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蜂口夺金 第6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蜂口夺金 第6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炎热湿润的9月,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在一处密林里,一只仓鼠正四处游荡,不知不觉靠近了巨蜂的巢穴。被蜇后,致命的毒素马上蔓延到仓鼠全身,它的心脏逐渐停止了跳动。这时,令人吃惊的一幕出现了,这些巨蜂竟然扑向仓鼠的尸体,分食起来。不到一分钟,那只可怜的仓鼠就所剩无几。吃饱后的巨蜂将剩下的仓鼠尸体切成小块,搬回巢穴。密林重又恢复了平静,仿佛刚刚那残忍杀戮的一幕根本没有发生过。(图2)

即使比仓鼠大得多的野兔一旦被土蜂盯上也难逃脱被捕食的命运。

蜜蜂是吃素的,吃花粉、花蜜。这种蜂是一种食肉性昆虫,一般不会蛰人。但它受到威胁,马上会群起而攻之。云南德宏地区,到了一定季节,经常有人组织起来,进山专门找这种蜂。

原来,云南德宏有把蜂蛹当成美食的习俗。这些寻找土蜂的人是想找到土蜂的巢穴,取出里面的蜂蛹,到集市上卖。难道他们不怕土蜂报复吗?他们如何躲避土蜂的袭击拿到蜂蛹呢?(图3)

黄国忠是当地有名的蜂王,掏过无数土蜂的蜂窝,在当地人看来,他简直就是一个传奇人物。黄国忠之所以敢与凶恶的土蜂对着干,这还要从他小时一次被蛰的经历说起。

黄国忠小的时候,一天在路边玩,突然发现树上有一个蜂窝。年少无知的他,捡起石头冲着蜂巢丢了过去,没想到一群野蜂突然疯狂地向他冲了过来。

野蜂将他蜇得晕了过去,经过医院及时治疗抢救,才转危为安。

被蛰的恐怖经历,让黄国忠后怕不已。可是另外一件事情,却让他对野蜂产生了兴趣。

他发现,一窝蜂卖的钱几乎相当于大人一个月的工钱。挣钱的欲望让他战胜了对野蜂的恐惧,他决定做捕蜂人。从那以后,每到野蜂成熟的季节,人们都能看到黄国忠在山上找蜂的身影。

当地人把找蜂叫作瞄蜂,先用竹棍穿上一只昆虫,喜欢吃肉的野蜂受到食物吸引就会飞过来。(图4)

来觅食的是工蜂,它们会将食物带回蜂巢。跟踪它们是找蜂巢的最好方法。

跟踪野蜂还有一个秘诀,趁工蜂吃食物时,用细绳将白色的鸡毛轻轻栓在工蜂的身上。这样,工蜂带上鸡毛飞行速度就会减慢,并且白色的鸡毛在山里也非常明显,容易跟踪找蜂巢。根据工蜂一来一回的时间,黄国忠大致判断出蜂窝的位置。果然,在一棵树后面黄国忠发现了隐藏的蜂巢,他记住了位置,并没有马上行动。

当地人取蜂蛹一般选择在夜里。因为天色一暗,野蜂的视力就会下降。

夜幕终于降临,白日里凶猛的巨蜂都回巢休息了。此时,旷野里突然出现了几条人影,这些人举着火把小心翼翼地摸索着,没有一个人出声,仿佛怕惊扰了什么。领头的正是黄国忠,他们的目标是白天发现的那个蜂巢。找到蜂巢后,黄国忠点起了准备好的松明,围着蜂巢烧起来。过后,大家七手八脚地扒开蜂巢,蜂巢里除了巨蜂的尸体还有一些白色的虫子在蠕动,这是巨蜂的幼虫。没过一会,蜂巢中的蛹和幼虫都被捕蜂人取了出来,剩下的只有巨蜂的尸体和一个被烧毁的蜂巢。(图5)

一次,黄国忠将蜂蛹拿到农贸市场卖时,引起一位正在搞生物调查的老师注意。郭云胶,云南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物老师,他对当地生物非常了解,并曾多次带领学生进山进行实地科学考察。经过调查,他发现云南人,尤其是山区的当地人,对于昆虫食品的热衷并不是没有道理。

