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五位一体:构建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培养模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五位一体:构建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培养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章从中职教育特点出发,以“寝位、餐位、学位、工位、岗位”五位为抓手,侧重于“点”上技术的维度,构建中高职有效衔接的“五位一体”培养模式,包括架构解读、背景分析与路径求解。

关键词:五位一体;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

中高职有效衔接的问题已成为职业教育的热点话题之一,当前相关的研究更多地是囿于“面”上寻求这一问题的答案,虽说“为什么”言之有理,但是“怎么做”缺少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深度,有的只是雾里看花。中高职如何有效衔接,方式多元,途径多样,但说到底应是人――学生的有效衔接,即中职学生要能主动适切高职教育的培养要求,不能解决人――学生的问题,一切都可能成为虚言,因而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关键与根本在于培养模式的有效衔接。文章从中职教育特点出发,以“寝位、餐位、学位、工位、岗位”五位为抓手,侧重于“点”上技术的维度,构建高职有效衔接的“五位一体”培养模式,探求中高职有效衔接的一种路径,从而为中职学生接受高职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高职衔接“五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架构解读

1.五位的定义

五位指“寝位、餐位、学位、工位、岗位”。“寝位”指学生住宿休息的宿舍位置,“餐位”指学生用餐的食堂位置,“学位”指学生上课学习的教室位置,“工位”指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位置,“岗位”指学生在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到企业单位的岗位实习锻炼、以及担任学生干部或各类组织的小组长等角色位置。

2.五位的内涵

“寝位”的要义是“学会生存,走向共生”,其价值在于引导学生从以我为中心的自我状态走向一群人的和谐共生状态,打造情感人。

“餐位”的要义是“学会尊重,养成习惯”,其价值在于引导学生从我行我素的生活态度走向自觉追求文明的生活方式,打造文明人。

“学位”的要义是“激发学趣,培养学能”,其价值在于引导学生从厌学、走向会学、学会的境界,打造文化人。

“工位”的要义是“挖掘潜能,锻造特长”,其价值在于引导学生从一无所有走向一专多能,打造技能人。

“岗位”的要义是“促进锻炼,走向成功”,其价值在于引导学生从素质的提升走向社会的适应,打造职业人。

3.五位的提出

内在逻辑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和准则都是以人为本,其本质就是要促进人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以人的需要为最终目的。适应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中职学生作为一类人群,同样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也是中职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而这在中职特有的“五位”上能够予以逐步实现。

外在逻辑是学生的学校生活和职业社会化过程的契入。中职学生一日生活离不开住、食、学、练,这与“寝位”、“餐位”、“学位”、“工位”就有了密切的联系,在以上“四位”积淀的基础上,学生最终要选择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作为社会人去不断实现职业生涯中的人生价值。即外在逻辑指向学生的一日生活和学生的职业岗位,这是现实的要求。

4.五位的指向

五位既相对独立成系统又相互关联为体系。其中,“寝位”是起点,“餐位”是基点,“学位”是重点,“工位”是支点,“岗位”是据点,即以“岗位”为核心,“寝位”、“餐位”为基础,“学位”、“工位”为关键而形成的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统一体。“寝位”、“餐位”侧重指向学生成人,“学位”、“工位”侧重指向学生成才,“岗位”侧重指向学生成功。

中高职衔接“五位一体”培养模式的背景分析

1.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症结

(1)办学模式片面。

较长时间内中职人才培养模式以“2+1”形式为主,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课程,安排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这种形式的特点是:完整的课程学习阶段+毕业实习,操作比较简单,学生有一个整体学习和实习过程,企业也比较受欢迎。但各阶段的课程不能与工作很好地结合,学生工作实习对课程学习的反馈不及时,工作和学习相互促进的作用不大。

(2)教学模式陈旧。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往往满足于教完课程内容,教学模式仍然比较传统,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场景教学等方法缺少充分的运用与展现,教学改革游离于现代教学的边缘,甚至仍处于蜻蜓点水状态,教学质量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3)管理模式封闭。

