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阳谷 运河上的打虎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探访阳谷段大运河
阳谷境内的京杭大运河位于山东阳谷县域的东部,开凿于元代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该河段上接济宁的济州河,下通临清的卫河,被元世祖钦赐“会通河”,从明朝开始,阳谷境内大运河的通航功能达到了强盛期,催生了张秋、阿城、七级三座璀璨明珠般的运河名镇。
大运河阳谷段自南由张秋镇入境,经阿城镇、七级镇,然后与聊城李海务贯通,全长29.75公里的运河上,南北船只往来不息,商业发达,带动了阳谷县的发展,南北的文化也不断得到交流,是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明朝时期该段运河由于水量不足,运河河道南高北低,落差较大,因此在张秋、阿城、七级三个码头分别建有荆门、阿城、七级上下闸,以节制水源,调节水位,保证漕船畅通和停泊。此次参与申遗的大运河阳谷段,南起张秋金堤闸,北至阿城下闸北1000米,穿张秋镇区、阿城镇区,经11个村庄,全长19公里。如今,这几个闸口也成为了见证历史的文物古迹,是访古旅途中不能错过的景点。
但到了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于河南兰考决口改道北流,于张秋南汇流穿运河,夺大清河道入海。黄河改道的冲击,造成运河堤岸损坏,河道淤塞,运河漕运开始衰败。后经长年泥沙淤积,黄河河道逐渐抬高,运河在张秋终被斩断,至此,盛极一时的大运河在光绪年间被诏令停运。
在其正常通航时期,船舶往来,商旅不息,给阳谷带来了绵延元、明、清三代六个多世纪的兴旺与繁荣,也为后人留下了山西会馆、海会寺、张秋南清真寺、任疯子庙、五体十三碑、乾隆晾衣台等知名人文景致。
景阳冈上重走武松路
张秋镇处于寿张、东阿、阳谷三县界首和会通河中段的特殊地理位置,成为三县的人流、物流集聚中心,是京杭运河上的五商埠之一,江南与山西、陕西及山东各地的特产交流多在此转运,素有“南有苏杭,北有临张”和“江北小苏州”的美誉。
此处名胜古迹众多,比如此次入选遗产名单的荆门上下闸,立于木桥旁,荆门上闸的镇水兽夏(bā xià),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卧于运河岸边,凝视着水流穿桥而过。但在张秋,最出名的还是景阳冈景区。
在古典名著《水浒传》中,武二郎在此豪饮十八碗号称三碗不过冈的“透瓶香”后,不顾店小二的规劝和阻拦,上了有老虎出没的景阳冈。于是就有了一段人借酒力,酒助人胆,赤手空拳打死“吊晴白额大虫”的故事。如今行游者来到景阳冈景区,就可以重走武松之路。
走进景阳冈景区大门,行不多远,就看到有一座周围被树木包围茅屋,屋前摆着几张桌子,屋前有一个随风飘动的布招牌,上写着“三碗不过冈”五个大字,毋庸置疑这里就是当年武松一口气喝了十八碗的地方。行至此处,行游者自然可以进去歇歇脚,喝点酒水,顺便一起谈谈打虎英雄的故事。
出了酒店,右边的一个土坡上有座古庙,匾额上书“山神庙”三字。庙前有两块石碑,大的上写草书“虎”,另一块小一点的石碑上写着“景阳冈”三个字,庙门旁有一块告示牌上写“阳谷县示:为景阳冈上,新有一只大虫,伤害人命。现今杖限各乡里正并猎户人等行捕,未获……”,原来这就是当年的印信榜文,一行行文字仿佛让时间倒流,回到了当时的场景。离开庙往冈上走,微风吹过小树林发出哗哗轻响,这里游人稀少,如入幽寂之境,近处的树挡住了远眺的目光,只能看着脚下的路前进,走在这里难免心里揣测一番在密林中会不会窜出一只“吊睛大虫”?
当登上主冈之巅,会看到一做古庙,门匾额上为赵朴初所书“武松庙”三个字。大殿系五开间、三进深歇山式建筑。殿内正中为武松塑像,像上方悬“勋业昭彰”四字匾。墙内饰有国家一级美术师和民间艺术家合作的多幅木质彩刻壁画。
在主冈右边山冈的半山腰上有块古碑上书“武松打虎处”,石碑制作于南宋时期。在石碑不远处卧着一块湿漉漉的大青石板,当年酒醉的武松就躺在这块石板上休息。石板四周全是小树林和灌木丛,现如今不会有老虎出来伤人了,但是躺在石板上,根据《水浒传》中的描写,将当年的武松与老虎激战在脑子里演一遍,就像自己当时也在场一样。
主冈左下方是“虎池”,养着两只老虎,这两只兽中之王在虎房外的铁笼里来回走动,对人类的来访好像没什么兴趣,在太阳底下悠哉悠哉地散步。
逛狮子楼访阿城镇
出了景阳冈景区,行游者可以去阳谷县城转转。当年武大郎就是游走在这里的大街小巷,挑着担子沿街叫卖他的武大炊饼。如今行游者依然可以在街道上找到“武大郎炊饼店”,虽然卖饼人已不是当年的武大郎,但这里的炊饼经过历代厨师们的不断创新与改进,如今吃起来更是外焦内柔,香脆可口,回味无穷。
在阳谷城中心十字路口旁,就是武松打虎的巨大雕像,形态栩栩如生,台基上有同志的提词――“阳谷县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
那座名扬四海的狮子楼位于阳谷县城中心,武松就是在这里为兄报仇怒杀西门庆,之后被逼无奈上了梁山。狮子楼始建于宋景佑三年,坐落在两条古色古香的老街交叉路口西北部,是一座二层飞檐雕栏的古建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雄伟壮观。楼前列石狮两对,楼内陈列水浒人物塑像,形态逼真。
从阳谷县城往东25公里,就是运河沿岸又一古老城镇――阿城镇。阿城镇地处运河水路要冲,旧碑记中称“阿镇为水陆通衢,富商大贾辐辏云集”,尤以盐、当二家号称首富。据说阿城过去有十三家盐园子,如今留存的海会寺和运司会馆就是由居住在阿城的山西盐商捐款修建起来的。
在流经阿城的运河河道内,元代时曾在此建有上、下闸,此次也入选申遗名单。阿城上、下闸体全部是用青石砌成,青石条用燕尾铁扣相连接,形状对称,结构合理,石刻工艺精湛,称运河申遗点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