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刘孔喜青春记事油画《初踏荒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刘孔喜青春记事油画《初踏荒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那不是我,那就是我!”一位经历了知青生活的女士在看完刘孔喜青春记事系列油画后如是说。无须赘言,短短八个字,胜却千言万语,铿锵有力地道出了观者的心声。观者的感情与艺术家通过绘画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发生了强烈的共鸣,从艺术家的绘画作品中,观者似乎看到了自己当年的青春模样,心随画动,被深深得感染了,像这样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作品,是从艺术家的血液里流淌出来的。“你所表现的东西必须要从自己的骨子里渗透出来,要从自己的潜意识当中闪现出来,要从自己的血液中流淌出来,因为你的生活经历和艺术特质给予了你这种不可更改的底蕴和印记”画家这样说过,同时也是在真真切切地践行着自己的感悟。

青春记事系列油画的创作正是如此,它源于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直接体验,是他在北大荒长达九年亲历的所见、所闻、所遇、所感;时间的长河虽然流过了四十余载,然而这些难忘的经历却依然鲜活得留存在画家的脑海中,成为其创作的原料,激发其创作的欲望、生动的想象和丰富的感情,通过业已掌握的技法与材料,将其物化成为画面上感人至深的意象。

“初踏荒原”的懵懂,“踏雪割豆”的坚忍,雪原密林中急切地读着“家信”,丝毫不在意早已被冻得通红的双手,只因那信中承载了太多的挂念;翘首企盼,路旁焦灼得等待,只为一圆那“探家”的梦想;“边疆雪”漫山遍野,房前屋后,目光所到之处,尽是银装素裹。轻捂双手,呵一口暖气,难道稚嫩的青春就要如此定格在这广袤的雪原中?寒来暑往,时光如白驹过隙,“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那随风飘舞的红丝带啊,你可知我那青想?双脚浸在没脚面的水中,却是一刻不敢得闲,“水中割麦”,龙口夺粮,一定要保护好国家财产,不负国家对我们的期望;“乌苏里之夏”如期而至,历经考验的少女此时干起农活早已是驾轻就熟,挽起裤脚,一气干到地头再来壶水,那叫一个酣畅淋漓!……还有,还有许多许多,这是一个不同于我们今天看到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有美丽的女孩,这些女孩没有我们今天见惯的时髦衣着,可是她们的美却跨越时空,感动了我。青春是美好的,令人心动的,不管是在严酷的寒冬腊月中还是在高强度的田间劳作中,它始终散发着难掩的光彩。在那一段严峻历史中成长起来的少年少女,为了国家利益,舍得一切,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全部点缀在了祖国的荒山野岭上。

1968年12月22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听的话!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上山下乡干革命!在诸如此类的口号下,一场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迅速席卷全国。正值青春年华的他们被送到农村、边疆,到广阔天地里大有所为去了。

北大荒,这是一个“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地方。“初踏荒原”的少女,头戴厚厚的狗皮毡帽,左手插在裤子上的口袋里,眼神望向左下方,似乎是在沉思些什么。寂静的荒原上除了女孩一个人,左后方只有一只油桶在孤零零地立着。更远处,女孩的右后方有些鸟儿正飞起,让人仿佛能听到它们拍打着翅膀“扑楞楞”的声音。女孩身上的黄绿色军大衣有些肥大,更突显了少女的稚嫩。衣角有些油污,兴许是来时坐火车、汽车一路颠簸所致吧?大衣的最后一粒纽扣甚至已经开线了。女孩左胸前戴着像章,像章下面的口袋里隐约可见别了一支钢笔,也许是她刚刚放下书本,刚刚从学校奔赴到这边远的北大荒吧?有两条线绳从女孩颈后绕过,一条是我们一眼便知的手套绳,另一条下端的物件被掖在了衣服里面,其实这是一个口罩。女孩背后是一望无际的芦苇地,一直延绵到天际,我猜想她面前也应该是茫茫的荒原。她在思索还是在追忆?是否忆及昔日城市的生活?还是下定决心在这严峻恶劣的环境下大干一场?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大潮无情得将她从父母身边从城市拉到了这边陲之地,生存环境的骤然变化,让这十几岁的花季少女如何去适应?口袋里的笔在这荒野上还有用武之地吗?没有人回答她,四周除了芦苇丛就是芦苇丛,风吹来片片芦苇随风摇曳,惊起一行飞鸟……女孩的面庞有些红,那样的寒风下,想来很容易就会被冻红的吧?

画家运用其独特的坦培拉绘画技法,真实细腻地将一个初踏荒原的知识女青年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女青年形象饱满,真实可信,一目了然,在我们未及细辨画面细节时,一瞬间就被画面上的她攫住眼球,她似乎正活生生地站在你面前,容不得你移开视线。细细地打量她、观察她,恍然不自觉间就进入了她所在的那个画家所营造出的充满意境的世界。

意境蕴藏在特景中,到特景中摄取意境,必须经过一番去芜存菁,以及组织、结构的处理,否则这意境是感染不了观众的。

《初踏荒原》在背景的处理上以地平线为水平分割线,将大片的芦苇地与天空分成两部分,人物的左右两侧分别有一个油桶和正展翅飞起的鸟儿,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变化同时也使构图均衡。画面前景中人物所在的垂直线与背景中的地平线交叉成一个十字,形成一个稳定的半身肖像构图。密密麻麻、错落有致的芦苇丛与深远辽阔的天空,狗皮毡帽细致入微的刻画与背景空旷的天空,人物身上穿着的军大衣与身边密集的芦苇丛,静止的油桶与飞起的群鸟,这些因素共同组成了一个整体统一而又蕴含着变化、节奏的画面。放眼望去背景画面中的芦苇似已失绿色很久,一片枯黄,有些甚至已经干瘪枯败成深褐色,可以想见这是个萧索的季节。远处的天空也有些灰蒙蒙的,低低的,仿佛要压下来一般,让人感觉些许压抑。女孩肥大的军大衣颜色有些沉重暗淡,口袋旁的藏青色手套静静陪在主人身边,就连最为鲜活的少女的面庞也因了这寒冷而被冻得泛红发青,只有胸前的红色像章还像一簇小小的火苗。这样的环境,这样的装束与少女年轻稚嫩的面庞形成鲜明的对比,环境是萧瑟的、艰苦的,青春的梦想却并不会因此而丧失光彩誓要在这荒原盛遍灿烂的花朵!

绘画诞生于个人的感受,必须根据个人独特的感受创造相适应的画法,强调个性抒发,珍视自己的须眉,毫不牵强附会。刘孔喜近年来创作的《青春记事》系列油画,无疑是其真心即本心的流露,他对曾经为之抛洒过青春热血的北大荒怀有深深的眷恋。画家从17岁到25岁之间一直是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知识青年,最美好的青春时光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祖国的边疆,那段长达九年的生活历练成为其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印记,终成其后来创作《青春记事》的基础和灵感源泉。《青春记事》之《初踏荒原》里的女孩形象是画家人生阅历和生活实践经验的结晶,她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再现,因为画家把自己的情感、观念、经验、和技法能力通通熔铸其中,是再现亦是表现,再现了那个特定历史背景下响应国家号召垦荒戍边的知识女青年形象,表现了了她们不畏艰辛,扎根边陲,立志报效国家的坚强信念同时也表达了画家对那段青春岁月的感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