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培养出了许多高素质运动员,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经验。北京工业大学作为市属地方院校,自1984年开始创办高水平运动队,在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过程中得到北京市政府和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已经建设成管理专业化、竞技水平高、运动员素质好的优秀运动队,在国内外各种比赛中均取得骄人的成绩。本文将现有的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理论与北京工业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的实践结合起来,总结北京工业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经验,希冀北京工业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能有新的突破。

[关键词]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经验

[中图分类号]G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8―0158―03

1、办学模式

1.1 办学模式理论

学者曾小松将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现办队模式分为三种:①联办型。与当地体委或体工队、职业队联合建队,学生挂学籍,平时训练及竞赛主要在体委或体工队。②自办型。学校招收中学或少体校的适龄学生入校后再培养,代表学校运动队参赛。③混合型。一部分运动员挂靠学籍,招收一部分中学体育尖子,平时学校自己训练来自中学的队员,比赛时挂靠运动员回校进行比赛。

学者彭雪涵等认为,在现有条件下,依靠高校高等教育,充分利用体工队的场地设施和人才资源,校体联合办队是过渡时期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较好方式。

但也有观点认为,跟体育局合作办队并不是长远之计,因为体育局本身也在市场中找出路,最终的模式必然是跟企业合办,是实践中最值得提倡的办队模式。

1.2 北京工业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办学模式

北京工业大学高水平运动队采用了混合型的办队方式,从1994年开始,与北京市体育局联合建设高水平运动队,与先农坛体育运动技术学校和木樨园体育运动技术学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在混合型的办队方式下,又摸索出了“体教”和“教体”两种模式。

(1)“体教”模式下,招生对象都是现役运动员,其目标是培养参加世界体育比赛的高素质体育人才。这种模式下运动员的身份特征表现为运动员学生,他们在籍(北京工业大学的注册学生)、在学(攻读工商管理专业)、不在校(在体育局住宿与训练)。

(2)“教体”模式的目标是培养参加全国体育比赛的高素质体育人才,主要通过高考选拔在体育某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这种模式下,运动员的身份特征表现为学生运动员,他们在籍(北京工业大学的注册学生)、在学(攻读工商管理专业或其他专业)、在校(在学校住宿与训练)。

2、招生管理

2.1 招生管理理论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生源有四个基本途径:一是各省市体工队退役运动员;二是省市体校等未入选体工队一线队伍的学生;三是部分体工队在役运动员;四是体育基础好的普通高中生。

学者杨剑、季浏研究认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伤病等多种原因,多数退役运动员进入高校后很难保持竞技水平,要出成绩只能借现役运动员参加比赛,违背了高校自主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宗旨。而各省市体校体育基础好的普通高中生,由于训练水平较低,训练基础较差,短期内是无法达到较高水平的,离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较为统一的观点认为,完善“一条龙”训练体制有利于解决生源问题,即把小学、中学和大学形成三级训练网络,形成小学打基础、中学逐渐成才、大学出尖子的培训体系,逐级建立“挂钩”关系,彼此间明确权利与义务。如某大学在一些有培养条件的中学建立对口输送关系,这些中学专门招生和培养某一项目的特长生,同样,某些重点中学也可与一些有培养能力的小学建立对口输送关系。陈希等认为高校招收专业运动员的做法,可以带动大学竞技水平的提高,也可以缓解国家在安置运动员就业问题上的压力。