历史上,山区村民原本赚钱的手段就不多,更因为交通困难,一年很难走出大山几次。生活的食物主要靠自己种植,山里的田地贫瘠,收获有限,要想摆脱饥饿只能自己再想办法。

郭老师说,山区村民从小到大,蜂蛹和蜂儿是他们获取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喜欢吃富含营养的蜂蛹的人越来越多。蜂蛹的个头越大价格越高。而土蜂的蜂蛹是最大也是最难弄到的。

长期以来,郭云胶老师一直关注着当地环境和生物的变化。当地人喜欢吃蜂蛹的习俗引起了他的注意。

郭云胶老师说,以前,老百姓找到野生蜂蛹,90%是晚上去烧,第二天,大家大吃一顿。2008年以后,由于市场价格高了,老百姓找来后,都舍不得吃了,而是把它卖掉。

现在,因为喜欢吃的人越来越多,价格自然就上去了。村民烧蜂取蛹的方法,使土蜂的数量越来越少。一边是价格越来越高,一边是野蜂越来越少,越来越难找。

土蜂在昆虫世界里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几乎没有天敌,无论什么大型动物,土蜂都不惧怕。

每年4~5月,找蜂巢的人漫山遍野。

山里人赚钱不容易,可是这样无限制地烧蜂取蛹后果更加严重。

云南德宏,3、4月到秋天这段时间正是害虫的高发期,也是土蜂种群数量最大的时期,它们捕食的昆虫中,大部分是林中有害的昆虫。

郭云胶说,胡蜂少的地方,老百姓种的人工林的病虫害相对要多一点。

胡蜂被捕杀得多了,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造成农业、林业害虫泛滥。

正在为此事担忧的郭云胶正好碰到卖蜂蛹的黄国忠。他们谁也没有想到,野蜂会把他们两个人,从此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通过交谈,郭云胶了解到,黄国忠瞄蜂有个重要经验,就是看山上树林的茂密程度。山上树木长得越茂盛,越有可能存在土蜂。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保护野生土蜂,同时也能保护森林。

郭云胶突然萌生一个想法,黄国忠捕捉土蜂的经验,也许能帮助自己找到人工饲养土蜂的方法。这样既能保证人们吃到美味营养的蜂蛹,又能帮助山民们致富,还不会破坏环境。郭云胶为这个两全其美的想法激动不已。

黄国忠对郭云胶人工养殖土蜂的建议非常感兴趣,如果能够在郭老师指点下人工养殖土蜂,致富梦想的实现就指日可待了。

在黄国忠的帮助下,郭云胶开始对德宏地区的野蜂进行系统研究。土蜂属于胡蜂科,虎头蜂的一种。这种蜂是中国体型最大的蜂,属于社会型昆虫,有着森严的分工。每个蜂巢中都只有一只蜂王,带着少量的雄蜂和大量的工蜂。蜂王负责生育,雄蜂则负责。工蜂负责筑巢、喂幼虫、抵御外敌,它的尾部有毒针,攻击时能够将毒液注入敌人的身体里。

黄国忠有经验,郭老师有理论知识。他们的组合看起来不错,但面对土蜂这种昆虫,并不是想养就一定能够成功。之前,一些捕蜂人也曾尝试过养土蜂,但土蜂很难驯服,人们都没养成功。

郭云胶跟着黄国忠,不但学到了瞄蜂的本事,也了解了当地野蜂的生活规律。其中毒性最强,也最厉害的土蜂每年10月左右,然后婚飞。单飞出去的蜂将独立筑巢成为新的蜂王。

黄国忠在野外发现了一只正要开始独立筑巢的新蜂王,把它拿给了郭云胶。土蜂的人工养殖就从这只新蜂王开始了。蜂王先筑了一个很小的巢,这是整个蜂群的根本。在这个蜂巢里蜂王产下第一批卵,卵经过幼虫、蛹,变成了成虫。(图6)

这些成虫都是工蜂,从此蜂王就把筑巢和哺育幼虫的工作交给了工蜂,自己专门负责繁育后代。

为了让土蜂适应搬家后的环境,黄国忠模拟地下的环境用竹筐放上泥土,然后把蜂群放进筐中,最后留一个出口。如果成功,这些蜂第二天就会把这里当成新家,继续生活下去。(图7)

为了便于观察,黄国忠在窝外还建了一个大棚。这样土蜂就不会跑出去伤人了。转眼一个月过去了,大棚里的土蜂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蜂群的数量急剧增多。

土蜂属于杂食昆虫,在野外除了吃肉还喜欢吃腐烂的水果、蜂蜜、树胶。如果在大棚中饲养土蜂,除了喂它们虫子外,还需要喂苹果和蜂蜜。随着数量的增大,饲养成本会越来越高,怎么办呢?

