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核心与边缘:中学化学课堂学习者共同体特征的个案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核心与边缘:中学化学课堂学习者共同体特征的个案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福州市某中学初三年级一个班级40位学生化学课堂学习者共同体的核心边缘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被试班级化学课堂学习者共同体存在显著的核心—边缘结构,较少数量的学生居于共同体的核心位置,较多学生处于边缘位置;核心位置学生之间的共同学习密度较高,而边缘位置学生之间的共同学习密度很小。认为:化学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教学措施,促使更多的学生进行学习者共同体的核心位置,加强核心位置和边缘位置学生之间的知识互动。

关键词 核心—边缘结构 学习者共同体 化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he Core and Edge: High School Chemistry Classroom Case Analysis of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munity of Learners

ZHU Yuling

(School of Education,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7;

Fuzhou No.34 Middle School, Fuzhou, Fujian 350009)

Abstract Adopt document data method,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 of fuzhou middle school third grade in a class of 40 students in chemistry classroom students core edge structures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rticipants class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chemistry classroom learners community at the heart of the edge structure and less number of students in the community at the heart of the position, more students in the edge position; Core position students' between mutual learning density is higher, and the edge position between students study together density is small that chemistry teachers should take proper teaching measures to encourage more students to the core of the community of learners, to strengthen the core position and the edge position the knowledg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tudents.

Key words core edge structure; community of learners; chemistry classroom

0 前言

面对社会变革对教育的挑战,今天的学生必须学会引导自己的学习,学会鉴赏并与具有不同背景和观点的人合作,学会解决复杂问题的方式。①因此,在“学校”和“班级”这样的集体中学习的儿童们应当充分利用集体所拥有的教育力,与同学之间进行彼此了解,彼此切磋。②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课程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目标,提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到化学的学科教学中,新课程提出了协作式探究活动的教学,并十分重视教学中学习者共同体的构建。

学习者共同体是指由共享着知识,价值和目标的学习者组成的社会性学习组织形式。③

由于人的社会总是与其社会性的人际结构位置相关联的,因此,学生在学习者共同体中的不同位置,将会影响学生在共同体中的知识互动行为。具体来说,处于共同体核心位置的学生,其参与知识互动行为将会更积极,学习效果也将更显著,而处于边缘位置的学生,其参与知识互动行为和效果,都将不如核心位置的学生。因此,对学生在学习者共同体中位置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已有的对学习者在共同体中的位置和身份认同的研究,主要从定性的角度进行分析,而对于什么是“核心”,什么是“边缘”等,却没有一个明确的操作化的定量标准,这使得对学习者共同体的研究无法推广到教师的教学实践中。

化学教学中的学习者共同体,可以是一个班级,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也可以是不同班级或者学校之间学生组成的学习伙伴等。基于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途径,因此,本研究界定班级为学习者共同体的单位,并对学生在化学课堂学习者共同体中的位置进行定量的分析,以期发现中学化学课堂学习者共同体的特点与问题,为化学教学改革提供实证的参考。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福州市某中学初三随机抽取的1个班级。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主要查阅了有关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等的相关书籍,为本研究的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提供理论上的支持;通过查阅社会学有关“核心—边缘”结构的研究资料与书籍,为本研究数据的测量与分析方法提供方法的支持。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核心—边缘结构的测量特点,本研究利用社会测量法设计了调查问卷1份。实施调查时共发放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40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 数据统计法

使用Ucinet6.0 for Windows软件对本研究所测得的“核心—边缘”数据进行统计分析。Ucinet6.0 for Windows软件是由加州大学欧文(Irvine)分校的一群网络分析者编写的。现在对该软件进行扩展的团队是由史蒂芬·博加提(Stephen Borgatti),马丁·埃弗里特(Martin·Everett)和林顿·弗里曼(Linton Freeman)组成的。④

2 数据的预处理

为了能利用计算机对被试班级学习者共同体的核心—边缘结构进行量化分析,对调查问卷的结构进行计算机输入、编码,并导入到Ucinet6.0 for Windows软件,得到表1的被试班级化学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核心—边缘结构数据矩阵。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被试班级化学课堂学习者共同体的核心—边缘结构分析