2.2 北京工业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管理

通过多年的招生,我校总结出了比较规范的“教体”招生模式:首先要求教练员到传统项目的中学、体校、俱乐部提前追踪学生一到两年,逐步确定招生目标;每年11月在网上(及各相关学校俱乐部)发出测试通知,来年1月组织统一的体育测试;测试前首先成立“高水平运动员体育测试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学校主管领导、招办主任、体育部主任、高校测试专家组成,负责监督检查测试的全过程。要求测试中本着公开、公平、公正、阳光的原则,公开测试内容和要求。测试一周后在校园网上公布入围学生名单,并于3月在进行复试后最终确定入选学生名单;一模考试之后与学生签订《认定书》,学生运动员在被录取入校后签订《合同书》。这种招生模式对提高招生质量,规范招生管理,提高招生的透明度等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体教”模式下的招生政策为:凡获得近三年国际正式比赛,包括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或相同等级的比赛冠军的运动员,按教育部有关保送政策进行录取;对达到运动健将或非常有培养前途的一级运动员,主要面向现役运动员,学校单独出题考试,报北京市高招办批准录取。

3、学训管理

3.1 学训管理理论

陈军和邹荣霞的研究认为运动员学训矛盾是高水平运动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运动员既要完成学业,又要保证训练质量,致使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之间一直存在着矛盾。很多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和训练发生了冲突,使训练时间得不到保证,导致训练不系统。

郑建岳系统地对训练竞赛管理方面作了研究,认为目前相关的规章制度滞后,缺乏检查和评估,没有科学的训练计划,训练比赛后又没有及时总结。对训练工作缺乏客观、有效的评估评价制度。对运动员的日常管理方面,责任不清,或者根本未配备专职人员,未制定较为完备的管理制度文件。

段长波和苏文涛指出在高校运动训练的组织管理和控制中,只有组织机构的所有人员为之协调配合才能最终实现高校办队的管理与控制,才能较有效地缓解高校办队的学训矛盾问题。这就要求各组织机构人员不但要精通本专业的业务,而且应看到当前高校竞技体育体制和政策对竞技体育大环境的影响。他们还指出行政领导的决定作用以及科学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是高校办好高水平运动队的重要保障。

王波认为运动训练与学习成绩二者并不矛盾,参加体育运动本身并不会与文化学习发生冲突,但实际上各高校越来越多地重视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而忽视文化成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对矛盾。

丁海勇等认为造成大学生运动员学习负担重的原因主要是原有的文化基础差,在现行的教育管理模式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的困难很大,沉重的学习负担直接影响着教练员训练计划的落实,也影响着运动员体力的恢复。

南京体育学院的华洪兴等人对运动员的文化教育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提出对大学生运动员实行弹性学分制,即完成所有的学分的时间比普通大学生要宽裕,本科不限于4年,给予大学生运动员更多的学习时间。

张军献认为,“现在运动员‘重’训练、‘轻’文化

的现象一定要改变。加强各级学校招生环节的管理制度,杜绝竞技化的单一发展,适当降低文化分录取标准是有必要的,但应当指导思想明确,逐步减小与普通大学生的差异。”

任晋军在研究高校运动员教学组织形式问题指出目前大部分高校运动员自主选择专业,运动员在赛后的文化课补习无法统一起来,使教练员在安排训练时负荷量度顾此失彼,训练与学习之间的矛盾很难协调。

另外,也有人建议根据赛事的安排,寒暑假以训练为主,学习为辅;平时以学习为主,训练为辅,合理安排时间,从而兼顾学习与训练。

3.2 北京工业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学训管理

3.2.1 学习管理方面

为了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我校根据运动员的特点以及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制订适宜的区别于其他学生的培养计划,选择工商管理(体育)为运动员在大学期间的专业,这既符合运动员的兴趣,促进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今后的发展。同时,制定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响应的教学计划及学分激励机制;实行灵活的学籍管理和教学组织形式;实行训练周期制,打破了学校的学期制和寒暑假制,按照训练竞赛周期安排教学周期。

田径和游泳两支高水平运动队是我校与北京市体育局共建的运动队,平时利用市体育局的优良训练条件和教练资源进行训练,在管理上实行双方共管,我校教务处和经管学院为他们制订单独的教学计划和学籍管理办法,采取学校派教师到运动基地为他们上课,每学期22周,每周16学时,没有寒暑假。并且采用小学期(通常为4~6周)给学生讲述一门课的方式,这便于集中学习,加强记忆;利用节假日或假期对运动员进行文化教育等办法,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这样的授课方式有利于处理好训练与学习的关系,使教学管理体制适应高水平体育人才的培养。