正为成本发愁的时候,他们想到,同样是养蜂,养蜜蜂的人是赶花期,开车带着蜂箱走,哪里有花到哪采。这样就不用给蜂提供饲料。只有在没有花的时候,才给它一点白糖水吃。他们突然明白了,只要蜂筑巢在这里,就可以让它们自己到山林里去捕食昆虫,寻找食物,根本不用养殖成本。于是他们说服一些专门捕蜂的人,每家分上一两窝养。

黄国忠把从山里找来的野蜂王,分别放养在附近的几户人家。刚开始村民们挺高兴,不用喂食直接等收获就行了。没想到刚放了几天,问题就来了。一家村民养的葫芦蜂和刚刚搬来的土蜂打起架来。土蜂虽然个头比葫芦蜂大很多,但是由于刚搬来,种群数量很少,经过一场残酷的厮杀,被葫芦蜂全歼。这窝土蜂被灭掉了,黄国忠心痛不已。可是事情还没有结束,土蜂之间也打起来了。

土蜂有极强的领地意识,人工饲养时,如果两窝土蜂靠得太近,就会因为争抢食物而大打出手。同一个村里如果在1000米范围内放上几窝土蜂,它们就会互相攻击。这种特性让人工养殖土蜂难上加难。

能否在同一个地方多养殖几窝土蜂,又让它们和平相处呢?郭云胶想到了一个新方法。

郭云胶说,把不同地方的3只蜂王先关在一个蜂笼里。刚放进去时它们打架,打架时便摇一下。蜂的所有注意力、攻击性就转而对付外界的刺激了。一段时间后就不打架了。(图8)

土蜂之间靠信息素传递信息分辨敌我。让3窝土蜂熟悉彼此的味道,让它们以后和平共处。郭云胶老师设想,在蜂群成长的初期,将3窝以上的蜂王和蜂巢合并在一起。这样就能成倍地提高蜂的产量。

秋天到了,蜂群已经成熟,该取蜂蛹了。到底应该怎么取呢?捕蜂人总是采用深夜烧蜂取蛹的方法,郭云胶想要改变方法。郭云胶和黄国忠商量能否不杀死成年蜂,直接取蜂蛹。这个大胆的想法让黄国忠吃了一惊,在活的土蜂眼前取蜂蛹,无异于虎口拔牙。在郭云胶的请求下,他终于决定先找一个小蜂窝试试看。

这是在避风山窝里的一个蜂窝。为了安全起见,黄国忠仍然选择晚上取出土蜂的蜂蛹,这时下起了小雨,黄国忠更加高兴,雨水能够打湿土蜂的翅膀,让它们无法顺利地飞行。

穿好防护服的黄国忠来到蜂窝旁,因为是晚上,周围并没有土蜂的踪影。黄国忠把早已准备好的蜂笼,对准了蜂巢的出入口。尽管有夜幕掩护,蜂巢里的蜂群还是发现了他们,大量土蜂从洞口快速涌出。可是迎接它们的却是一个巨大的蜂笼。冲出蜂巢的土蜂没头没脑地掉入了黄国忠特制的蜂笼里,再也飞不出来了。

过了一会儿,黄国忠觉得差不多了,将蜂笼关好,继续用筷子捕捉漏网之鱼。也许因为是夜晚,又加上下雨,平时凶猛的土蜂此时并不厉害。

不一会儿,土蜂巢穴中出来的蜂越来越少。黄国忠开始挖蜂巢,几镐下去隐隐约约还能看见里面有蜂在爬,这些大部分是没有毒针的雄蜂。为了安全起见,黄国忠还是小心翼翼地将见到的蜂全部都放入蜂笼。