“2+1”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弊病是:实习=就业(上岗)。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实习期表现取决于用人单位的福利及岗位等非教学因素。学生在校的学习管理也往往是机械的、封闭的,摆脱不了普中的管理模式。

2.中职教育主要问题透视

(1)学校层面:吸引力不强。

职业教育应能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而中职教育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自身的吸引力,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课题。职业学校吸引力不强原因有多方面,但其根源在于培养的学生质量还不高,而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学生,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2)学生层面:方向性模糊。

中职学生的自身发展方向往往是模糊的,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缺少跳一跳能摘到的目标,自信、自律、自主、自强意识淡薄,即使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不能把钟撞响,因为学生没有了目标也就没有了动力。

(3)教师层面:成就感缺失。

中职教师怕进课堂、怕教学生并不是什么奇闻,中职学生难教、难管似已形成共识,中职教师之所以没有激情、热情、温情,很大程度上就是缺失一种工作的成就感。

(4)管理层面:手段上机械。

中职教育的管理常常是疲于应付,由于担心学生这也出事,那也出事,因而管理手段多是堵、卡、压,但还是免不了出事,死管导致管死,中职教育的管理归根结底是缺少一种行之有效的抓手。

(5)社会层面:认可度偏低。

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社会对职业教育仍然存在偏见,认为职业教育是二流教育,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二流学生,职业学校的教师也是二流教师,这往往让我们在社会上很难抬高头来,纠结的结果是自卑或是愤世。

中高职衔接“五位一体”培养模式的路径求解

1.前提――学生培养目标的定位

合格+特长。“合格”即要有道德、有文化、有体质、有情操。“特长”即要有技能,能让企业招得进、留得住、用得上,强调学生在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上兼顾“点”与“面”。即是提倡在合格基础上培养有特长的人才,或者从激发学生潜能的基础上形成特长,培养自信心,并促进各方面的全面合格。

2.基础――五位学业规划的指导

五位学业发展规划,是立足学生所学专业基础上,结合学生个人性格特质和兴趣爱好,按照学分制改革的要求,明确学生五位学业发展目标,实现学业目标所需的职业素质、专业知识技能。以五位学业目标为导向,在导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分学期(学年)制定学业规划,通过实施学业规划,逐步提高职业素质、知识和技能,形成竞争优势,为就业或深造做好充分的准备。实现学生由被动型学习向主动型学习、由盲目型学习向目标型学习、由应试型学习向素质型学习的三个转变。五位学业规划实施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突出学业目标导向与学业规划制定两个关键,抓好学生自主实施与导师指导两个环节,形成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1)规划主要目标。

五位学业发展目标即学生通过在校期间五位规范培养,发展成为具有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具备服从意识、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具有良好的文化和科学素养,掌握主修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有专业特长和岗位职业资格证书的“合格+特长”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2)规划实施流程。

明确目标要求――制定学业规划――明晰达成途径――确认五位学分。

3.关键――五位学分体制的构建

这是“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所在。五位学分制系指在“寝位”、“餐位”、“学位”、“工位”、“岗位”基本规范的基础上,契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分别制定共性的基本发展目标和个性的自主发展目标,通过目标的引领、诊断、反馈、修正,以期检测学生目标达成度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一种评价机制,其外在形式是在五位上分别予以一定的学分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量化考核,它是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的根本依据。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五位基本规范。

寝位:按时起居、值日,保持宿舍个人用品和整体环境清洁卫生,节约用电用水,注意安全,同学之间谦让互助,积极参加宿舍文化建设。

餐位:自觉排队,文明就餐,保持桌面干净,不边走边吃,不乱倒乱扔,不抽烟喝酒,勤俭节约。

学位:态度端正,准时上课,认真听讲、记录,不打瞌睡,不懂就问,独立完成作业并及时上缴,诚信考试。

工位:整队进入场地,服从老师指导。牢记工艺流程,安全文明操作,按时完成任务。积极参加技能大赛,技能考核达到规定等级。

岗位: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以及企业单位的岗位实习锻炼,做好自己的角色,注意安全生产,发展特长,争先创优。