3.2.2 训练管理方面

每个队每学年、学期都能认真制订训练计划与总结,并由主管领导负责监督训练计划的执行。对高水平体育人才严格管理,制订了《运动训练课成绩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运动员奖励制度,从各方面激励运动员为北京市、学校争光。在训练场馆设施的保障上,目前,九支运动队在校内都有固定训练场馆。运动队固定训练场馆设施有:标准人工草皮足球场2个,标准塑胶田径场2个,健身房、健美操房、乒乓球馆、标准游泳馆等,塑胶篮球场5块,塑胶排球场各3块。2008年奥运会羽毛球、艺术体操比赛馆已在我校竣工,奥运会以后将对我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场地给予补充和较大的改善。五人制足球馆的建设更是为我校五人制足球队的训练提供了专业的场馆设施保证。为了保障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和运动后的恢复,学校还为运动员提供了运动医学保健室,校医院和体育部为运动员准备了理疗、康复器材等。

4、北京工业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成果

北京工业大学与其他大校、名校相比,知名度有限,要吸引更多优秀的高水平运动员有一定的困难。于是,我校合理定位,分析情况,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重点办好几个项目。游泳项目,我们基础好、场馆有保证、训练经验丰富、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五人制足球,学生喜爱、领导重视、有十一人制足球的基础、聘请了高级教练员,虽然建队时间较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发展势头良好。

我校是教育部首批试办高水平运动队院校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曾培养出运动健将84人、一级运动员152人。运动竞赛更是取得了骄人战绩,近10年中,田径、游泳队在北京市高校比赛中获得金牌几百块,在国际、全国及全国高校比赛中获得金牌几十块,并有20人次打破全国高校纪录,其中游泳队的韩雪、陈祚、张琳,羽毛球球队的张宁等同学表现最为突出。在参加北京第29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中,有六名北京工业大学的运动员学生,并且获得了1金1银的好成绩。2004年在全国第7届大学生运动会上,在全国参赛大校、名校林立的情况下,我校脱颖而出获得“校长杯”;2007年在全国第8届大学生运动会上又力压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大学蝉联“校长杯”。

在“体教模式”的带领下,“教体模式”培养的学生运动员在各类体育竞赛中也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以2007年为例:男女排球队双双获得北京市高校排球联赛冠军;游泳队蝉联北京市高校冠军;男子篮球队以北京市高校第2名的成绩打进全国高校篮球联赛东北赛区,并成功地访问了英国几所大学。

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起到了鼓舞带动的作用,提高了学校知名度,促进了群体活动的开展。竞技运动有极强的教育功能,在高校开展竞技运动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能培育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我们建设高水平运动队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的经验,引起了教育部的重视与肯定,北京工业大学被评为建设高水平运动队优秀学校,并获得北京市教委的突出贡献奖表彰。北京工业大学在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中铸造了辉煌的历史,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在实践中完善管理措施,查遗补漏,以创新精神将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推上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彭雪涵,校体联合――体制转型时期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对策[J],体育科学研究,2005.

[2]彭中东,对中、美两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体制的探讨[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3.

[3]张新萍,美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特色管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

[4]曾小松,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体系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

[5]杨剑,季浏,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影响因子分析[J],体育学刊,2002.

[6]陈希,仇军,陈伟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来源与构成模式研究[J],体育科学,2004.

[7]陈军,邹荣霞,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现状和管理对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

[8]郑建岳,对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回顾与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03.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面上项目资助(项目编号:SM201110005011)。

[作者简介]邓雪震(1976-),男,汉族,河南人,现就职于北京工业大学体育教学部,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