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地理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地理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地理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地理知识领域,自主探索,自主研究,自主创新,自主发展。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主体的参与性,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探究性学习不仅对学生进行书本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通过实践探索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点拨作用,不对问题做结论性的概括,问题结论由学生在相互探讨中完成。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探究性学习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主动性。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应参与探究的全过程,他们是“演员”而不是观众。2.问题性。探究性学习的问题必须具有可探究性,亦即问题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设计的问题有没有可探究性,同时还要顾及能否引起探究主体的好奇心和兴趣。3.合作性。问题的探究不是一个人来完成的,而是由多人共同完成,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的探究方式。探究问题交由各学习小组来完成,各学习小组内部之间既有合作又有分工,分工就是各人责任的划分,合作就是对问题的综合解决,通过学习小组的分工协作调动每位学生参与到地理学习活动当中,在学习活动之中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地理探究性学习的步骤

1.地理问题的提出。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是自主探究的开始。发现与提出问题是地理探究学习的起点。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但因学生基础的限制可能提出的问题没有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可行性,那么教师就要正确地引导,可以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提出问题,也可以由教师自行提出。如阿拉伯半岛与长江中下游纬度相当,但气候差异很大,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自然就会提出“为什么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被称为‘鱼米之乡’,而纬度位置相当的阿拉伯半岛却是终年干旱少雨?”

2.假设或猜想的提出。在问题提出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对问题提出假设或猜想。而假设或猜想提出则是地理探究学习的关键,也是问题解决的起点,决定着地理探究学习的方向。当学生提出“为什么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被称为‘鱼米之乡’,而纬度位置相当的阿拉伯半岛却是终年干旱少雨?”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猜想:如果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阿拉伯半岛互换位置后会如何?或者太平洋不存在了,长江中下游地区还会成为‘鱼米之乡’吗?”教师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想象,利用已有经验和存量知识,形成对问题答案的设想。

3.收集、整理分析资料。从前面学习小组提出的问题猜想出发,各学习小组对猜想的内容开始收集整理资料,由资料来验证假设或猜想。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假设或猜想制定探究方案,明确要收集哪些方面的资料和收集的方法。学生根据当前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阿拉伯半岛的位置,搜集整理出两地现状气候的成因与地形、海陆位置关系的相关资料。阿拉伯半岛因地形为高原,没有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故降水较少,长江中下游地区因受来自太平洋的夏季风影响本区降水较多,加上纬度较低,温度较高形成“鱼米之乡”。学生通过分析整理进行归纳与综合,为形成对假设或猜想的解释奠定了基础,为问题的解决服务。

三、探究性学习的评价

探究性学习评价要注重过程性评价,而非结论性评价。作为参与探究性学习活动主体的学生,因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研究问题的方法步骤、创新实践能力等不尽相同,因此在评价内容和方法上要注意灵活性。首先,在评价主体上,参与评价的可以是教师,学习小组或者是学生,但应以学生为主,学生可以先行自评,而后由学习小组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评价。在自我的评价中学生由自评可以找到自信,由集体的评价可以找到自己在探究性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教师的评价则是对个人或整个学习小组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进一步肯定,是对探究活动的一种评判。其次,在评价方法上,要注意“多元化”,可采用有笔试、口试、动手制作、竞赛等形式,对参与学习活动的学生要多进行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从评价中体验成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再次,在评价的过程上,可采用阶段性评价,也可采用终结性评价。无论是阶段性评价或者是终结性评价,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注意参与探究学习活动人员个体的发展。课堂教学的评价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实践能力。

四、探究性学习需注意的问题

地理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但在地理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需注意以下问题。

1.学习主体的整体参与,开展合作与竞争。“探究性学习”讲求全员参与,要求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以团体的力量来完成学习内容,小组合作则是比较理想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开展研究,小组成员全体参与,并对问题发表自己的建解,商讨后形成小组决议,交由各小组对问题进行再研讨。在问题的研讨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不同的意见,学会从分歧中尊重别人。

2.问题的可探究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习的相关内容设计探究性问题,适合探究的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的设计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出发,对教材进行再创造,而后引导学生对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对缺少可探究性的问题,或不需要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宜采用讲述方法或让学生自行解决的办法来进行。

3.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开展探究性学习是一个合作与倾听的交流学习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因为思路不一致,意见不合而由讨论到争吵,课堂会因此而变得难以控制,局面一团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做到调控课堂,让学生有秩序地进行交流、探讨,从探讨中懂得尊重,学会合作与分享。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