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信息技术教材十年:回忆与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至今,十年的时光转眼即逝。回顾匆匆走过的十年历程,信息技术教材经历了一路风雨。当着眼于现状,展望未来的发展时,我们眼里充满期待,期待着信息技术教材能够冲出风雨,迎接未来。
“乱”――信息技术教材十年总体印象
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公布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拉开了从计算机教育向信息技术教育转变的序幕。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2004年全国有4个省份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全国总共审定了5套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新的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文件的颁布意味着新教材的编写也自此开始了。但是,在信息技术教材表面“繁荣”的现象背后,我们却看到信息技术教材呈现出的“乱”象。
全国各地的信息技术教材本着“一纲多本”的原则,从最初的几十套,一下子涌现出上百套,到如今全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不下200套。鼓励信息技术教材多样化,这本来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一大历史性进步, 但是由于信息技术教材市场的开放与巨大的需求量,使之成为众多机构关注的焦点和追逐的目标。信息技术教材虽然数量庞大,但是总体来说,高质量、高标准、符合时展和信息技术课程特色的教材并不多见。低水平重复、缺乏特色,甚至科学性都受质疑的教材却层出不穷。
编写人员的资质混乱,没有得到监管。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者队伍大致上分为两类人:一类是大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专家学者(包括权威出版机构的教材编写者),还有一类就是一线的教研人员和教师。应该说两种人结合起来,是编写信息技术教材最佳的组合方式。但是由于各地自身的利益考虑,往往孤立地进行教材开发,这必然会影响到教材开发的质量。
信息技术教材的“乱”象,其根源之一就在于课程地位的不确定。2000年以来,各地区都在中小学把信息技术作为必修课程逐渐开设起来,根据笔者的实地考察,信息技术课在义务教育学校的开课率初步达到了80%以上。但是在国家课程体系中,却仍然把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定位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组成部分之一,信息技术教材面临着无国家审定的局面。各省(市)基本上是把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材作为地方教材加以审定。各地的信息技术教材审定和选用缺乏国家的监管,导致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优质教材资源难以得到共享。
信息技术教材内容混乱。由于2000年至今,国家并没有出台新的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性文件,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已经逐渐不能适应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现况。这就导致很多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材在编写前言中不得不说明:“本教材按照《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参考《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编写。”如此也属于无奈之举。由于目前信息技术教材并无真正实用的指导性文件,所以信息技术教材开发者自然就自行确定教材内容,导致内容体系混乱、结构不清晰等现象涌现。由于国家没有十二年一贯制的课程标准,很多信息技术教材都采用了零起点方案, 即在小学、初中,甚至高中都从零开始讲授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这样,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的内容,初中要学,甚至高中还要学,造成了大量的知识重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变”――信息技术教材十年的编写
从2000年至今,随着信息技术教材的大量涌现,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也呈现出了一些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认识的逐渐深入,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从最初的只是简单地介绍信息技术操作,到如今的注重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从最初的“微软说明书”到如今的信息处理体系的建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当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逐渐提高以后,人们认识到信息技术教材不能够仅仅教授学生一些操作的内容,还需要让学生掌握一些信息处理的技能与方法。同时,由于信息技术教材逐渐渗透人文化和生活化等取向,信息技术教材的任务设计等逐渐强调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并且除了操作内容外,也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从教材编写形式上,信息技术教材也从最初的操作说明书的形式,走向了“知识+活动”的新形式。在2000年初,有一些教材基本上属于传统的计算机教育教材的翻版,根本不能体现出信息技术课与计算机课的区别,一翻开书就是计算机知识与操作界面,仍然给人“信息技术课=计算机课”的印象。教材体系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的计算机课程的思路。大多数教材实际上只是对某个软件知识点的罗列,信息技术课基本上是对某个软件的功能介绍,和讲解。而随着2003年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颁布,信息技术教材逐渐强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逐渐与活动结合起来,至少不再是单纯的软件功能介绍了。记得笔者2004年见到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时,他热情地介绍起他所编写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采取的“游戏化、故事化”的形式,充分说明了信息技术教材编写形式的转变。
无论呈现如何的“乱”象,在十年之间信息技术教材依然发生着许多的改进和变化,信息技术教材在逐渐地成长。
“用”――信息技术教材的使用
评价信息技术教材不仅仅在于编写,更在于其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的价值,所以信息技术教材的问题更应集中于“用”。当然信息技术教材的用,不仅仅包括教师在课堂上的使用,也包括地方教育部门的选用等。
在教材选用体制上,由于利益驱动,有些地区通过下达行政命令、统一考试等手段,强行推广本地区编写的信息技术教材,限制其他教材进入,在教材“多样化”的幌子下大搞地方保护主义,导致许多优秀的信息技术教材不能正常推广和使用,出现了地方上的“小一统”,其危害不可低估。根据笔者的了解,义务教育的信息技术教材,由本省教研部门编写,或选用本省教材的省份在全国占到50%以上。还有一些市级单位,也有自己编写的信息技术教材。因此,要实现信息技术教材的合理选用,就必须打破地区封锁,为优质教材打开流通渠道。
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技术教材的使用上,应该采取“用教材教”的态度,而不是“教教材”的态度。信息技术教材应该是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资源之一,而不是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规定。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上要用活信息技术教材。首先要对教材内容灵活处理,即根据具体学生、具体设备情况等灵活设定教学内容;其次要对教材使用灵活处理,即在教学环节中将教材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可以采取学生自学教材,结合教师讲解等。
其实,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不使用教材。究其原因可能是教材并不符合教学实际,使得教师无法应用教材。同时,也可能是教师还无法适应教材,所以抛弃教材,仍然采取旧的内容和旧的方式教学。前一种情况应该是改变教材,后一种情况则要改变教师。
规范、特色、科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发展之路
信息技术教材走过了十年,面向未来,信息技术教材必须要坚持规范、特色、科学的发展之路。
“规范”就是要规范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和选用。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材虽然不是国家规定的审定教材,但是随着全国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的广泛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了实际意义上的国家课程。面对此种状况,迫切需要国家出台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性文件,对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加以指导和规范。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也需要对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和选用规范化管理,限定信息技术教材编写人员资质,国家审定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材,规范信息技术教材选用模式。
“特色”就是要在国家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根据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特色、地方特色等,编写出符合各地地方特色的信息技术教材。规范不等于无特色,特色不等于无规范。信息技术教材必然要走特色之路。
“科学”就是要科学,合理地编写信息技术教材。信息技术教材的表达方式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按照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等教学原则来安排教学内容。教材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方针,不仅适合教师的教,也适合学生的上机实习和自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信息技术教材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即信息技术教育应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及综合素质。
风雨之后见彩虹,信息技术教材在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使其走出风雨,走向未来发展之路,是所有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