为了了解被试班级化学课堂学习者共同体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对数据矩阵进行“核心—边缘”分析,分析结果见图1。

图1显示,对被试班级的数据矩阵进行核心—边缘结构分析,模型的初始拟合值为0.000,而最后的拟合值为0.868,表明被试班级学习者共同体的核心—边缘结构显著。从图1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被试班级的学习者共同体中,节点6、19、3、36、25、10的6位学生处于化学知识互动的核心位置,而其他的34位学生,则处于化学知识互动的边缘位置。

运用Netdraw程序对该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得到被试班级化学课堂学习者共同体的核心—边缘结构拓扑图,具体见图2。

图2直观地显示了被试班级学习者共同体中所有学生的结构位置。从图2可以看出,只有少部分的学生处在共同体的核心位置,进行较为频繁的化学知识互动,而较多的学生游离于共同体的知识互动核心之外,没有参与到化学知识的互动中来。

从本质上讲,一个学习者共同体营造了一种“相互学习”的文化。⑤在学习者共同体中,由于成员之间的知识背景不同,对学习问题所持的分析方法和观点往往也不同,因此,一个生动的学习者共同体,应该是一个成员之间互相学习,互相讨论,积极互动的团体,在这样的团体中,每一个成员都能与其他成员产生人际的交互,思想的碰撞,从而对每一个只个体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的团体。被试班级的学习者共同体中,知识的互动与交流至发生在少数的个别核心成员之间,这不利于化学知识在学生之间的传播,也不利于学生之间通过交流互动产生有创造性的学习结果。这个现象提示化学教师,应该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适应自身角色的转变,改变以前“知识的专卖者”角色,构建“活动的主导者”角色,鼓励边缘学生多参与到化学知识的协作性探究互动与交流中来,引导边缘位置的学生进入学习共同体的核心位置,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3.2 不同结构位置学生间的互动强度分析

核心—边缘结构分析一般重视分析所分成的不同位置内部的关系密度,不太重视不同位置间的关系密度。而教育应面向每一位学生,本研究是在学校情景中进行的,这使得我们有必要分析不同位置学生之间的互动密度。对核心—边缘结构分析所分成的4个块分别进行块密度分析,结果见图3。

对于网络结构的分析,密度是最常用的一种测度。对于一个化学课堂学习者共同体来说,密度就是实际发生的化学知识活动交流的数量与理论上最多可能存在的互动交流总数的比值。具体地说,密度是一个集体中各个个体之间联络的紧密程度。

图3的分析结果显示,被试班级化学课堂学习者共同体的核心—边缘结构中4个块的密度分别是:核心块密度为0.900,边缘块密度为0.004,核心到边缘块的密度为0.000,边缘到核心块的密度为0.000。参考其他的一些研究,⑥可以认为被试班级化学课堂学习者共同体的核心位置成员之间的互动密度较高,但边缘位置的成员之间互动密度较低,从核心到边缘以及从边缘到核心位置的成员之间的密度也较低。由于人际互动过程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这个现象提示化学教师,应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边缘学生以及核心与边缘学生之间更多地进行化学知识的互动,促进良好学习风气和氛围的形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在被试班级的化学课堂学习者共同体中,存在显著的核心—边缘现象。(2)在被试班级的化学课堂学习者共同体中,处于核心位置的学生之间互动紧密,但与边缘学生以及边缘学生之间缺乏互动。

4.2 建议

化学教师应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改变自身的传统角色,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核心学生与边缘学生以及边缘学生之间进行更多的化学知识的互动与交流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注释

① 裴新宁.化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238.

② 钟启泉.学科教学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26.

③ 裴新宁.化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238.

④ 陈兴.社会网络分析视角下抚宁县业余体校运动队人际关系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⑤ 布鲁纳著.教育的文化——文化心理学的观点[M].宋文理,译.台北:远流出版公司,2001:134.

⑥ 陈向东.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在线协作学习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10):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