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卡介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及护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卡介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及护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的:探讨卡介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护理。方法:对卡介苗接种后的常见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分析,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结果:卡介苗接种后形成“卡疤”正常免疫反应过程,持续约2个月,无需作特别处理,只要局部保持清洁,防止继发感染。如接种剂量过大,或误种皮下或肌肉,可引起接种部位和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脓疡、破溃。淋巴结肿大可用热敷,脓疡、破溃要注射器抽脓,必要时扩创引流,同时加服异烟肼、利福平抗结核治疗。结论:为减少接种后反应的发生,应加强卡介苗接种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工作责任心的培养,熟练掌握卡介苗的接种方法,避免卡介苗注射过量或注入皮下。如果发现异常反应,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缩短疗程,以便减轻患儿的痛苦,确保儿童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卡介苗 接种 不良反应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8.240

卡介苗是一种用来预防儿童结核病的预防接种疫苗,是我国计划免疫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接种卡介苗,能使机体获得对结核菌的特异性免疫力,已得到世界性公认。目前认为新生儿及婴幼儿接种卡介苗后,较未接种的同龄人群结核病发病率减少约80%[1],与其他疫苗相比,卡介苗的接种反应要大一些。有资料报道[2],我国出现异常反应者约为0.05%~0.02%,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影响了卡介苗的预防接种。现就卡介苗接种后的常见不良反应及护理进行总结分析,并将结果报道如下。

接种后正常反应及护理

接种后正常反应:皮内接种卡介苗后2~3周局部出现红肿硬结,之后变成白色小脓疱,自行破溃,直径3~5mm,脓汁排出,经过1~2周才结痂,最后结痂脱落后留下瘢痕[3],这是卡介苗接种后的正常反应过程,是有效接种的标志,如不出现此反应,反而提示接种失败,应考虑补种。以反应范围可分为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两种,疫苗接种后,有的患者可在针孔处出现短暂的炎症反应,有的可在接种部位发生轻度的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有的还可能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管炎。上述反应一般在48~72小时消退。少数接种某种疫苗后可出现发热、头痛、头晕、乏力、嗜睡和周身不适等全身反应,极个别还可以发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这种全身反应,通常也是短暂的,大多在24小时内消失。

正常反应的护理:一般说来,接种卡介苗后发生正常反应,不必进行特殊处理,均可自愈。但要进行适当的护理,接种卡介苗后婴儿洗澡时要特别注意,不要擦洗接种部位和周围,防止继发感染。接种卡介苗后局部有脓疱或溃烂时,不必擦药或包扎,但局部要保持清洁,衣服不要穿得太紧,如有脓液流出,可用无菌纱布或棉花轻轻拭净,不要挤压,平均约2~3个月自然会愈合结痂,痂皮要等自然脱落,不可提早抠去。局部反应较重时,应及时送医院就诊。发现淋巴结轻微肿大,可不必处理,约1~2个月后可自然消退,如稍>1cm可热敷,但必须注意温度,以免烫伤。婴儿接种卡介苗后的2天内,由于接种局部疼痛,婴儿可出现轻微烦躁,啼哭次数增多,这是正常现象,可多加安抚,使婴儿有安全感。

接种后强反应及护理

接种后强反应:卡介苗接种后,脓疱和溃疡直径超过10mm,愈合时间超过12周,称为卡介苗加重反应或强烈反应。近年来,由于卡介苗质量和接种技术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卡介苗接种引起的加重反应,特别是淋巴结化脓者显著减少。强烈反应的发生与疫苗活力、注射剂量、注射技术、接种部位、继发感染及个体因素有关。接种局部反应为水疱、脓疱、深部脓疡、肉芽组织增生。淋巴结强反应,卡介苗必须通过淋巴管到达全身,所以接种处附近的淋巴结(为腋下)一定程度的组织反应,表现为轻微肿胀,这是正常现象。一般淋巴结肿大不超过1cm,1~2个月后消退。如果出现淋巴结单纯肿大超过10mm,不与周围皮肤粘连,早期可移动,稍有硬感(干酪型);或肿大淋巴结内含有脓液,轻压有波动感,淋巴结与周围皮肤粘连,皮肤可以呈紫红色(脓肿型);淋巴结破溃成瘘道,长期方能愈合,有结缔组织增生(窦道型)等现象,称为淋巴结强反应。