不一会儿,土蜂蜂巢的一角渐渐地显现出来。黄国忠小心地取出了其中的一片。土蜂蜂巢有多个巢饼。每个巢饼又由很多六角形的蜂房组成。

八层巢饼,每个蜂饼又包含了无数的蜂房。

随后拿出的巢饼一个比一个大,最后几个巢饼直径几乎超过60厘米。上面满满的蜂蛹让黄国忠欣喜不已。(图9)

这窝蜂蛹的重量超过60斤。第二天,黄国忠把蜂笼中的工蜂和蜂王重新放回了蜂巢,这窝蜂能够继续生存下去了。黄国忠背着蜂蛹刚到城里就卖了出去,价格令他非常满意。

有了第一窝的经验,黄国忠和郭云胶对人工养殖土蜂充满了信心。因为晚上取蜂蛹太费事,他们决定白天取一窝蜂试试,这样操作起来更方便快捷。

这次他们要取的这窝蜂在分给老乡养之前,曾经进行过并窝实验。里面有3个蜂王住在一起。估计巢穴会长成一个庞然大物。

穿好防护衣后,郭云胶和黄国忠一起来到这个巨大的土蜂窝旁。土蜂发现了入侵者,大量工蜂开始出动,这让黄国忠有点措手不及。因为土蜂太多,为了安全起见。他们决定还是等到晚上行动。

晚上,他们挖开蜂巢,发现蜂巢竟然塌了。这是一个一人多深的大坑,里面满是一块块破烂不堪的蜂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个蜂巢因为有3个蜂王同时产卵,过于巨大,超过了最初黄国忠的预料。他固定蜂巢用的大梁,因为承受不了巨大的重量,最终导致坍塌,坍塌的蜂巢压死了大部分幼虫。黄国忠沮丧地在这些蜂巢中寻找着,希望能够找到一些相对完整的。根据这个坑判断,完整的蜂巢至少超过一百斤。

土蜂的寿命只有短短的一年。在德宏,每到11月快入冬时,蜂巢里孵化出来的雌蜂将会是下一代的新蜂王。这些新蜂王和蜂巢里的雄蜂后,就会离开蜂群独自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冬眠,而蜂巢里剩下的所有蜂都将死去。

第二年春天郭云胶和黄国忠开始寻找新的蜂王。

这次,他们把辛苦找来的3个蜂王合在一起。并且加固了蜂巢。对于这窝蜂,黄国忠和郭云胶充满了期待,不知道它会长成什么样子,还会不会出现其它问题呢?

转眼到了秋天,辛苦养殖的蜂蛹可以收获了。黄国忠穿上防蜂服慢慢地接近蜂窝。出来巡视的土蜂发现了他,顷刻之间,土蜂遮天蔽日地飞了出来。

黄国忠用加大的特制蜂笼对准了巨大蜂巢的入口,越来越多的工蜂从巢里疯狂地冲了出来,黄国忠心惊的是,眼看加大的蜂笼要被填满了,但蜂巢出口处,工蜂仍在源源不断地向外冲。

蜂笼终于再也容纳不了更多的工蜂了。黄国忠不得不放弃蜂笼直接挖巢。

一个超巨型蜂巢慢慢地展现出来。第一个巢饼拿出来了,直径足有60厘米。这个巢饼位于蜂巢的最下面,是整个蜂巢中最小的一个。随后第二个巢饼被拿了出来,这个巢饼的直径接近一米。

土蜂眼看着自己的巢被人破坏,发疯一样冲向黄国忠。

黄国忠继续向蜂巢的深处挖着,最后一部分蜂巢终于被拿了出来。

这个拥有3个蜂王的土蜂王国,蜂巢太庞大了。

这个蜂巢的蜂蛹重量超过了150斤。如此巨大的蜂巢让郭云胶老师惊叹不已。他们在人工养殖土蜂的道路上,终于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图10)

人工养殖胡蜂获取蜂蛹,市场前景很广阔。对山区的老百姓是一项低劳动强度、高效益、高收入的经营项目。

郭云胶与黄国忠对人工养殖土蜂的探索还在进行,蜂王越冬的实验仍在摸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