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90年代 打开新的夏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90年代 打开新的夏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也许在专家学者眼中,上世纪90年代是一个并不稳定的,式的“暴走年代”。但对大多数老百姓而言,20世纪的最后十年,却是世纪末的一场盛大晚会——无数新生事物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应运而生,层出不穷的新奇玩意自国外漂洋过海而来,它们汇聚在这片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上演一幕幕新奇而华丽的剧目,让人目眩神迷。

挣脱束缚后的中国迎来一个崭新的世界,自70年代的贫瘠、80年代的阵痛之中脱身而出,面对扑面而来的新思潮新事物,人们眼中的未来就像重庆的夏天,激情火热,活力四射。于是在重庆90年代的每一个夏日里,我们总能找起几个风靡一时的新鲜名词。若干年后,它们在新世纪烈日骄阳的炙烤下蒸腾升华,成为那个时代最深刻的记忆。

漂流:勇敢者的游戏

对中国人来说,漂流这项二战之后发展起来的水上户外运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一个陌生的名词。直到1985年,一个叫尧茂书青年为了抢在美国人肯?沃伦之前完成长江首漂,在漂流时不幸遇难,这个新名词才随着这一路悲壮的行程深印在中国人的脑海。

“漂流长江的先锋应该是中国人!征服中国第一大河的第一人,应该是炎黄子孙!”长漂第一人尧茂书发出的豪言壮语,不但掀起了一股漂流长江的热潮,更让这项运动升温成关系到国家政治和民族尊严的“首漂权”之争,其后几年,无数青年前赴后涌投入“长漂”队伍。在那个改革开放的年代,当心灵解放的冲动恰好结合国家使命的时候,长漂就变成了最完美的人生价值。于是,漂流在当时的国人眼中与爱国、勇敢、激情、悲壮等词汇紧紧相连,承载着超出运动本身的民族情怀,成为上世纪末最鲜明的印记之一。

然而在热潮之后,这项极具魅力的探险运动却在中国整整沉寂了十多年。直到90年代后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回归自然、挑战自然成为现代人追求的时尚,这项运动才回归本意,在增加了更多休闲旅游与探险的成份之后,漂流逐渐成为90年代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中的一项黄金项目。

在自然资源丰富,江河水系发达的重庆,漂流注定成为夏日旅游的热点。1996年5月,武隆的芙蓉江成功举办了芙蓉江国际漂流节,自此,漂流以全新的面貌走进了重庆人的夏日生活。而在此后不久,万盛铜鼓滩、黑山谷,彭水阿依河,綦江东溪,巴南佛影峡……但凡有河流或峡谷的旅游景点,都纷纷打出漂流牌。时至今日,重庆周边可供漂流的景点已蔚为大观,而漂流也成为重庆人夏日避暑旅行中必不可少的项目。

回想当年,多少人顶着酷烈的日头,花上好几个小时的时间排队,只为了体验一次惊心动魄的漂流之旅。当肾上腺素在“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刺激中急速飙升,尖叫与涛声在峡谷中振荡回响,这一路劈波斩浪的旅程就成为每个“勇者”回程之后最为得意的谈资,同时也成为90年代夏日里最难以忘怀的的旅行记忆。

六神花露水:浪漫夏日的味道

回想起90年代的夏天,印象中必定有一支晶莹剔透的小绿瓶。在重庆炎热的酷暑,一缕清香为我们赶走蚊虫的滋扰,驱散皮肤的燥热——六神花露水,这是一个整个90年代都无法绕开的名字。

从1990年初次面世,六神花露水就注定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志之一。而在山城重庆这座全国著名的“火炉”里,以中药与酒精秘法调和的六神花露水更是家喻户晓。淡雅的香味、清凉的触感、立竿见影的驱蚊止痒功效,都是重庆人爱不释手的原因。毫不夸张的说,在重庆人心中,没有六神花露水的夏天是不完整的。

在很多90年后的记忆里,六神花露水熟悉的香味伴随着整个童年——当母亲温柔的双手将清凉馨香的液体轻轻抹上肌肤,六神这个名字就在记忆深处落地生根。但对一些70后和大部分80后来说,六神花露水甚至与青涩的初恋息息相关——许多年后,你也许会渐渐记不起“同桌的她”的模样,但绝不会忘记在那些荷尔蒙过剩的青春夏日里,从她身上飘散出来的淡淡芬芳,在你鼻尖心底萦绕不去缠绵至今。也许,可能,大概,估计……那就是六神花露水的味道。

请相信,在90年代的重庆,香水对大多数人来说不仅仅是奢侈品,甚至只是一个缺乏实物支撑的概念。所以当六神花露水横空出世,那文艺而又小清新的味道瞬间征服了整座城市的女性。对那时的重庆妹子而言,出门不喷一点花露水,就像参加晚会不化妆一样匪夷所思。那种淡然别致,洋溢着的中国式浪漫的味道,也因为美女们而成为重庆美好夏天的一部分。

Six god,这是近年来人们对六神花露水的戏称,这个洋味十足的“花名”包含着浓浓的喜爱与亲近之意。直到今天,在兰蔻、香奈儿、雅诗兰黛、安娜苏等诸多国际香水品牌的包围之下,土生土长的六神花露水依然以其无敌于天下的性价比傲然不败。更为难得的是,与那些高端洋品牌绮丽缤纷的气味相比,六神花露水更能让人从浮躁之中沉静下来,因为从熟悉的味道中,你能闻到关乎文化和记忆的传承与依恋。而剔透绿瓶中所蕴含的深沉情怀,会让你发现每一个被花露水悉心庇护的夏天,都值得用心去爱。

可乐与汽水:怀念的,不只是味道

可乐是夏日里必须提及的饮料,相信重庆的每个小孩子,心里都藏着一瓶瓶冒泡的快乐记忆。但这段快乐的回忆显然不属于80年代,尽管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早在80年代初期就已经进入了中国,但在那个人均工资不足100元的时代,2块5到3块左右的售价,注定了金属罐装的洋可乐们无法亲民。

进入90年代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人们的物质生活也丰富起来。塑料瓶装的可乐和汽水也在此时粉墨登场,软饮料市场也开始井喷似爆发。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这两张招牌自不去说,非常可乐、雪碧、七喜、美年达、芬达之类的新品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当然,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绿色瓶子的雪碧了,清亮的包装,甘爽的口感,让雪碧成为90年代最成功的夏日冰饮之一。

也许有的重庆妹子还有印象,90年代的时候,喝完之后的饮料瓶子可不能丢掉,当然不是为了回收卖钱,而是因为这些空瓶是上佳的手工材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重庆的中小学之中突然就掀起了一股变废为宝的手工热潮——把空瓶截成上下两半,上半部分一条条竖着剪开,然后倒插在下半部分的底座上,就是一个类似花篮的小装饰品了。有些心灵手巧到鬼斧神工的重庆妹子,甚至还能做出更加复杂夸张的造型,借此挣点零花钱什么的也不在话下。于是当年陪伴我们度过每个夏天的可乐、汽水,就在冰凉甘甜的印象中,多了几许牵系着童年趣意的浪漫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