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育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数学生活化教育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新课程标指出,数学课程应当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重返生活世界,倡导在真实的环境中,联系学生生活对教学进行“生活化”的提升,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个性特长,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一、引入生活,激发兴趣

初中生对生活有了一定了解和一定的经验,同时对身边的生活充满了探知的欲望.在教学中,可以将一些生活情境在课堂上再现,让同学们积极参与.设计的数学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发展水平与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趋于大众化、生活化,使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课后反思等活动逐步感悟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例如,在讲解方程时,引入生活片断:七(2)班参加足球联赛,其规则是: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0分.该队共赛了8场,其中负三场,共得12分.问:该队胜了多少场?案例中的导入,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方程的兴趣.

让数学走进生活,必须让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产生兴趣,愿意用数学眼光去思考,尤其在概念教学时,更应从实例或学生已有的知识中,逐渐引导学生加强抽象,弄清概念的含义,通过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始终让学生参与整个问题的发生和解决过程.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和出发点,有问题才会去思考.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一开始就提出对全堂课起关键性的、学生经过努力能完成的属于挑战性的问题,激起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当前研究课题的认知冲突,学生就会以高度的注意力与浓厚的兴趣投入到教学中,并以积极的状态,试图去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二、还原数学,建立形象

初中学生思考问题倾向于依赖直观、具体的东西的支撑,因此在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根据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把数学知识、数学问题还原到生活原型、生活情景中去,把抽象的数学教材“还原”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原型,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数学学习的境界.

例如,“一元二次方程”教学片断:

1.猜想:一个长为20m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18m,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2m,底端也将滑动2m吗?

2.尝试:用小尺当梯子,用立起来的书当墙,试一试,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3.讨论:列出底端滑动距离所满足的条件,引导学生获得解题模型和近似解.

4.在此基础上,再提供一些具体的数量关系,进而使学生产生学习方程一般解法的愿望,并经历探索满足方程解的过程.

这种运用实例创设学生熟悉的真实情景,能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了数学,实现了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主建构的目的,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了学生以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的能力.

三、运用数学,服务生活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思考、多联想,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并且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每天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世界,需要面对身边发生的各种形形的事情,他们的好奇心以及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意愿是共有的.若将枯燥的数学课堂与多彩的生活事件进行有机地整合,使学生有一种数学与生活十分贴近的感觉,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保持一种轻松的心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现实世界中的问题,为学生提供诸如处处可见的生动、活泼、主动的“生活中的数学”的学习材料与环境.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学生比较熟悉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

要想让学生主动运用数学,更多地需要教师的引导.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梳理知识形成过程的思考脉络,要让学生写下这一共同发现过程,重视学生的反思能力培养,包括对课堂知识学习的回忆、归纳、总结、提高、反思、创新.教师要经常性地让学生写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数学记录,写下他们的想法,规律的运用、归纳方法的过程、实践中的发现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他们一定会更多地从数学思考、数学发现方面写出日常生活中的数学记录.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感受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他们发现,数学王国奥妙无穷,数学世界魅力无限,数学花园价值连城,让数学与生活的和弦弹奏得更优雅、更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