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产能过剩识别准确度有待提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产能过剩识别准确度有待提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十余年产能过剩治理中,钢铁业经常被看作产能过剩部门典型,甚至居于首当其冲地位

准确识别产能过剩是有效治理的前提,然而观察有关治理文件和措施具体内容,有关部门在识别产能过剩对象部门方面可能存在问题。我们侧重从钢铁业个案和市场预测误差方面初步讨论这一问题。

从钢铁行业看识别准确度

十余年产能过剩治理中,钢铁业经常被看作产能过剩部门典型,甚至居于首当其冲地位。钢铁业产能过剩到底多严重?对这个事实判断问题,需要结合经验证据进行实证考察。依据两阶段识别方法,首先观察静态产能利用率情况。

图2报告几组来源不同的钢铁业静态产能利用率数据。一是统计局数据,结果是1995-2008年14年间钢铁业静态产能利用率平均值为86.3%,1999-2008年10年间平均为85.7%,上述时期曾经出现两个年份达到100%的统计产能利用率,也有两个年份出现低于80%的产能利用率:2004年78.6%和2008年75.9%。二是中钢协数据,可能是该协会大中型会员企业产能利用率数据,2001-2007年产能利用率高到93%。三是调控主管部门有关文件提到的三个年度数据,与统计部门数据计算结果比较,一个更高,一个较低,一个相同。从这些数据看,过去十多年钢铁业产能利用率的确存在下降趋势,个别年份可能存在轻度产能过剩,然而长期总体看产能利用率较高,因而长期静态产能利用率数据并不支持中国钢铁业持续大范围存在严重产能过剩的判断。

依据两阶段识别思路,如果某种产品长期严重产能过剩,其价格应当大幅下降。从过去十多年中国六种主要钢材价格数据看,钢材价格确实存在大幅波动,然而从趋势上看并未下降反而不同幅度显著上升。因而钢材价格走势数据也不支持钢铁业持续大范围存在严重产能过剩的判断。

从钢铁部门长期盈利情况看,中国工业部门利润率晚近十多年呈现强劲增长。图3同时报告整个工业部门以及钢铁为主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行业权益和资产利润率指标数据。数据显示钢铁业与工业部门资本回报率近年绝对水平比较接近,不过上世纪末利润率处于低谷时,钢铁部门利润率比工业部门整体水平低得多,因而钢铁业十余年利润增长幅度大大高于工业部门。图4报告黑色金属部门国有和非国有企业利润增长情况,数据显示除个别年份外非国有企业资产和权益利润率都显著高于国有企业,说明钢铁部门非国有企业赢利能力较高。利润数据仍不支持中国钢铁业持续大范围存在严重产能过剩的判断。

治理产能过剩文件经常批评钢铁等部门盲目投资。图5报告钢铁部门每吨平均利润额变动与投资增长数据。我国钢铁业吨钢平均利润额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300多元,一路下跌到90年代末不到10元低谷,与图3和图4报告的资本回报率数据同样显示,世纪之交中国钢铁业整体确实面临严重财务困难。然而进入新世纪后吨钢利润水平持续改善,上升到近年300元上下,与上世纪90年代初景气时期大体接近。随着吨钢利润额持续回升,钢铁部门投资额也从世纪之交每年300多亿元较低水平上升到2007年1890亿元。鉴于一段时期吨钢利润与投资增长之间存在明显正向关系,不断指责钢铁业盲目投资似乎也令人费解。

作为世界经济史范围仅见的大国钢铁业崛起事例,其展开实现过程无疑会在要素投入保障、供应链协调、污染排放、竞争格局以至国际经贸关系方面带来矛盾和问题,应对这些方面也需要政府指导、协调和帮助。然而对钢铁部门是否存在严重产能过剩问题,仍需结合经验证据进行实事求是评估。归纳上述结果,无论从静态产能利用率看,还是从钢材价格走势看,抑或从利润变动看,总体并不支持中国钢铁业过去十年来长期存在普遍严重产能过剩的判断。

从需求预测看识别准确度

有关部门通过预测未来需求和产能利用率推断未来产能过剩面临更大困难。

晚近十来年国内需求结构向“车房路”方面转变,产业国际相对竞争力提升向机械装备行业群转变,结构演变伴随对上游原料等重工业品需求跳跃性提升。1999年-2008年中国钢铁、电解铝、平板玻璃表观消费量增长2-3倍甚至更高。面对这样历史罕见的需求变动,有关部门在预测需求基础上制定产业管制政策难免出错。表1(见16页)汇集有关调控文件提供的预测推断未来产能过剩的六个事例,在已有检验数据的四个事例中,全部存在预测值低估消费和市场实际增长的单边误差。

对中国这样正经历转型发展的巨型经济体,统计数据准确度存在某种问题并不奇怪,预测指标出现偏差更难以避免。

就误差影响而言,即便预测数据有误差,如采用透明方式提供参考,仍会有积极借鉴意义。然而如果作为针对企业决策的强制性管制措施依据,这类偏差就可能通过不适当管制措施对经济运行带来不利影响。■