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积累:一种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好途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积累:一种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好途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由此可见,丰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谁拥有充盈的语言积累,谁就插上了自由表达的翅膀。如何让积累的课程理念真真切切地走进课堂,实实在在地化为学生的行为?笔者在实践中深切感悟到应从谱全积累三步曲开始。

一、让学生喜欢积累:有效激发旺盛的积累热情

积累也是一门艺术。只有来自于师生、积累对象积极融洽的多向互动,学生才能“积”出智慧,“累”出热情。“积累未动,兴趣先行。”激发学生旺盛的积累热情,是让其真正喜欢积累必不可少的序曲。下面的两种方法就是有效激发学生积累热情的好方法。

1.展示诱导法。通过向学生展示一系列精美的书面积累范例,诱导学生情不自禁地想亲自实践的愿望。需要注意的是展示的积累样板要精心设计,无论是版面设计编排,还是书写剪贴的巧妙布置,抑或是尾花颜色的合理调配,都要能从艺术的角度给学生多种感官的审美享受,如此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积累热情。反过来,当学生参与到积累中来时,隔一段时间不妨再挑选二些学生的优秀积累作业在学生中“现场展示”,利用反作用促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积累热情,如此的有感而“积”,有“感”而动,有“情”而累。第一步曲方可水到渠成地谱好。

2.暗示激励法。通过活动方式每月定期开展班级汇报会,让学生汇报见闻、读书收获、积累感受,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内心都想成为创造者”的效应,对汇报内容独特新鲜的对象,大肆表扬,并告诉他们:这便是积累带来的“获”,激发起其内驱力,引起他们成功的,同时也“润物细无声”地暗示激发其他学生产生内心积累动机,从而积极参与到主动积累的行列中。

二、教学生积累方法:引导掌握科学的积累窍门

古人有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抄千曲而后知音。积累的“器音”是什么?许多小学生误解为只是简单地摘录文中的好词佳句,其实积累的对象是非常宽泛的,积累的方法也是形形种种的。语言积累不仅仅是字词句篇的搜集,同时也是思想的积累、认识的积累、文化的积累。对于小学生而言,笔者以为只要是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所想,均可以采用积累的形式,采用恰当的方

1.日记方式。通过记日记的形式,把一天当中从书籍中、课堂上、生活里、大自然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常用的旬式或书中的原文抄写下来。久而久之,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而且能够提高观察力、思维力,丰富生活积累和阅历储备。

2.剪切汇编方式。这是对书中、网上现有文句的摘取,这一类积累对象往往都是名篇中的千古佳句、古籍里的妙语逸事、报刊上的奇闻珠言,通过采用拼凑、归类、剪切、复印、粘贴的途径充实学生的文化积累。只是积累的方式往往会受到材料主体的限制,但因积累对象常常是现成文句的搬移,所以对于学生积累规范的语言是大有裨益的。

三、建立积累评价机制:助推形成持久的积累习惯

积累是一个储备知识、内化语言的过程,需要“五员大将”(眼耳手口心)的直接参与,更需要评价机制助推,由此取得最佳积累效果,形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1.日常性评价。新课程三维目标告诉我们要重视过程。积累过程是一条螺旋式上升的曲线,积累过程中学生经常会产生应付症、疲劳症,它需要教师建立科学的积累评价机制,并以此为杠杆,调控学生积累过程产生不良情绪,日常性评价便是一个有力的支点。如,在教室一角开辟一个“每周一秀”专栏,每周给一个学生提供展示书面积累的窗口,这个窗口记录了学生获取积累成功的快乐,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积累向良性方向发展。

2.横向评价。为了在全班学生中掀起乐于积累的热潮,保持学生积极参与积累的热情,提高积累质量,拓宽积累途径,建立横向评价激励机制十分必要。每两个月班级可以组织一次积累情况反馈赛,通过一展二评三赛的方式进行。一展:即积累汇编本、资料卡当众展览;二评:就是在同学们观看展览之后,充分评议,采用定量和定性评价方式,对全班同学积累成绩从横向角度给予客观评价,评出诸如“最佳积累星”、“创意积累秀”、“妙手积累王”等;三赛即举办知识竞赛,知识查阅竞技,等等。从外显因素,通过学生“动”起来的表现,现场全面评价他们的积累习惯、积累态度、积累方法、积累动机,科学地核定学生的积累成绩和品质。从而使学生明白为何而积累、如何积累的基本问题。由此可见,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积累习惯,提高学生的积累素养,必须谱全积累三步曲,从新课程意义上说,这正是“以人为本、重视过程、改革评价”的有力体现,也是当前推进课程改革与深化教学改革的宗旨之一。

(作者单位 江苏省高邮市车逻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