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八五三农场水稻肥料利用率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八五三农场水稻肥料利用率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结合农场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对农场的水稻的肥料利用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水稻氮肥利用率基本平稳,其利用效率相对较高。而磷肥的利用率变化较大,钾肥利用率与氮肥和磷肥相比较低,通过研究肥料利用率,对农场以后施肥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测土配方;肥料利用率;八五三农场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136-1

化肥是农业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是粮食增产的基础。世界农业发展的实践证明,施用化肥是最快、最有效、最重要的增产措施。目前,由于化肥利用率较低,肥料通过挥发、淋溶和径流等途径损失数量惊人。因此,研究肥料利用率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肥料利用率,即肥料养分回收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作物吸收肥料中养分的数量占施用肥料中该养分总量的百分数,它反映了作物对施入土壤中的肥料养分的回收效率。通常指的是当季的化肥利用率,即特定作物整个生长季吸收化肥中养分的数量占施用化肥中该养分总量的百分数。

肥料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肥料施用的好坏,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肥料浪费和损失的情况,不能简单用其数值高低进行判断,还要考虑作物产量、施肥量等因素。在一定施肥量范围内,随着施肥量增加,作物产量增加,而肥料利用率却降低。要在一定产量水平下评价肥料利用率,另外受气候、区域影响也很大。

1 研究地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调查区的基本情况

八五三农场属于亚寒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区,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东部,三面临河环水,东依完达山,向西敞开。地理坐标为46°21′-46°49′;东经132°38′-133°14′。全场南北长52km,东西宽45.5km,呈现北阔,南窄,形似叶状,西南、西以蛤蟆通河、小挠力河与八五二农场,宝清县东兴乡四合村及东升乡为界;西北、北靠挠力河与五九七农场、富锦市隔岸相望;北以越岭河与红旗岭农场相邻;东、东南与东方红林业局、迎春林业局以山脊为界,农场境内场部以北六公里处有宝清县东兴乡东兴、东旺两个自然村,面积为19.29km2(28931.2亩)。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59h,年日照率57%。七月份日照时数最长,为246.1h;12月日照时数最短,为152h。生长季节5-9月,日照时数为1175h,占全年日照时数的57.1%。

1.2 数据的来源与计算

农场的“3414”试验只对14个处理的1、2、4、6、8处理进行了测产和植株检测,所以只求出了2水平下的肥料利用率,以氮肥为例说明一下利用率的计算方法。

氮肥利用率=(N1P2K2处理籽实产量×N1P2K2处理籽实氮的含量-N1P2K2处理秸秆产量×N1P2K2处理秸秆氮的含量)/所施肥料中氮素的总量×100%

公式假设施肥区和无氮区两种条件下来源于土壤、有机肥和环境的养分数量一样,这样,两者的差值就代表了作物从肥料中吸收的养分。

2 结果与分析

八五三农场水稻种植面积较大,水稻是农场主要农作物之一,在全场范围内均有分布。试验品种为垦丰16号,按照农场高中低土壤,布置“3414”试验,其中高中产耕地主要分布在农场的中部偏西以及东北部;低产田耕地土壤分布较为分散,分布在农场的东部、西北部和南部。根据农场水稻的土壤情况,确定了农场水稻2水平用肥量,其中氮肥7.42kg/亩,磷肥3.68kg/亩,钾肥4.80kg/亩。

从八五三农场2007-2009年水稻3414试验肥料利用率的图上可以看出,水稻氮肥利用率基本平稳,均在50%以上,其利用效率相对较高,且基本平稳。而磷肥的利用率在2008年出现了较低水平的利用率,仅为37.25%,这与多年气候有很大的关系,而2007年和2009年的磷肥利用率分别为78.26%和68.26%,是肥料中利用率最高的,钾肥利用率与氮肥和磷肥相比较低,但基本平稳,在2009年,其利用率最高为51.48%高于2007年和2008年的39.54%和35.46%。

图1 2007-2009年水稻3414试验肥料利用率(%)

3 小结

总结分析农场“3414”试验的肥料利用率情况。为农场的用肥量提供依据。为此,建议加强以下几项工作:

(1)加快新型肥料研制及常规肥料升级,研制低成本、高性能包膜材料和高效缓/控释作物专用肥料,制定缓/控释肥料环境评价和质量标准;开展有机肥高温、快速发酵与除臭复合菌群筛选和组合研究;进行有机和有机、无机复合肥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加快新型液体肥料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2)研究作物养分高效利用的生态和生理学机理,研发作物高产、高效施肥新技术,集成和提升作物高产、高效、优质和环保的养分资源管理技术体系;

(3)研究作物基因型营养元素效率差异的生理和遗传机制,应用生物技术改良作物营养遗传性状,筛选和培育具有养分高效利用基因型的农作物优良新品种,实现植物营养性状改良,从而提高作物养分利用效率;

(4)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垦区养分资源高效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和监测平台,建立作物科学施肥决策系统和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

作者简介:张庆丽(1985-)女,汉族,黑龙江双鸭山人,助理农艺师,硕士,研究方向:测土配方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