强反应的护理:保持局部清洁,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可治愈,对特殊敏感的人可考虑给予小剂量镇痛退热药,一般每天2~3次,连续1~2天即可。小水疱用络合碘消毒。大水疱用注射器抽脓,必要时5%~10%异烟肼软膏、利福平外敷。淋巴结肿大可用热敷,每日3~4次,每次15~20分钟,早期热敷常能使肿大的淋巴结自行消散,若淋巴结继续肿大,可口服异烟肼1~3个月,视淋巴结消退程度而定,加服利福平效果更好。脓疡要用灭菌注射器将脓液抽出,并用异烟肼液冲洗,每周1次,一般抽2~3次即愈。此系寒性脓疡,手术切开后不易封口。脓疡破溃后形成寒性溃疡,其愈合需要较长一段时间,先用异烟肼液冲洗溃疡面,再用异烟肼或利福平粉剂涂敷,隔日1次,必要时扩创引流,同时加服异烟肼、利福平抗结核治疗,可明显缩短溃疡愈合时间。肉芽组织增生用消毒剪剪平。

接种后异常反应及护理

极少数人接种卡介苗后可能出现异常反应,如局部有菌或无菌性化脓、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紫癜、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等。一旦发生这种异常反应,应尽快到医院诊治,以免延误时机加重病情。

讨 论

卡介苗接种是控制结核病特别是预防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一项重要措施,但由于卡介苗是一种减毒的活菌疫苗,接种量过大、过深或接种者自身因素都会影响到卡介苗的接种质量及效果,甚至会发生异常反应。接种人员的接种水平直接关系到免疫规划工作的成败。由于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大多数由非结防专业机构承担,且接种卡介苗人员同时负担多种疫苗接种任务,极易造成混淆、误种。各级结核病防治所或卫生防疫站负责本地区卡介苗接种工作计划安排、菌苗供应、人员培训、技术指导、督促检查、效果评价、异常反应处理、资料汇总、统计报表和工作评价。卡介苗接种人员应定期培训,持证上岗,提高接种人员的业务素质。接种人员接种时要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同时严格掌握操作常规。按要求、按标准、正确地接种卡介苗,提高卡介苗接种质量。接种前要确认婴儿无禁忌证方可接种,注射冻干卡介苗时严格执行“冷、精、严、匀、浅、准、足、转”八字方针,要一人一针一管。接种人员应加强责任心,卡介苗要单独存放、保管,并有“醒目”标识,开启的卡介苗使用后要盖上无菌干棉球冷藏,须在30分钟内用完,否则废弃。严禁皮下或肌内注射。根据国家免疫程序规定[4],儿童出生后只接种1针卡介苗,取消复种。卡介苗与乙肝疫苗采用同时、不同臂的方法接种,但与其他生物制品必须间隔1个月以上。向家长或监护人宣传接种疫苗的相关知识[5],让其了解卡介苗接种后2周左右局部一般会出现红肿、硬结、脓疱、结痂等反应,不要在卡疤上涂抹药膏,以免影响愈合。洗澡后不要揉搓,并按时到接种点查验接种结果,必要时补种。

计划免疫预防接种是控制相关传染病最经济、最科学、最有效的手段[6]。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妇幼、卫生防疫及医院等卫生医疗机构,在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明确分工,共同协作,紧密配合,努力搞好卡介苗接种工作。为减少接种后反应的发生,应加强卡介苗接种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工作责任心的培养,熟练掌握卡介苗的接种方法,避免卡介苗注射过量或注入皮下。如果发现异常反应,要及时采用有效的治疗措施,缩短疗程,以便减轻患儿的痛苦,确保儿童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4-104.

2 高唯唯.卡介苗接种异常淋巴结反应(附7例报告).中国防痨杂志,2001,18(1):30.

3 金汉珍,黄德氓,官希吉,等.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3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05-9.

5 吴箐,金飞,况莉,等.提高卡介苗初种阳转率的接种技巧.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3):2199-2200.

6 刘素琴.免疫预防接种安全防范措施与对策.家庭护士,2008,6(SA):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