(2)五位学分设计。

①标准分。在籍中等专业学生的标准学分为300学分,由五个部分构成:

寝位,30学分(每学期5学分);餐位,30学分(每学期5学分);学位,120学分(每学期20学分);工位,90学分(每学期15学分);岗位,30学分(每学期5学分)。

②必修分。每学期五位的总学分为50学分,必修学分为30学分。

③奖惩分。指学生在校内的活动表现荣誉性加分,违纪违规的惩罚性减分。

(3)五位评定办法。

寝位:宿舍管理处就每学期住宿生的寝位学分主要从内务整理、劳动能力及态度、遵章守纪情况等方面计分。分文明宿舍、优质宿舍、合格宿舍、不合格宿舍四种情况进行宿舍内务月度评估。采取班主任及班级排名、专业部授星的考核形式。

餐位:膳食管理处对申请餐位学分的班级和学生进行考核,现场考核学生就餐规范的执行。考核合格后该餐桌获得文明餐桌称号且该餐桌学生获得3学分,并发放餐位学分记载卡。学分获得后进行每餐的检查,根据学分奖惩细则记载于学生餐位学分记载卡上,学期结束后确定每位学生的最终学分。

学位:各专业部确定学位学分的设置与获得。学位学分由日常学习行为习惯(过程)学分和考试成绩(结果)学分两部分构成,音乐、军训、综合社会实践等以选修课学分计入。开学初科任教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依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课程过程性学分与考试结果学分的比列:A类3:7,B类5:5,C类7:3。对口高考班级学生主要在A、B类选择,评选三好学生、素质优等生时优先在A、B类考虑,达不到必修学分实施补修制。

工位:各专业部确定工位学分的设置与获得。分日常职业行为习惯(过程)学分和考试成绩(结果)学分两部分,各占该项目学分的50%。日常职业行为习惯主要考核学生遵守学校颁布的专业学习规范的情况,由技能教师和实习管理员共同评价,以百分制评价。考试成绩主要考核学生实训、实验工件完成的情况及技能证书取得的情况。达不到必修学分实施重修制,考工或考证通过,则该项目学分不低于该项目课程学分的60%。

岗位:学生处、团委、各专业部等部门根据学生需要设置相关岗位类别。学生到班主任处领取岗位学分获取凭证到考核主体处登记,考核主体如实填写岗位学分并盖章或签字,学生将岗位学分获取凭证交给班主任汇总,班主任统一填写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中的模拟岗位学分一栏。

(4)五位学分意义。

①是传统学分体制的内涵发展。

五位学分制拓宽了传统学分制的内涵,是对传统学分制的一种突破。传统学分制主要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业的主要依据,而五位学分制不以知识为唯一评价标准,而是涵盖了学生一日生活、学习、训练、活动、实习等常规内容,把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多方面调动学生自主发展的积极性。

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机制。

五位学分制旨在指引学生向总体目标和个体目标拾级而上,致力于学生的人文能力、应用能力与职业能力等关键能力的提高,推动学生道德和学业的发展,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自信、自律、自主、自强的优秀品质,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合格+特长”的社会主义劳动者,这在根本上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

③是推进以人为本的弹性管理。

五位学分制遵循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和中职学生的发展特点,以人为本,实施弹性化的管理,明确了学生毕业的三种类型:①合格毕业:学制3年。在规定的时间修完学业,取得相应的学分。②提前毕业:最多提前1年。提前修满学分,提前进入顶岗实习阶段,顶岗实习期满考核合格可提前毕业,鼓励选修第二专业和其他课程获取其它证书。③延缓毕业:延长毕业时间,最长不超过2年。没有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这种以人为本的弹性管理,既是让学生的一种选择,也是对教师的一种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