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语文教学三段法刍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三段法刍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有了明确的指引。语文课堂作为学生欣赏美、发现美、表现美活动的重要载体,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将语文课堂的内容、要求与学生的学习特点、规律有机结合起来,采取“三段法”组织教学,不失为一种积极的尝试。本文笔者试图通过三段法为相关研究提供些许参考和借鉴,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 三段法 教学改革

语文课程作为初中最为核心的骨干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其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影响除了工具性的应用价值之外,还包括情感、审美、个性、社会性等多个方面的内在价值。如何有效利用、开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将其应有的多重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为学生提供充分必要的积极影响,是每一位在岗教师以及相关研究人员所无法回避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可以理解为三个方面,或者三个阶段。具体来讲,包括引导学生欣赏美、发现美、表现美三个逐步递进,不断提升的阶段。通过这样的三个阶段,内外两重价值的挖掘与探究,可以较为充分地发挥语文课堂教学的应有价值和功能。这三个有机联系的学习阶段,教师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开发和引导,具体做法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只缘身在此山中,潜移默化欣赏美

语文课堂教学在极大程度上扮演着文学导引的角色。对于每一个初中生来讲,语文课堂教学都会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着其对文学的理解和认知。深刻庞博的文学体系,需要每一位学生经过大量的欣赏阅读才能够逐渐窥其门径。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内外阅读。这种阅读方法以“好读书不求甚解”为指导原则,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大量的阅读活动。这些阅读活动并没有明确的要求和标准,只要是为教师所公认的好书就可以大量去涉猎。这种阅读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浸入式的培养和引导,使得学生对于文学作品有了丰富而全面的感性认识,从而形成基本的知识储备体系。所谓有感而发,如果学生不具备基本的感性知识储备,是无法完成更为高级的文学学习活动的。这种阅读方法可以与课堂教学直接结合起来,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讲述七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中的《济南的冬天》等一系列的文章时,教师就应向学生提出要求,鼓励他们在课外寻找与之类似的文章,或者也可以寻找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其他作品,并比较彼此间的异同,从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他们对文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学会欣赏文学作品。通过课堂讨论和分析,学生可以发现课外文学作品的优美与丰富,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欣赏文学之美的引导方法。教师还有必要在课堂之上组织课外文学讨论的活动。对于同一篇文学作品,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读方式,这样学生间可以相互撞击思维,开阔眼界,在欣赏文学之美的同时发现世界之大,人思维之不同,可谓一举多得。在此期间,教师只是一个组织人员,不做任何有导向性的工作,这样更有益于学生无拘无束的发挥自我。因为只有把阵地交给学生,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不畏浮云遮望眼,有的放矢发现美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包含多层次、多阶段教育目标的活动体系。在完成第一阶段的欣赏美的教育活动基础之上,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从被动地欣赏美向主动地发现美过渡,逐步提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认识。面对纷繁复杂、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学生通常无法独立去审视、分析、辨别这些作品的高低、优劣,这就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地去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判断文学作品的标准和方法,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训练,有的放矢地提升学生发现美的能力。例如,在讲述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中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去分析各自的美之所在。比如,学习木兰诗(《乐府诗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表述自己认为该篇文章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并从文字、词句、结构、情节、人物、主题等各个角度去分析。再如,学习《孔雀东南飞》时,教师可以把整个课堂交出去,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诗中的意境与美感,鼓励学生通过了解当时社会背景而理解人物内心多层次的情感体验,体会爱情固然是美丽的,是人人向往的情感,但在现实面前爱情往往显得那么不堪一击。课堂之上,教师只有在课堂上放手,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审美空间。教师一言堂往往压制了学生的思维,久而久之学生的理解能力会慢慢萎缩,对教师和讲义产生依赖感,因此要鼓励教师做课堂的引导者。经过多次类似这样的有针对性的引导之后,学生则可以逐步从上述各个方面,包括更多的方面,去独立的、有目的、有方法的对各种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发现其中蕴含的美。

三、横看成岭侧成峰,殊途同归表现美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欣赏、发现文学作品之美的能力,同样需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表现美的能力。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实,有一个主题,就可以有一千个“莎士比亚”。面对同样的主题,不同的学生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此外,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不同视角的分析和描写,每个学生都可以形成自己的作品和成果,展示出自己对于美的理解和认识。西谚有这样一句话:“条条大路通罗马。”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有意识地去进行引导和培养学生与众不同的观察视角,以及个性鲜明的文笔表达,使得学生的文章拥有属于自己的见解和气息。这样有利于学生从更高层次把握语文教学的目标,更好地掌握语文课堂所提供的知识和信息,更为纯熟地应用所习得的技能。

初中语文课堂是一个层次递进,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结合的综合知识体系,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年级、个性、兴趣、阅读量以及教学内容等多个因素综合设计教学活动。从欣赏美、发现美到表现美是一项系统、繁琐、灵活的教学活动过程,需要教师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智慧。此外,教师还应有平等的意识,认识到在课堂之上,只有把学生摆在和教师平等的位置之上,只有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才能把初中语文课堂这个空间做到有层次性、延伸性。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蒋独见.文学的自主阅读及教学目标取向[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2]黎清群.关联理论与文学作品解读[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4(4).

[3]贺义廉.中学生阅读视野的缺失与复归[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4]吴小鸥.教学场的形态演进[J].高等教育研究,2007(6).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