自言。此大诗人之所秘妙也。”古诗词不仅能够以情动人而且常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激起情感的波涛。可见情感是诗词的灵魂,那么把握古诗词的情感也是我们学习古诗的出发点和重点。

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了多读的重要作用。学生走近古诗词,把握诗人或词人的情感就当从诵读开始。

1.整体诵读,体味涵咏

“任何一首古诗词都有整体的大意。除非我们一次读完,否则无法理解大意是什么,也很难发现诗词中隐藏的基本感觉与经验是什么。”并且有的时候古诗词包含的情感又是复杂的。例如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首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之中就包含了诗人心中长期沉积郁结的各种悲感,有时间流逝之悲、漂泊离别之悲,人生无奈之悲。又以谢朓自拟,放眼文坛,自己的才华毫无逊色,表现了诗人强烈的自信和自我张扬的人格气质,醉后梦醒,诗人不禁发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喟叹,最后诗人清醒而无奈地面对现实,得出“人生在世不称意”的结论,显示着诗人的情感发生了由豪情而至逸兴的转变。整首诗思想情感呈现得很极端:大悲、大豪、大逸, 仔细品读,诗人的情感喷涌而致,你不一气呵成读完,又怎能体会的到诗人如此复杂起伏似波澜的情感。

2.反复诵读,了然于胸

刚接触到一首古诗词时,可能发现我们没有读懂,那么请你再读一遍,千万不要觉得词句难以理解,急于要求老师通篇翻译解释。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细想一下这“闹”字妙在何处?既逼真地刻画出红杏怒放的蓬勃生机,又可以想象出蜂围蝶阵的春意盎然,还满含了诗人喜迎春色的欢愉心情。这种美妙的境界需要我们学生的想象、品味和感悟。

3.多样诵读,声情并茂

此外读诗词,希望学生能有声诵读。“当你大声朗读诗歌时,会发现似乎说出来的字句可以帮助你更了解这首诗,如果你朗诵出来,比较不容易略过那些不了解的字句,你的耳朵会抗议你眼睛忽略的地方。诗词中的节奏或押韵的地方,能够帮助你把该强调的地方突显出来,增加你对这首诗的了解。最后,你会对这首诗打开心灵,让它对你的心灵发生作用——一如它应有的作用。”有声诵读带给你的收获比你想象得要多。

二、把握文本,发挥想象

古诗词中虽不乏直抒胸臆之作,但古人抒情大多含蓄,常常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学生可以通过古诗词中咏物之意象和写景之境界来感悟诗人的情感。

1.探物中之胸怀

所谓咏物抒怀是指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来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把客观的“物”为描写对象,借以抒怀兴感,正所谓“花鸟虫草皆有品” ,“一花一木总关情”。

例如杜甫的《孤雁》,此诗开篇即唤出“孤雁”,说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地飞着、叫着,思念着、追赶着它的同伴,我们可以感受到孤雁是多么的执着!次联又以“谁怜”二字设问:昔日的同伴都在云端里飞得很远了,与它们相隔迢迢,此时的心情该是多么的惶急、焦虑和迷茫,三联紧承上联,写孤雁边追边望,望尽天际,似乎又望见了同伴的身影,好像又听到了同伴的呼叫声,写出了对同伴的无限思慕却又追飞不及,深切地写出了失群者的痛苦心情。尾联以野鸦反衬孤雁,表达了诗人的爱憎之情。

2.悟景中之情义

所谓写景寓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寄寓、烘托着人物的抱负或情感。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就是说,诗人是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并把这种感情外射到外物上去的, 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例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人清晨登山,入古寺,旭日初升,普照山林,水汽蒸腾,山色空蒙,诗人沿着竹林小径蜿蜒前行,只见浓荫蔽日,苍苔满地,于曲折幽深疑无路处,忽见小径的幽深曲折和花木的扶疏,禅房深隐在花木丛中,写出了一片富有色彩而有趣的世界。就这一诗意,进一步写出了这万象纷呈中静的世界:自由飞翔的鸟儿在晨曦的映照下在山上娱乐自得;名利场上的人,在澄澈的潭影的反照中万念俱消。在作者的动静结合写景中,使读者感受到诗人恬静、淡泊心境以及追求身心自由的心情。

三、熟知典故,探幽发微

古人做诗词常喜欢用典,古人用典是想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和情感。

例如杜牧《泊秦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中《花》是引用的一个典故,此曲为亡国之音。晚唐正值国运衰微之际,而这些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聚集于酒楼之中欣赏靡靡之音,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可能重演的隐忧?所以,诗人这里是借题发挥,表面上是讽刺歌女,实际上是把矛头指向高层。

典故包含的意义极为丰富,都蕴含着诸多的弦外之音,反复咀嚼,可得其中三味。

四、知人论世,个性解读

所谓“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发”,诗、词常常是作者的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了解了作者及其写作的时代背景,对理解作品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但我强调学生需经过思考再自己查找相关背景资料,自己筛选信息,教师需在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解读的基础上再加以指导。

我们的先辈给我们留下凝结他们才华、智慧、情感的古诗词,就让我们在一吐一纳、一吟一诵中去感悟古诗词中诗人们的“情意绵绵”。

参考文献:

[1]《人间词话新注》王国维 齐鲁书社 1994

[2]《唐诗三百首评注》王启新 毛治中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7

[3]《中国古代诗苑精品》徐培均 东方出版中心 1996

[4]《如何阅读一本书》莫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 范多伦 商务印书馆 2010

[5]《浩浩荡荡 从从容容——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情感内涵赏析》《古典文学知识》200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